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稿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和思路专题一 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专题(综合题答题思路和模式)(一)描述类试题: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地理特征、天气变化特点、生产特点、区位特点、区位条件、线性地理事物的描述、分布特点的描述......(二)成因类试题:自然地理特征成因、人文地理特征成因、自然灾害成因、环境问题成因。

(三)评价类试题(影响、作用、评价):(四)规划策略类试题:自然灾害防治措施、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农业自然条件改造措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人口问题解决途径、资源问题解决措施......(五)比较类试题:空间上的比较、时间上的比较(六)迁移类试题:(一)描述类试题☆如何描述地形特征:思路:总体地形描述,地形分布描述;总体地势情况描述,地势分布描述。

以……地形为主,……分布在……;地势起伏……,……高,……低。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大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坡度、地表土壤疏松程度)3.结冰期:有无、长短(冬季气温是否低于0℃,纬度、海拔等)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6.凌汛:(河流是否从低纬流向高纬)☆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河道(宽窄,深浅,曲直,落差)5.河网密度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描述地理位置特征:1.经纬度位置:具体经纬度—半球位置,温度带2. 海陆位置:岛、半岛(周围临海);海陆兼备(哪侧临什么海或洋);内陆(临主要国)3. 相对位置:哪个大洲的位置—哪个国家的位置---哪个省的位置(或者某地形区的位置)4. 交通位置:如:世界航线的终点位置、必经之路、交通要道、咽喉之地等☆描述农业生产特征1.农业地域类型(旱作、水田;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2.农作物的种类及分布、作物熟制3.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4.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描述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集中或分散☆描述等值线的(分布)特征描述等值线数值高低(变化方向、极值、数值差异大小)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一组线)☆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空间分布(是否均匀、集中分布、空间变化)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描述气候特征:气温年均温或冬、夏气温高低、四季分不分明(寒冷、温和;炎热、凉爽)年、日较差(大、小)降水年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光照状况(是否充足)主要气象灾害:春旱、伏旱、暴雨、台风、寒潮、低温冻害、沙尘暴等。

水热组合气候特点气候特征描述气候类型(二)成因类试题自然地理类成因:☆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昼长(纬度、季节:北半球夏季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且昼长夜短;北半球冬季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且昼短夜长;南半球反之)、天气状况(云雨天气日照时间短、地形地势)☆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一般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多)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贫乏(eg.我国四川盆地)4.空气密度:空气密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小☆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中升温,气温高;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气温高。

距离冬季风源源,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

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反之)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低气压带、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夏季风多雨)2.地形: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随海拔升高变多,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近则降水多,远则降水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影响雪线高度因素气温:气温高,雪线高(纬度高低、季节变化、阴阳坡差异)降水:降水多,雪线低(如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地形:山体坡度大,雪线分布高(不利于积雪堆积)☆气候成因:①气候特征成因气温特征成因降水特征成因太阳辐射太阳高度(低纬>高纬)天气状况(晴天>阴天)热容量(小>大)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阳坡>阴坡)洋流(暖流>寒流)大气环流低气压带多雨风从海上刮来多雨下垫面海陆位置(沿海> 内陆)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洋流(暖流>寒流)☆地形成因内力作用:使地面崎岖不平(褶皱山、火山、断块山)外力作用:使地面趋于平坦☆渔场成因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温带海域:水温适宜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盐场成因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沼泽成因气候:降水丰富(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文:河流定期泛滥(如春汛、夏汛、凌汛等)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非地带性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引起“缺失” 如:非洲无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洋流,引起分布“改变” 如:寒暖流沿岸气候地形的局限,引起“约束” 如: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布☆垂直自然带影响因素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山麓的自然带代表当地气候类型)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气候(气温、降水)、岩性、构造、地貌和发育时间☆瀑布成因(简单理解:内力:断层、凹陷;外力:流水侵蚀)人文地理类成因:☆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 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受教育程度、生育观念等影响)2.机械增长率(人口迁移)=迁出率-迁入率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海拔)、土壤、水源(河湖)、资源2.社会经济:交通、城市、工农业基础、政治3.世界人口密集区:☆影响人口素质的因素(了解)1. 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2.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上面问题中已解答过)☆耕地减少的原因工业化、城市化占地,生态退耕,土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资源紧张的原因(解决措施)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资源的生产消费不均衡、利用过程中的利用率低及浪费☆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自然灾害成因⑴气象灾害成因(暴雨、干旱、寒潮、台风、冻害)暴雨:台风、锋面引起的降水多并且集中干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大气和土壤严重缺水寒潮:强冷空气入侵,大风降温天气(冷锋过境)台风:热带、副热带海洋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冻害:作物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⑵地质灾害成因(火山喷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灼热的岩浆(来自软流层)从地壳的薄弱地带(地质构造带)喷出地表地震: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滑坡: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下滑泥石流:破碎的石块、泥沙随洪流顺坡而下(山区中的特殊洪流)⑶水文灾害成因(洪涝、凌汛)洪涝:来水多:降水集中、多暴雨;支流众多,汇水多;流域植被覆盖低,地表径流强。

容水少:无分洪区、蓄洪区、滞洪区;湖泊萎缩(围湖造田);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弱(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阻塞河道)等去水少: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无天然入海通道(或入海口狭窄)。

汛(冰凌洪水):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⑷海洋灾害成因(海啸、风暴潮)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风暴潮: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寒流)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环境问题成因⑴影响人地关系发展的因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替代品再生速度----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⑵土地荒漠化成因自然:气候异常气候:干旱、风力强地形: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加剧干旱水文:河流不发去,流水作用微弱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发育差土壤:疏松,砂质沉积物干旱环境-----人为:人口压力及不合过樵、过垦、过牧(植被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重环保理的经济活动----⑶沙尘暴成因概念: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

(多发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物质基础)风、流水携带;河流水位变化,枯水期裸露;近沙漠边缘或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区强风(动力条件)近风源地;地形(狭管效应);植被覆盖不稳定的天气(多发午后、傍晚)冷锋过境(扬尘天气)⑷水体富营养化成因(赤潮)自然:气候(温度条件)海区环境封闭:水体交换不畅,造成氮磷的聚集人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污水(农药、化肥)排放⑸地面沉降成因自然:地质构造凹陷;地震等人为:过度开采资源(主要过度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还造成海水入侵)地表建筑物稠密、高大地下施工(如地铁,地下商城)⑹生物入侵成因人为:人为活动携带生物活体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如海洋航行)人为出于功利性目的引进物种(如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改善环境等)自然:入侵物种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繁殖速度快;缺少竞争对手或天敌⑺雾霾的成因自然:空气干燥(湿度小)、无风或微风、昼夜温差大、大气稳定(高压控制、逆温现象),谷地或盆地地形(逆温)人为:北方冬季取暖、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施工等(三)评价类试题问题关键词评价条件采取措施产生影响☆地形对等值线走向的影响等值线延伸方向与地形走向一致☆不合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利、弊)光照: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昼夜温差:白天气温高,利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质,夜晚气温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分解有机质数量少,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农作物的品质(注:夜间低温,也易出现冻害)热量:(≥10℃积温)影响生长期长短(影响农作物品质),熟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