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剖期末考试复习题(1)

解剖期末考试复习题(1)

一、名词简答
1、椎间孔:由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城的孔,有脊神经通过。

2、翼点:在颞窝区内,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

此处骨质较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3、椎间盘:连结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

有连结和缓解冲击的作用
4、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故临床上将麻醉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5、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和下方的舌根共同围城的狭窄孔道。

6、肝门:是指位于肝下面左右两条纵沟之间的横沟,交肝门。

是门静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地方。

7、上呼吸道:是鼻、咽、喉的总称。

8、肾区:指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

当肾区病变时,叩击或触压此区,常可引起疼痛或压痛。

9、精索: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结构,由腹股管深环延至睾丸上端。

精索的主要组成为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丛和淋巴管等,其表面还有被膜。

10、阴道穹:阴道的上端较宽,包绕子宫颈下部,二者间形成环状腔
隙,称阴道穹,可分为前、后及两侧部,以后部为最深。

11、尿生殖膈:在会阴深部,封闭尿生殖区(三角)的主要结构,由尿生殖膈上筋膜,会阴深横肌与尿生殖膈下筋膜共同构成。

女性有尿道和阴道穿过,男性仅有尿道穿过。

12、掌浅弓:是由尺动脉终止与来自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成的血管弓,自其凸侧分支分布到手指。

13、窦房结:属心传导系,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的心外膜深面,椭圆形,为心脏正常起博点。

14、视网膜:位于眼球壁最内层,分为虹膜部,睫状体部和视部。

15、神经核:位于中枢内皮质以外的灰质块,内含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的集团,称为神经核
16、巩膜静脉窦:位于巩膜与角膜的交界处,是房水流归静脉的途径,成环形。

17、颈静脉窦:是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处,壁内的感觉神经束稍由第9对脑神经的窦神经分布,为压力感受器,能反射性调节血压胸变化。

18、静脉角:每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右侧者有右淋巴导管注入,左侧者有胸导管注入。

19、关节囊: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囊,附着于关节的周围,并与骨膜融合连续,它包围关节,封闭关节腔,在结构上可分为内、外两层。

二、简答题
1、四对鼻旁窦开口于鼻腔何处,上颌窦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鼻旁窦又称副鼻窦,共有四对。

其中上额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组小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的后组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上额窦的开口高于窦底,故发炎化脓时,引流不畅易积脓。

2、肾的形态如何?
答:肾形似"豌豆" ,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面和内、外缘。

外侧缘隆凸,内测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

3、输卵管分几部、各部形态结构如何?
答:输卵管是一对细长弯曲的肌性管道,全长分为四部,由内侧向外侧分别是:
输卵管子宫部:为贯穿子宫壁内的一段,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输卵管峡:短而狭窄
输卵管壶腹:较粗而长,约占输卵管全长的三分之二
输卵管漏斗:管腔扩大呈漏斗状,其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通腹膜腔;漏斗的周缘有许多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

4、门静脉有哪些属支,如何形成?
答:共5支,即肠系膜上V、脾V、肠系膜下V、胃左V和附脐V 门V主干由肠系膜上V和脾V在胰头后方合成,并有胃左V和附脐汇入,而肠系膜下V则汇入脾V。

5、叙述臂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

答:臂丛由颈5~胸1的前支组成。

向外侧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排列,主要分支有:尺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腋神经。

6、胸导管的起始、形行程和收纳淋巴的范围如何?
答:胸导管长约30~40厘米,下端为梭形膨大的乳糜池,约位于第一腰椎体前面,有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入,三干收集膈以下整个下半身的淋巴。

行程为向上穿膈肌主动脉裂孔,沿脊柱前方自右稍向左侧,出胸廓上口,在注入左静脉角之前,接受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的淋巴。

三、论述题
1、什么是内囊,一侧内囊出血会出现哪些严重症状
答:内囊是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是由上、下行的传导束密集而成。

可分为三部。

前脚(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后脚(豆状核与丘脑之间),前后脚汇合处为膝。

内囊膝有皮质脑干束;后脚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听辐射和视辐射。

一侧囊内出血会出现对侧上、下肢肌与面下部表情肌和舌肌瘫痪,出现对侧半身浅、深感觉障碍,出现对侧偏盲。

*2、股四头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分为前群、后群和内侧群。

前群有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股四头肌,作用是伸膝关节,股直肌还有曲髋关节的作用。

缝匠肌,作用是屈髋关节和膝关节,并使小腿
旋内。

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三块肌的作用是屈膝关节和伸髋关节。

股二头肌还可使小腿旋外,半腱肌和半膜肌可是小腿旋内。

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和大收肌。

作用是內收髋关节。

注:星号为答案不确定。

3、咽的形态位置如何?咽腔可分为几部分?各部有哪些结构和交通'?
答:咽呈前后略扁的漏斗形。

位于上6个颈椎之前,鼻腔、口腔、喉腔之后,上自颅底,下至平对第6劲椎体下缘移行于食管。

咽腔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咽腔可分为三部分:
鼻咽部:位于鼻腔的后方。

向前经鼻后孔和鼻腔相通。

在侧壁上有咽鼓管咽口,经咽鼓管通中耳的鼓室。

咽鼓管咽口后方有一凹陷的咽隐窝。

口咽部:位于口腔后方,前经咽峡通口腔。

喉咽部:位于喉的后方,向前经喉口通喉腔,向下续食管。

4、子宫的位置如何?固定子宫的韧带有哪些?有何作用?
答:子宫位于小骨盆腔的中央,在膀胱和直肠之间,子宫的正常方位呈前倾前屈位。

固定子宫的韧带有四对:
子宫阔韧带:能限制子宫向侧方移位
子宫圆韧带:使子宫保持前倾位
子宫主韧带:能固定子宫及防止子宫向下脱垂
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位
5、简述正中神经的走行支配范围及损伤后的主要临床表现。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正中神经发自臂丛内、外侧束,两根夹持腋动脉,后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穿旋前圆肌后于前臂指浅、深屈肌之间下行,经腕管至手掌。

正中神经在臂部无分支在前臂支配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所有前臂前群肌。

在手掌发出返支支配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群和第1、2蚯蚓肌,皮支分布于手掌掌心、鱼际肌和桡侧三个半手指皮肤及其中节和远节背面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后表现为:
因鱼际肌萎缩而手掌显平坦,呈现“猿手”。

运动障碍:屈腕能力减弱,前臂不能旋前,拇食和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做对掌运动。

感觉障碍以拇、食、中指末节皮肤最明显。

6、自左足背内髁前方的皮下静脉注入药物,经何途径到达右侧面部感染部位?
答:左大隐V→左股V→左髂外V→左髂总V→下腔V→右心房→右心室→肺A干→左右肺A→肺毛细血管→左右肺V→左心房→左心室→主A弓→头臂干→右颈总A→右颈外A→右面A→右侧面部。

7、门V循环受阻时,主要的三条侧支循环途径是什么?由此可出现什么症状或体征?
答:呕血、便血和脐周圈静脉曲张三种症状或体征由侧支循环引发。

呕血因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引起。

途经为:门V→胃左V→食管V丛→食管V→奇V→上腔V
便血因直肠静脉丛破裂引起。

途径:门V→脾V→肠系膜下V→直肠上V→直肠V丛→直肠下V和肛V→直肠或间接入髂内V→髂总V→下腔V。

脐周围V曲张的侧支循环途径为。

门V→附脐V→脐周V网→经胸壁、腹壁的浅深静脉向上间接汇入上腔V,向下汇入下腔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