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运动关节类我们把能使受术者关节进行摇、扳、拔伸、伸展等运动的手法归结为运动关节类手法。
主要包括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
一、摇法摇动受术者关节的手法,称之为摇法。
包括颈项部摇法、腰部摇法和四肢关节摇法。
【操作及要领】1.颈项部摇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托扶其下颌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颈项部。
图338。
图3-38 颈项部摇法2.肩关节摇法可分为托肘摇肩法、握手摇肩法、大幅度摇肩法、拉手摇肩法和握臂摇肩法等。
(1)托肘摇肩法:受术者坐位,肩部放松,肘关节屈曲,术者以一手扶按受术者肩部,另一手托其肘部,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中等幅度摇转肩部。
图339。
(2)握手摇肩法:受术者坐位,两肩部放松,术者一手扶按其肩部,另一手握其手部,稍用力牵伸,同时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小幅度环转摇动。
图340。
(3)大幅度摇肩法:受术者坐位,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
术者立于其前外侧,两足呈丁字步,两掌相合,挟持被施术侧上肢的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前外方约45º时,再将其慢慢向前外上方托起。
在此过程中,位于下方的一手应逐渐翻掌,上举至160º度时,虎口向下握其腕部;另一手随其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其前臂、上臂抹至肩关节上部,之后,两手协调用力,抻拉一下肩关节(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下按,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
随即握腕一手将其摇向后下方,经下方复于原位,此时扶按肩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抹至腕部,回至初始时两掌挟持腕部状态。
此即大幅度摇转肩关节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
图341。
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调节身体的重心,当肩关节向上、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步,身体重心在前;当向下、前外方复原时,前足退步,身体重心后移。
图3-41 大幅度摇肩法(4)拉手摇肩法:术者立于受术者的外侧,受术者拉住术者的手,术者以圆周形中等幅度摇转其肩关节。
(5)握臂摇肩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后,两手分别握住其两上臂,以中等幅度环转摇动其肩关节。
3.肘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屈肘约45º左右,术者用一手托握其肘后部,另一手握其腕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转其肘关节。
图342。
图3-42 肘关节摇法4.腕关节摇法一法:受术者坐位,掌心朝下,术者双手握其手掌,两拇指按于其腕背侧,余指握其大小鱼际部,在稍牵引的同时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图343(1);二法:受术者坐位,掌心朝下,术者一手握其腕上部,另一手握其四指部,在稍用力牵引的同时做腕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
图343(2);三法:受术者五指并拢,腕关节屈曲,术者一手握其腕上部,另一手握其合拢到一起的五指部,做顺时针或逆时方向腕关节摇转运动。
图3-43 腕关节摇法5.掌指关节摇法术者一手握住受术者一侧掌部,另一手以拇指和余四指捏住其五指中一指,在稍用力牵伸的情况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该掌指关节的摇转运动。
6.腰部摇法可分为仰卧位摇腰法、俯卧位摇腰法、站立位摇腰法和滚床摇腰法等。
(1)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仰卧,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
术者双手分握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转其腰部。
图344。
(2)俯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俯卧,两下肢伸直。
施术者一手按压于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住双下肢,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转其腰部。
图345。
图3-44 仰卧位摇腰法图3-45 俯卧位摇腰法(3)站立位摇腰法:受术者站立,双手扶墙。
术者半蹲于一侧,两手分别扶按于其腰部与脐部,两手协调施力,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转其腰部。
图346。
(4)滚床摇腰法:受术者坐于床上,助手扶按其双膝以固定。
术者立于其后,以双手臂环抱其胸部,两手锁定,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摇转其腰椎。
图347。
图3-46 站立位摇腰法图3-47 滚床摇腰法7.髋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屈髋屈膝90º。
术者一手扶按其膝,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然后两手协调用力,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摇转髋关节。
图348。
8.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放松,另一侧下肢屈髋屈膝。
术者一手固定膝上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其膝关节。
9.踝关节摇法一法:受术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
术者坐于其足端,一手托握足跟以固定,另一手握住足趾部,在稍用力拔伸的同时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其踝关节。
图349;二法:受术者俯卧位,一侧下肢屈膝。
术者一手扶按其足跟部,另一手握其足趾部,做踝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
图3-48 髋关节摇法图3-49 踝关节摇法摇动时要协调、稳定。
开始时摇转的速度宜慢,待其逐渐适应后,可稍增快速度。
摇转时应充分考虑到关节的活动情况和病情,顺势而行,幅度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最大不可超过人体关节生理活动范围,避免造成损伤。
做颈椎摇法时,嘱患者睁眼,以防发生头晕,并要随时注意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停止。
对于习惯性关节脱位,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部外伤、骨折、肿瘤、结核等病症者要慎用或禁用摇法。
【临床应用】主要适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及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具有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等作用。
如:颈项部摇法常用于落枕、颈椎病、颈项部软组织损伤等病的治疗;肩关节摇法常用于肩周炎、肩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腰部摇法常用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的治疗;髋部摇法常用于髋部伤筋病的治疗;膝、踝关节摇法可用于膝、踝关节扭挫伤的治疗。
另外,摇法亦常用于保健按摩中。
【技能训练】学员两人一组,互相操作,练习颈、腰、肩、肘、腕、指、髋、膝、踝等各关节的摇法,体会其操作要领。
训练时,首先要取正术者与受术者双方的体位,以便发力及确保动作的流畅进行,其次,要注意双手的协调配合,正确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作用。
二、背法将受术者反背起来,以牵伸腰脊柱的一种手法,称为背法。
【操作及要领】术者与受术者背靠背站立,术者两足分开,与肩同宽,用两肘勾套住其两肘弯部,屈膝、弯腰、挺臀,将受术者反背起来,使其双足垂吊悬空,短暂持续一段时间,利用其自身重力来牵伸其腰脊柱。
然后术者臀部施力,使其腰骶左右摇晃5~10次后,术者再做有节律的伸屈膝关节与向后上方挺臀的动作,使其腰骶部随之上下颠簸,5~10次后,术者双足踮起,并快速下落使足跟用力顿地,使其腰椎在后伸位下受到一较大的瞬间牵引力。
图350。
图3-50 背法将受术者背起时,应嘱其放松身体,自然呼吸,头仰靠在术者背部。
做伸膝屈髋挺臀动作时,术者臀部所顶腰脊柱的位置要准确,动作要协调连贯。
本法的动作分背起、摇晃、颠簸与顿地四个步骤,操作时即要注意每个阶段的动作要准确到位,又要注意互相衔接,一气呵成。
整个操作要求受术者配合,全身放松,不要紧张,在术者足跟顿地的同时,令受术者咳嗽一声以使其全身充分放松,从而使顿地时对腰椎的瞬间牵引力能得以顺利完成。
受术者腰部持续紧张、痉挛,疼痛较著者,年老体弱者,或有较严重的心肺疾病、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及有其它骨病者禁用本法。
操作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操作完毕时,术者要扶住受术者,使其站稳,避免因体位性改变或颅内压增高而失衡跌倒。
【临床应用】本法在腰椎后伸位下,利用其自身的重力沿腰椎生理曲线的方向对其进行有效的牵引,可用于矫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生理曲线变浅、变直、后弓及侧弯等病变,并可拉宽腰椎间隙,有使腰椎对线、对位的整复功能。
在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滑膜嵌顿、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等病症时可酌情选用。
【技能训练】两人一组,互相操作,体会其操作要领。
1.先分别练习背、晃、颠、顿四步动作。
2.再反复练习四个操作步骤的衔接连贯动作,以至最后掌握本法完整的操作技术。
三、扳法根据治疗的需要,扳动受术者肢体关节的一种手法,称之为扳法。
其主要用于颈椎、胸椎、腰椎、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
【操作及要领】(一)颈部扳法颈部扳法有斜扳法、旋转定位扳法、环枢关节旋转扳法和侧扳法等。
1.颈部斜扳法一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头颈中立位或略前倾。
术者站于受术者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托扶其下额部。
两手协同用力,向侧方旋转其头部,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停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快速有控制的突发性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之后可按同法向另一侧扳动。
图351;二法:患者仰卧,全身放松;术者坐其头端,以一手扶托于下额部,另一手置于其枕后,两手协调施力,先缓慢牵引颈椎,在牵引的基础上将颈向一侧旋转,当遇到阻力时稍停一下,然后以巧力寸劲做一个快速、稍增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图3-51 颈部斜扳法2.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患者坐位,颈项放松。
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顶按住某一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颏部,令受术者屈颈,至术者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关节间隙张开时,再使其向患侧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慢慢旋转其头颈,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快速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
此时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可有棘突回位的跳动感。
图352。
图3-52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3.环枢关节旋转扳法患者坐低凳,颈微屈。
术者站于受术者的侧后方,以一手拇指顶按住第二颈椎棘突,另一手以肘弯部托其下颏,先缓慢向上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向患侧旋转,旋转到有阻力的位置时,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快速稍大幅度的突发性扳动,同时顶住棘突的拇指向正位拔动,此时常可听到关节弹响声,拇指下亦有棘突跳动感,表明手法复位成功。
图353。
图3-53 环枢关节旋转扳法4.颈椎侧扳法一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胸部靠住受术者,用一手搂按其头,另一手相对按住受术者对侧肩部,然后两手相对用力,缓缓将受术者颈椎侧屈至极限位置,再复原,重复操作5次左右。
二法: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一手推按受术者头侧面,另一手相对按住受术者同侧肩部,两手相对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作向键侧的侧弯运动,侧弯至有阻力时,再作一个稍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突发性扳动,常可听到“喀嗒”一声。
(二)胸背部扳法有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扳法、扳肩式胸椎扳法和仰卧压肘胸椎整复法。
其中扩胸牵引扳法和胸椎对抗复位扳法较常用。
1.扩胸牵引扳法受术者坐位,两手十指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术者站于其后,用一侧膝关节抵顶其背部病变处,两手分别握其两肘部,先令患者做前俯后仰运动,并配合深呼吸(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此活动数遍后,待患者身体后仰至最大限度时,术者再以巧力寸劲将其两肘部向其后方突然拉动,同时膝部向前顶抵,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