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提纲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复习提纲

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1.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6. 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7. 「文学运动」的特质先秦诗经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3.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4.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散文1. 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2. 先秦散文中,《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先秦楚辞1. 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为何?2. 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为何?3. 何谓「九歌」,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神话1. 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有哪些?2. 请介绍几本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先秦文论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莫不同祖风骚」,李白〈古风〉:「劣于汉魏近风骚」,何谓「风骚」?其代表的文学精神为何?汉赋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例说明。

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汉散文1. 两汉散文概述。

2.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4. 史记的文学价值。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汉代诗歌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试列举诗例说明。

3. 试述两汉乐府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4. 何谓「文人乐府」?汉魏文人乐府与民间乐府在内容、技巧之表现上有何异同?5. 试述五言诗的起源。

6. 古诗十九首之时代背景、内容及其艺术成就如何?7. 叙事诗的起源为何?试简述汉代两大叙事诗的文学成就。

8. 试比较汉古诗与乐府之不同。

汉代文论1. 七体文学介绍。

2. 何谓「十翼」,十翼的文学观为何?魏诗1. 试述建安诗歌的基本特征。

(何谓「建安风骨」?)2. 何谓「柏梁体」?其于后世文学影响如何?3. 试比较正始与建安文风。

4. 《文心雕龙?明诗篇》云:「正始明道,诗杂仙心。

何晏之徒,率多浮浅。

惟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

」试以文学史观点解释之。

两晋诗1. 试述陶渊明诗的风格与特色。

2. 试述两晋阶段,太康、永嘉、义熙前后诗歌的风格与流变。

(请举代表作家及作品说明之)3.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风之比较。

南北朝诗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风之比较。

2. 「元嘉体」的文学特色为何?试举三位代表诗人为例说明之。

3. 何谓「永明体」?有那些代表作家?对后世诗歌有何影响?4. 何谓「宫体诗」?其得失如何?5. 试论庚信诗赋之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之地位。

魏晋南北朝小说1. 何谓志怪小说?试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之原因,并列举五部重要作品简述之。

2. 试述《世说新语》的内容与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唐传奇与六朝志怪在内容、形式与写作技巧有何不同?南北朝民歌1. 试比较南北朝民歌中「吴歌西曲」与「梁鼓角横吹曲」之文学特色。

﹝略述南北朝乐府之异同及其对唐诗之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论1. 六朝文学发展理论主要集中在「文笔说」与「声律论」,试就所知析论之唐诗6. 沉德潜云:「正字古奥,曲江蕴藉,本原同出嗣宗,而精神面目个别,所以千古。

」试比较二人诗风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略述唐诗繁荣的原因及各期代表作家之诗风。

2. 试述有唐一代诗体的演进与发展。

3. 初唐四杰的诗风如何?对唐诗的发展有何贡献?4. 试述唐代自然诗派兴起之因及其代表诗人之作品特色。

5. 试比较王维、孟浩然自然诗之异同。

6. 何谓边塞诗?唐代边塞诗兴起的原因为何?其代表诗人及作品特色如何?7. 试比较岑参、高适两大边塞诗人诗作之题材、体势与风格。

8. 解释名词:「元和体」「大历体」「西昆体」「诗家天子」「诗圣」「诗史」「诗仙」「诗佛」「秦妇吟秀才」「郊寒岛瘦」。

9. 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大巨人,宋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李白不能作。

」试就二人才性思想、作品体制、风格及诗歌史地位加以比较。

10. 中唐奇险诗派产生的背景原因为何?其作品之形式与风格有何特色。

11. 试述中唐元白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歌特色。

12. 汪立名〈白香山诗集序〉云:「大历后以诗名家者,多受杜诗影响。

」试就中、晚唐诗坛,胪陈事实说明之。

13. 试以文学史知识解释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唐散文1. 试评述韩柳的文学主张及其散文特色。

2. 何谓「八代之弊」?试述其发端与流变情形。

3. 试详论隋暨唐初复古运动何以失败?韩柳古文运动何以成功?4.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5. 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异同6.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成就与风格7. 试述古文运动在唐宋之间的演进与发展。

唐传奇、变文1. 何谓「传奇」?唐传奇的成因为何?2. 唐代小说就内容而言可分几类,试举例说明之3. 。

何谓「变文」?变文之形式如何?试述变文之来源及其影响。

4. 「变文」主要题材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之。

5. 唐传奇与宋话本之比较6.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传奇」之名,自唐至明凡有四变,试胪陈比较之。

7. 唐传奇与六朝志怪在内容、形式与写作技巧有何不同?唐文论1. 试述唐代文学复古论之主张。

2. 试评述韩柳的文学主张及其散文特色。

3.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4. 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异同晚唐五代词1. 试述词的起源,并说明词何以又名「诗余」。

2. 试以重要词家为例,说明词体于唐宋间的演进情形。

(唐五代重要词人及词风、北宋词人及词风、南宋词人及词风)。

3. 敦煌曲子词与花间词之比较。

宋诗1. 宋诗的特色及其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2. 宋诗的流变与各期各派之特色3. 宋代诗话兴盛的原因4. 西昆派的代表人物,特色与影响5. 试以文学史知识解释元好问〈论诗绝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6. 欧阳修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地位7. 苏轼的文学成就与影响8. 杨万里的诗歌成就与特色9. 陆游的文学成就10. 「永嘉四灵」的诗歌成就11. 「江湖派」的代表人物与成就12. 遗民诗的代表作家与成就13.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的文学见解宋散文1.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2. 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异同3.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成就与风格4. 试述古文运动在唐宋之间的演进与发展。

5. 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6. 欧阳修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地位7. 苏轼的文学成就与影响宋词1. 敦煌曲子词与花间词之比较。

2. 宋词兴盛的原因3. 北宋词的分期及代表作家4. 欧阳修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5. 欧阳修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与地位6. 柳永词的特色与成就7. 苏轼词的特色、成就及影响8. 苏轼的文学成就与影响9. 周邦彦词的特色与成就10. 秦观词的内容特点及艺术成就11.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12. 北宋慢词的发展13. 南宋词的发展与重要词派14.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与特色15.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与特色16. 北宋末年词坛的发展17. 重要词集的作者及其词风18. 苏、辛词之比较19. 周邦彦、姜夔之比较20. 词曲异同21. 试以重要词家为例,说明词体于唐宋间的演进情形。

(唐五代重要词人及词风、北宋词人及词风、南宋词人及词风)。

宋文论1. 《词源》的作者与内容2. 《沧浪诗话》的诗歌理论3.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的文学见解4. 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主张5. 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异同宋话本1. 何谓话本?2. 话本的结构特色3. 话本兴起的原因4. 话本的家数5. 话本的艺术成就6. 话本的作品7. 话本对后代文学的影响8. 唐传奇与宋话本之比较9.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传奇」之名,自唐至明凡有四变,试胪陈比较之。

元曲1.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2. 元杂剧的体制与结构3. 元杂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4. 元杂剧的代表作品及其特色5. 关、马、郑、白、王五大作家的艺术成就与贡献6. 元代散曲的分期与代表作家及其特色7. 元代散曲兴盛的原因8. 散曲的形式与特点9. 词曲异同10. 中国戏曲的分类与特色11. 元明杂剧的异同明诗文1. 茶陵诗派的文学成就2. 台阁体的代表作家及其特点3. 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4. 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5. 公安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影响6. 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得失7. 晚明小品文的特色与成就明传奇1. 明传奇的发展与代表作品2. 明代的戏曲理论3. 南戏的起源与发展4. 「荆、刘、拜、杀」四大南戏的作者与内容5. 徐渭杂剧的特点与发展6. 《琵琶记》的内容与艺术成就7. 昆曲的兴起与影响8. 《玉茗堂四梦》的内容与艺术成就9. 吴江派与临川派的作品特色与理论比较10. 元明杂剧的异同11. 南戏与杂剧的区别12. 传奇与南戏、唐传奇的关系13. 传奇与杂剧之区别14. 明代杂剧的特点与发展15.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传奇」之名,自唐至明凡有四变,试胪陈比较之。

明小说1. 明代小说兴盛的原因与发展2. 明代小说的重要作品与影响3. 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4.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与历史地位5.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版本6. 《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7. 《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8. 「三言」、「二拍」的编著者与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明文论1. 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2. 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得失3. 公安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影响4. 竟陵派的文学理论及其得失5. 李卓吾的文学理论清诗1. 清代诗学的派别及其主张2. 黄遵宪在文学史上的成就3. 同光体的代表作家与其特色清散文1. 桐城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2. 阳湖派的文学理论清代词曲1. 清代戏曲的发展2. 纳兰性德词的特色3. 浙西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4. 常州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5. 李渔的戏曲理论6. 洪升《长生殿》的主题内容与价值7. 孔尚任《桃花扇》的主题内容与价值清小说1. 《聊斋》的艺术成就2. 《儒林外史》结构的特点与艺术3. 《红楼梦》的主题、结构、人物塑造与文学价值4. 晚清谴责小说兴盛的原因与特色及代表作家5.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重要作品清文论1. 清代诗学的派别及其主张2. 桐城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3. 阳湖派的文学理论4. 浙西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5. 常州词派的创作成就与理论主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