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电路及其主要物理量 一、 电路的概念
电路的组成电流通过的路径叫做电路。
一个完整的电路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3部分组成
电路的主要功能1、进行能量的转换、传输和分配,称为电力电路。
2、实现信号的传递、存储和处理,称为信号电路。
二、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大小: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
2、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电路中a 、b 点两点间的电压定义为单位正电荷由a 点移至b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定义为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至参考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电路中a 、b 点两点间的电压等于a 、b 两点的电位差。
1.2 电路的状态及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一、电路的工作状态 1.负载状态 2.空载状态 3.短路状态 二、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dt
dq i =
dq
dW u =
b
a a
b V V U -=
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备 注
3-4 RLC 串联电路
一.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如:RLC 串联电路中流过各元件的电流相等为wt I i m sin =,则由KVL 定律知
[]Z I X X j R I U U U U C L C L R ••••••=-+=++=)(
二.电路的性质 (1)C L X X 〉时为电感性电路 ; 0〉ϕ
(2)
C L X X =时为电阻性电路 ; 0=ϕ
(3)C L
X X 〈时为电容性电路 ; 0〈ϕ 三. 结论:RLC 串联电路可根据阻抗角的大小来判断电路的性阻抗串联电路
如:有多个复阻抗(每个复阻抗都由R 、L 、C 组合而成)串联的电路 则
:
Z I U U U U U n ••••••=++++=......321;
n Z Z Z Z Z ++++= (321)
例1.已知有一RLC 串联电路,其中R=30Ω,L=382mH ,C=39.8uF ,外加电压
V t u )60314sin(2220 +=,求
(1) 复阻抗Z ,并确定电路的性质 (2) •
I 、•R U 、•L U 、C U • (3) 画出相量图
例2.已知RLC 串联电路中R=5Ω,L=8 mH ,C=200 Uf ,若外加电源电压的角频率为w =1000
s rad
,试求电路的复阻抗?若w =500
s rad
,求复阻抗,并说
明这两种角频率下复阻抗的性质?
作业布置 思考题:本节全部思考题 作业:14、15、16、17
授课班级
授课节次
8
授课 题目
第3章正弦交流电路3.5
教学目的、 要求 深入的了解定律的应用范围及复导纳和复阻抗间的等效变换。
重点、难点 重点: 复导纳和复阻抗间的等效变换
难点:应用定律会求未知的正弦量 授课类型 理论课 √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备 注
3-6电路的谐振
一. 概念
含有电感和电容的电路,如果无功功率得到完全补偿,使电路的功率因数等于1,即电压和电流同相,则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串联谐振(即电压谐振) 条件:
C L X X =
并联谐振(即电流谐振) 条件:
C L X X =(1〉〉Q )
3-7 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1)使电源设备的容量得到充分利用。
(2)减少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
二.了解常见电路及设备的功率因素 三.采用的方法 (1)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2) 无功补偿法(并联电容):提高了电路总的功率因数 (3)
相关公式:
并联前:11cos ϕUI P = 并联电容后:2cos ϕUI P =
作业布置 思考题:本节全部思考题 作业:21、22
授课班级
授课节次
10
授课 题目
第4章三相交流电路 4-1 、4-2
教学目的、
要求
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相序,电能的传输与分配;了解负载接入三相
电源的原则;熟练掌握负载为星形联接的对称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
相电流与线电流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 负载为星形联接的对称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
间的关系。
难点: 授课类型 理论课 √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备 注
4-1 三相电源
一、三相对称正弦交流电压
1.定义
幅值相同、频率相同、相位依次相差
120的一组正弦交流电压叫三相对称正弦交流电压。
2.解析式
)120sin()120sin(sin +=-==t U u t U u t U u pm w pm V pm U ωωω
3.相量式
∠=•
p U U U ,
120-∠=•
p V U U
120∠=•
p W U U ,0=++•
•
•
W U V U U U
4.对称三相电源
4-2 负载的星形联接
二、负载的星形连接
1.接线
2.相量图
3.电路关系
4.中线作用
作业布置 思考题:本节全部思考题 作业:1、2
授课班级 授课节次
1 1
授课 题目
第4章三相交流电路 4-3 、4-4
教学目的、 要求 熟练掌握负载为三角形联接的对称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
电流间的关系以及三相功率的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 负载为三角形联接的对称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
流间的关系。
难点: 授课类型 理论课 √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上机 其他 教学方式 讲授 √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备 注
4-3 负载的三角形联
1.负载的三角形联
1.接线
2.相量图
3.电路关系
4-4 三相功率
一、一、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1.三相负载的有功功率
W
W
W
V
V
V
U
U
U
I
U
I
U
I
U
Pϕ
ϕ
ϕcos
cos
cos+
+
=
若电路对称,则
P
l
l
I
U
Pϕ
cos
3
=
2.三相负载的无功功率
W
W
W
V
V
V
U
U
U
I
U
I
U
I
U
Qϕ
ϕ
ϕsin
sin
sin+
+
=
若电路对称,则P
l
l
I
U
Qϕ
sin
3
=
3.三相负载的视在功率
2
2Q
P
S+
=
若电路对称,则l
l
I
U
S3
=
4.三相负载的功率因数
P
S
P
ϕ
λcos
=
=
作业布置思考题:本节全部思考题作业:3、4、5、6、7
授课班级授课节次 1 2
授课
题目
第5章电路的过度过程 5-1、5-2
教学目的、
要求
了解过渡过程的概念及电路存在过渡过程的原因;.了解在分析电路过渡过程时应
用的定律——换路定则;熟练计算电路在换路后的初始值;熟练三要素法的应用重点、难点
重点:换路定则的内容及三要素法
难点:应用换路定则计算电路的初始值及三要素法的应用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上机其他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示教指导其他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