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以及代表性城市(1)代表性城市(城市概况)·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最早应用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结构形式的雏形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二、古代中美洲城市历史概况及代表城市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遗址·特奥蒂瓦坎城:三、圣地,卫城的解释与区别·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四、希伯丹姆模式与米利都城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五、希腊化的城市有哪些及其特点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普南城背山面水街坊小无庭院建筑与道路有计划进行·)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六、罗马营寨城方正的城墙正方形平面十字交叉道路通向东西南北各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七、维特鲁维《建筑十书》理想城市方案·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可从各个方面狙击攻城者,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放射道路不直接对城门。
八、西欧封建城市特征?·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工业发展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广场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放射环状道路系统。
城市划分若干教区优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建筑物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和活跃感弯曲街道冬挡风夏防晒九、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1)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2)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3)平城京(奈良)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4)平安京(5)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50’s-日本-的新城建设日本千里新城;规模较大、依托大城市和公共交通体系、集中设置新城服务中心(靠近车站);人车分离系统的弊端;60’s以来的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特点:覆盖更广、类型更多各经济区整体发展对非生产领域/要素的关注;日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62年---产业发展69年---整治环境77年---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86年---成熟、稳定、安全、开放的国家;东京都改建规划---复合式城市结构确立多个城市副中心,带形城镇群,科学城建设,旧城改建计划,鼓励外迁60年代的筑波科学城尖端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松散生活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分区清晰,人性化,功能单一80年代的关西科学城;重视科研体制和城市发展新模式研究;依托区域网络优势: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经济地理条件塑造城市品位,增强吸引力十、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方案阿尔伯蒂与理想城市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中心教堂宫殿城堡等,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十一、巴黎(1)起源于城岛(2)中世纪的巴黎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3)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上的主从关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
兴建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
巴黎城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广场等。
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法国的广场园林建设与凡尔赛宫建设系统规划建设,是此期的代表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协和广场协和广场:开敞设计、历经多年修建、衔接丢勒里花园与香榭里舍大街、丰富细致的景观设计最重要的王权纪念碑---凡尔赛宫·巴黎西南郊外,由国王猎庄逐步发展而成·放射形大道(视觉效果)、巨大的建筑体量、有前院·凡尔塞宫花园:对称布局、放射形道路(骑马游园用)、几何形式构图、十字水渠与喷泉、为树篱封闭的两侧以及远处的自然森林、大量精美的雕塑小品·最终强调的是王权至上和维理主义思想园林建设---枫丹白露宫园十二、法国巴黎的改建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拿破仑帝国时期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
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
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
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
凯旋门和明星广场。
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背景---欧洲中心之一。
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
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
持续17年的道路建设。
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
大量的绿化建设。
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
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
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矛盾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历史意义。
(5)60’s以来的总体规划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十三、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
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
宗教建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化。
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制。
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伦敦改建的成果。
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定。
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London Spuare。
开放贵族园林为公园里琴大街的整体风貌。
连接重要的公园(里琴公园、克莱森特公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立面形象(2)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
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
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
8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
1946年《新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
问题:疏解不力、不便十四、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产生后问题矛盾1、城市化加快,人口暴增,城市畸形发展,居住环境恶化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城市结构巨变,混乱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布局3、刺激商贸,经济空前繁荣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交通恶化,布局混乱6、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污染环境7、急速发展导致环境艺术品质低下,缺乏整体环境考虑十五、伦敦大火的机遇---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
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
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
宗教建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化。
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制。
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十六、近代亚非拉殖民地的一般特征近代亚非拉殖民地城市。
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体系。
宗主国的烙印。
贸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军事据点特征:城市平面简单;一般方格网道路系统:规划结构仅考虑两度空间:对发展没有长远计划和预测;忽视地形约束十七、空想城市、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都由谁提出?主要特征?(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村社会制度问题、公社、部分的共产主义、规模/格局/组织形式、理想化实践的失败。
傅立叶的法郎吉《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规模/社会大生产/公共生活、基层组织的实践和失败。
意义: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
是田园城市、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2)田园城市社会问题与改革--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
城乡磁体理论---田园城市。
城市模式(25=5.8+3.2*6)。
3.2万人的田园城市。
3万人的城区。
实施、经营、管理建议和实践---1903年的莱奇华斯和1920年的韦林意义: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卫星城镇、有机疏散)(3)工业城市社会生产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产生原因。
1901年戛涅的工业城市构想。
功能分区: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
先进的交通模式。
灵活的发展余地。
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4)带形城市。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马塔。
高速高效交通性、设施性脊椎---无限的长度。
城市宽度限度---500米的理想。
城乡结合与城市网络。
马德里周边带形城市。
对城市分散主义理论影响十八、盖迪斯区域规划观点盖迪斯《进化中的城市》一书的贡献在于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