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一、引言 二、震害调查结果 三、各种类型房屋的破坏特点 四、震害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引言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垮塌的建筑让人触目惊心。本是
庇佑人类生存、遮风挡雨的家,在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强
烈运动下,转瞬成为废墟。这给房屋的建设者提出了以下一 些问题:
(1)什么材料的房屋适合建造地震区房屋?
茅草屋、木屋,到砖瓦堆砌、钢筋混凝土, (2)什么样的建筑结构型式更适宜人类生存?
40%
轻微损坏的约占50%
程度 严重损坏 中等损坏 损伤轻微 农房、砖混砌体 砖混砌体结构、框 结构 结构、底框结构 框架结构等 架结构等房屋建筑 等 建设年代较早的、 损坏部分主要为围 特点 近年来按照标准规 抗震设防较低的 护结构、加固后可 范新建的房屋建筑 房屋建筑 继续使用 评估结论:符合“抗震规范”的建筑基本上没有严重损坏或倒 塌。 编者注:现在我国实行的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国家标 准(GB50011—2010),于2010年12月01日起施行。原《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已废止。
隔震器设置部位
基础隔震太原市图书挡案馆隔震 楼(6层) 1998
隔震支座
我国已能提供“质量高,价格适当”的产品系列
直径:400-1300 型号:有铅(大阻尼)
无铅(小阻尼)
性能:中柔性(中等刚度) 高柔性(低刚度)
满足需要,出口日本,俄罗斯等
消能减震通过附加阻尼或阻尼器的非线性滞变耗能减小结构的地 震反应,从而保护主体建筑结构不发生损伤或仅发生小的地震损 伤。
三、各种类型房屋的破坏特点
1、砌体结构房屋 2、底部框架结构房屋 3、框架结构房屋
1、砌体结构房屋破坏特点 (1)裂缝
“X”形裂缝 水平裂缝 竖向裂缝 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 裂缝;发生部位:横墙、房屋两端的山墙、 纵墙及窗间墙。 纵墙出平面受弯产生水平裂缝,大都发生于 外纵墙窗口的上下皮处
底框、砖混、框架
(3)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何更好地改进地震区划 (4)抗震设防标准是否合适?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灾后先后派出60多名专家赶赴四 川、甘肃、陕西,开展震后建筑应急评估工作
二、震害调查结果
震后应急评估――专家组在四川负责检测评估的建筑主要分布在 都江堰、绵阳、德阳等城镇地区。 截至5月28日,累计检测评估 建筑约800万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约占50%,住宅小区约占 50%。 城镇及周边地区建筑 损坏总体情况 严重损坏的建筑约占 10% 中等损坏的建筑约占
楼板和屋盖
如果地面运动很强烈时,由于墙体的错位与倒塌,常引起 楼板、楼盖掉落。当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可靠的 板与板及板与墙的拉接措施时,也时常造成楼板掉落。
2、底部框架结构房屋的破坏
3、框架结构房屋的破坏
(1)柱的破坏 主要原因:节点处弯矩、剪力、 轴力都较大,受力复杂,箍筋配 置不足,锚固不好等。 端部箍筋 加密,限 制轴压比
大都发生于横纵墙交接处或变化较大的两部 体系的交接处。
(2)其它破坏
楼梯间破坏 楼梯间的墙体一般震害较重。 原因是:横墙间距小,抗剪刚度大;空间刚度较小;墙体 有削弱等; 房屋附属物 由于“鞭端效应” ,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 箱间等)、烟囱、女儿墙等房屋附属物的破坏比下部主体 结构破坏严重。
屋角楼梯间使房屋受震扭转并致左山墙破坏
六层砌体结构上加建一层, 地震中两侧墙体脱落 三层框架楼上设三层造型建筑,地震中 框架柱全部剪断
水边地的地下水位较高,土质也较松软, 地震时容易产生土层滑动或地层液化。
地震引发泥石流
临近悬崖,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滑落
谷地或低地的建筑物受土石崩塌破坏。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4、填充墙的震害
砌体填充墙刚度大而承载 力低,首先承受地震作用而遭 破坏。一般7度即出现裂缝,8 度和8度以上地震作用下,裂缝 明显增加,甚至部分倒塌,一 般是上轻下重,空心砌体墙重 于实心砌体墙,砌快墙重于砖 墙。
加强填充墙 与整体结构 的连接
四、震害调查结论及建议
1、适当提高有些地区地震设防烈度 地震的级别可能性评判依据——“地震区划图” ,建造的房屋 抗震设防的依据——“抗震设防烈度”。目前有相当多的强震 发生在区划图上的低烈度区或其附近。 汶川地震中存在这一问题:如德阳、绵阳区划为6度,北川、绵 竹、汶川、都江堰区划为7度,实际地震烈度比区划图中的设防 烈度大了许多。 2、进行整体规划,划出不适宜建设的地区,做好地震区建设规 划的调整 3、适当提高中小学教学楼、幼儿园、医院的建筑抗震分类标准
基本概念
隔震设计指在房屋基础、底部或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
设置由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等部件组成具有整体复位 功能的隔震层,以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输 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防震要求。
消能减震设计指在房屋结构中设置消能器,通过消能器的
相对变形和相对速度提供附加阻尼,以消耗输入上部结构 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减震要求。
4、将村镇建筑纳入国家规范体系 这次地震中,大量的村镇房屋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 损失没有进 行正规的设计、施工等,应将村镇建筑纳入国家标 准规范体系,政府加强指导、监管。
5、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上部砌体房屋严格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加强楼梯间的构造、纵横墙间的拉结,楼 板与墙体、构造柱和圈梁的连接 底部框架结构结构房屋:加强底部框架刚度,避免刚度突 变(禁止采用纯框架), 6、大型或重要建筑宜按“抗震性能设计”方法,适当提高 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以保证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 不发生屈服 地基选择、结构方案、多道抗震设防线、结构构造措施 7、在高烈度区或重要建筑中,采用隔震、减振技术,提高 结构整体抗震水平 8、必须加大规范执行力度的监督检查
短柱
限制柱剪 跨比
角柱
由于双向受弯、受剪,加上扭转作用,震害比内柱重。
调整角柱 内力
2、框架梁 震害多在梁端,为剪切破坏。 在地震作用下梁端纵向钢筋屈 服,出现上下贯通的垂直裂缝 和交叉斜裂缝(因弯剪作用) 。 在梁负弯矩钢筋切断处由于抗 剪能力削弱也易产生裂缝,造 成梁剪切破坏。
强剪弱弯,调整梁内力设计值,加密梁 端部箍筋间距
3、梁柱节点 节点核心区产生对角方向的斜裂缝或交 叉斜裂缝,混凝土剪碎剥落,节点内箍 筋很少或没有放置箍筋时,柱纵向筋压 曲外鼓。 梁筋锚固破坏。锚固长度不足,从节点 内拔出,将混凝土拉裂。 原因:节点受弯承载力不足,约束混凝 土太少,梁筋锚固长度不足及施工质量 引起。 节点抗剪设计,加 强节点锚固措施
黏弹性阻尼器
黏滞阻尼器
金属阻尼器
利用带金属阻尼器、黏 滞阻尼器的人字撑加固 既有建筑
阻尼器用于建筑 阻尼器用于桥梁
阻尼器设于变形 缝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