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业评讲(3)《财务报表分析》平时作业(3)包括教材第五、六、七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企业资产运用效率、获利能力和投资报酬分析。
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总体完成较好,但对综合财务分析把握不好,如杜邦分析法应用等,需要引起注意。
下面就本次作业中失分率较高的题进行分析评讲。
1.单项选择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核经营杠杆的应用。
经营杠杆系数是产销量的变动率与利润的变动率之间的一种关系,即利润的变动率=产销量的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本题还要在计算出利润变动率的基础上计算出预期利润,即今年可望实现的利润=800×(1+6%×2.5)。
所以,正确答案为B。
2.单项选择题第2题,本题主要考核总资产周转率和周转天数的计算。
资产周转率的快慢反映了资产运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一般用主营业务收入除以平均资产额来求得,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母应该是平均资产,即用期初资产总额与期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
所以,根据计算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单项选择题第4题,本题主要考核市盈率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市盈率与同期银行存款率的乘积为1,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4.单项选择题第5题,本题主要考核投资报酬率的影响因素。
投资报酬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销售利润率,二是资产周转率。
当资产周转率一定时,销售利润率越高,投资报酬率越高,当销售利润率一定时,加快资产周转也可以提高投资报酬率。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单项选择题第6题,本题主要考核杜邦分析法。
这个题目需要结合杜邦分析来理解,从已知的资产负债率可以推算出权益乘数,然后就可以确定出资产净利率。
根据计算,得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6.单项选择题第9题,本题主要考核每股净资产的计算。
每股净资产应当确定的除过优先股之外的普通股的每股净资产情况,因此,要将股东权益总额减去优先股权益,然后除以扣除优先股之后的普通股数。
根据计算,得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7.单项选择题第10题,本题主要考核营业利润率的计算。
营业利润就是主营业务收入扣除全部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根据计算,得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8.单项选择题第13题,本题主要考核资产净利率的计算。
根据公式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计算。
根据计算,得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9.多选题第2题,本题主要考核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中即时制管理的另外一个名称为JIT管理。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E。
10.多选题第6题,本题主要考核引起普通股股数发生变动的因素。
能够引起普通股股数变动的事项都必须是实际发生股数增减,则正确答案是ABCDE。
11.多选题第11题,本题主要考核存货周转率的计算。
计算存货周转率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分析存货运用的流动性,是以成本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即用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平均净额的比率;二是分析存货运用的盈利性,是以收入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即一定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存货平均净额的比率。
所以,正确答案为AB。
12.简答题1,本题主要考核学生对会计报表使用者的熟悉程度及不同使用者需求的会计信息的差异。
在回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报表使用者衡量与分析资产运用效率指标是不一样的。
所以,本题的答题要点如下:股东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有助于判断企业财务安全性及资产的收益能力,已进行相应的投资决策;债权人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有助于判断其债权的物资保障程度或安全性,从而进行相应的信用政策;入实现通过资产运用效率分析,可以发现相应的闲置资产和利用不充分的资产,从而处理闲置资产以节约资金,或提高利用效率以改善经营业绩。
13.计算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核企业的资产运用效率指标并进行分析。
在分析资产周转率时,可以从单项资产分析入手,然后上推至分类资产周转率分析,再最后分析总资产周转率,或者也可以先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在了解总体资产周转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某类资产的运用情况,如果在分类资产周转率分析中发现问题或对某项资产重点关注,可以进一步分析该项资产。
在具体分析时,一般是以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成本除以某类资产的平均余额,之所以选择年初年末资产的平均余额是因为收益是全年的资产经营的结果,而年初和年末资产是不断变动的,因此应当将资产余额平均化后计算周转率。
所以,根据各项资产运用效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相应指标分别如下表:分析评价:200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了1365万元,主营业务成本增加了876万元,应收账款周转率比上年提高,多周转了0.42次;存货周转率比上年多周转0.84次;流动资产周转率比上年多周转0.18次,固定资产周转率比上年多0.51次,总资产周转率比上年多周转0.15次,这些指标的变动,说明该企业加强了资产管理,注重整体资产的优化,使该企业资产运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计算题第2题,本题主要考核毛利额和毛利率的计算及分析。
在经营多种产品的企业中,其毛利的变动除了受每一种产品的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单位销售成本等的影响外,当销售总量一定时,各种产品之间的销售构成也会对企业的毛利总额产生影响。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毛利额=∑【某产品销售数量×(该产品销售单价-该产品单位销售成本)】或=∑(企业销售总额×各产品销售比重×各该产品毛利率)其中:∑(各产品销售比重×各该产品毛利率)=综合毛利率多种产品毛利变动分析就是对各种相关因素变动对毛利的影响程度所进行的分析。
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单一产品毛利变动分析:1、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变动对毛利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增减会正比例地影响毛利额,其计算式如下: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对毛利的影响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综合毛利率(1)销售数量变动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额=∑(本期各产品销售数量×上期销售单价)-上期主营业务收入总额(2)销售单价变动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额=∑【本期各产品销售数量×(本期销售单价-上期销售单价)】2、综合毛利率变动对毛利的影响额。
当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一定时,毛利额的高低取决于综合毛利率的高低,计算公式为:综合毛利率变动对毛利的影响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本期综合毛利率-上期综合毛利率)当然,综合毛利率的变动又是品种结构和各产品毛利率变动的结果,对此我们也可进一步分析如下:(1)品种结构变动对综合毛利率的影响=∑(本期各产品销售比重×上期毛利率)-上期综合毛利率 (2)各产品毛利率变动对综合毛利率的影响=∑【本期各产品销售比重×(本期毛利率-上期毛利率)】在分析获利能力时,要掌握收入,成本,毛利,利润之间的关系,这类题目计算指标相对简单,但是进行因素分析就比较复杂,需要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
所以,本题的参考答案为:根据已知资料计算出相关指标如下表所示:单位:元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对毛利额的影响=(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综合毛利率=(5603-5265)×40.36%=136.42(万元)(1)销售量的变动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Σ(本期销售量-上期销售量)×上期单价=(2700-2700)×2000+(5400-5625)×6000+(4950-4500)×3000=0 (2)销售单价(销售收入/销售数量)的变动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Σ(本期销售单价-上期销售单价)×本期销售量=(2100-2000)×2700+(6300-6000)×5400+(3300-3000)×4950=3375000(元)可见,由于A 产品销售量不变,B 产品销售量减少而减少的收入额与C 产品销售量增加而增加的收入额正好相抵减,故整体而言销售量的变动未构成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
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全部来自销售单价的变动,由于三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从而导致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
2.综合毛利率的变动对毛利额的影响=(本期综合毛利率-上期综合毛利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38.23%-40.36%)×5603=-119.34(万元)即由于本期综合毛利率比上期下降,从而使毛利额减少了119.34万元。
(1)各产品的销售比重(品种结构)变动对综合毛利率的影响=Σ(本期销售比重×上期毛利率)-上期综合毛利率=(10.12%×40.56%+60.72%×38.42%+29.16%×37.03%)-40.36%=-2.13%(2)各产品的毛利率变动对综合毛利率的影响=Σ(本期毛利率-上期毛利率)×本期销售比重=(40.56%-38.15%)×10.12%+(38.42%-40.86%)×60.72%+(37.03%-40%)×29.16%=-2.104%可见,由于占销售总额近90%的B 和C 产品的毛利率以及销售比重本期比上期下降,从而导致了综合毛利率的降低。
综合分析:本期较上期毛利额增加17万元,这是由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了388万元和综合毛利率降低了2.13%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营业务收入变动影响了136万元,综合毛利率变动影响额为-119万元,合计为17万元。
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的388万元是由销售单价变动的结果;综合毛利率变动的-2.13%则由各品种的销售比重变化影响和各品种毛利率变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15.计算题第3题,本题主要考核财务杠杆和每股收益的计算。
财务杠杆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负债的抵税作用,当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的资金成本率时,较高比例的负债会提升收益。
一般在计算财务杠杆时是用税前利润除以税后净利来求得。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当息税前利润额为500万元,各公司财务杠杆系数及各净收益指标计算如下:由于:10500500I EBIT EBIT =-=-甲公司财务杠杆系数=41.1%61000500500I EBIT EBIT =-=-乙公司财务杠杆系数=⨯32.1%60002500500I EBIT EBIT =-=-丙公司财务杠杆系数=⨯甲公司的税后净收益=(500-0)×(1-33%)=335万元乙公司的税后净收益=(500-1000×6%)×(1-33%)=294.8万元丙公司的税后净收益=(500-2000×6%)×(1-33%)=254.6万元所以:甲公司的每股净收益=335÷400=0.84(元)乙公司的每股净收益=294.8÷300=0.98(元)丙公司的每股净收益=256.4÷200=1.27(元)16.计算题第4题,本题主要考核杜杜邦分析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