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高密市柴沟镇抗旱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适应我镇抗旱工作需要,增强灾害防范意识,落实抗旱减灾措施,提高抗旱工作的计划性、主动性和应变能力,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在抗旱工作中的职能,科学合理地调配利用水资源,减轻干旱影响和灾害损失,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订本预案。
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山东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3、《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职责》4、《抗旱预案编制大纲》、《山东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5、《旱灾损失与抗旱效益计算办法(试行)》,《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报旱制度》、《干旱评估标准》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镇范围内突发性干旱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旱灾所采取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旱抗旱减灾的重要依据。
1.4编制原则(1)抗旱工作要努力实现由被动抗旱到主动防旱,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抗旱的现代化水平。
(2)抗旱工作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
要加强对抗旱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适时开展抗旱活动;加大投入,有计划地开展抗旱设施建设;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3)抗旱工作实行以人为本、防抗结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方针,遵循团结协作、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4)坚持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5)坚持依法抗旱的原则。
(6)坚持防汛与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5编制区概况柴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共有79个村,5万人口,辖区面积125.53平方公里,11.5万亩耕地。
位于高密、诸城、安丘、胶州四市交界处。
平日公路、胶王公路、沂胶公路在镇区穿行交汇,下海公路纵贯南北,胶新铁路横穿东西。
柴沟镇位于北纬36度,东经120度,在半岛都市一小时经济圈之内。
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
全年平均气温11.7℃,无霜期平均197天,日照总时数28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717.4毫米。
东临海滨城市青岛,西依世界风筝之都潍坊,位于五龙河上游,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温带季风气候);有17条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且有后备水源。
春旱秋涝,全年降水量约600——800mm,降水变率较大,以夏秋降水为主。
地势总特征南高北低,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南部地势较高,丘陵地形明显,水质较好;北部地势低洼,含氟较高,是全国著名的高氟水区之一;南北方由于地形差别明显有“南山北洼”之说。
东部地区有胶河流过,土壤肥沃,水质优良;西部地势低平。
2指挥体系及职责我镇设立柴沟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及协调全镇的抗旱工作。
各行政村都应设立防汛抗旱指挥小组,负责指挥本村的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本村村委。
2.1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柴沟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镇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及协调全镇的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镇防指办)设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办镇防指日常工作。
镇防指主要职责是拟订柴沟镇抗旱防旱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等,组织制订柴沟镇抗旱方案,及时掌握全镇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旱防旱措施,做好抗旱管理工作,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2.2指挥长、副指挥长及成员单位职责总指挥:王晓栋镇长副指挥:王振兴党委副书记曹启福人大主席成员:孙志东主任科员葛日森主任科员、财政经管统计服务中心主任吴庆田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马乐波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土庄社区书记赵相党委委员、副镇长、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施健党委组织委员王芳党委宣传统战委员、于戈庄社区书记宋春蕾党委委员、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柴沟社区书记宋华森副镇长、乡村规划建设监督办公室主任、行政执法办公室主任、朱翰社区书记嵇逊副镇长、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主任、梁尹社区书记夏继福副镇长、朱公社区书记孙彦敦工会主席、河西社区书记魏金平安委办副主任、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旺社区书记栗江安监办专职副主任臧贻辉民生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柱社区书记王波党政办副主任欧夕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震自来水管理站站长邵维海教管办主任王朝勇柴沟派出所所长范业宁市场监管所长于福胜交警二中队队长修伟国土分局局长宋平源柴沟供电所所长高翔交通管理所所长赵斌环保所所长邱建华柴沟医院院长邱玉军高密市联通公司柴沟营业部主任郭林高密市移动公司柴沟营业部经理防汛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由欧夕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指挥长:镇长王晓栋,负责抗旱指挥部全面工作。
副指挥长:王振兴、曹启福协助指挥长协调各成员单位和镇直有关单位的抗旱工作。
镇党政办公室:负责安排抗旱水源工程、生态工程建设以及抢修供水工程等项目工作;运送抗旱救灾人员和物资,紧急抗旱期督促做好安全运输工作。
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镇防指的日常工作,负责全镇抗旱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工作,预报旱情,对重点水利工程实施抗旱调度,提供抗旱技术指导;负责天气监测和预报工作,对天气形势及时进行分析和滚动预报,及时向镇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抗旱相关的气象信息,组织人工增雨工作;负责主要河道断面水质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大中型水库蓄水情况监测。
负责掌握农业旱灾信息;负责旱灾发生后农业救灾和生产恢复工作。
镇财政经管统计服务中心:负责筹集抗旱资金;负责镇级抗旱经费的安排、下拨和管理工作;会同镇防指办做好特大抗旱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镇派出所:负责抗旱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抗旱用水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打击偷盗抗旱物资、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镇民生保障服务中心:负责全镇受旱地区群众的生活救灾工作,及时向镇防指提供灾情信息,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及接收社会捐赠,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
镇乡村规划建设监督办公室:负责城镇抗旱供水工作,抓好城市水源设施的安全运行,做好严重缺水情况下城市供水相关工作。
镇卫生院:负责组织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
镇团委:负责动员、组织全镇共青团员、青年,在镇政府和镇防指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旱救灾工作。
供电所:保障抗旱电力供应。
镇环保所:负责灾区环境保护、生活用水水质监测和水污染事故的监测工作,制订出水污染事件的应对方案。
镇研究室:负责组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做好抗旱宣传工作,正确把握抗旱宣传工作导向;根据镇防指提供的旱情,及时向社会发布抗旱信息。
其它有关部门做好相关的抗旱工作。
3预防及预警3.1预防3.1.1气象水文和环保信息根据市气象部门监测土壤含水量、雨情、蒸发量结果,偏离正常指标,出现旱情迹象时,将监测结果和天气预报、中长期预报随时上报镇防指办。
根据市水文部门断面水质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大中型水库及河道蓄水情况监测结果,偏离正常指标,出现旱情迹象时,将监测结果随时上报镇防指办。
根据市环保局负责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监测、水污染监测工作结果,偏离正常指标,出现旱情迹象时,将监测结果随时上报镇防指办。
3.1.2旱情信息(1)旱情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
(2)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掌握水雨情变化、当地蓄水情况、农田土壤墒情和城乡供水情况,加强旱情监测,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按照规定上报受旱情况。
遇旱情急剧发展时应及时加报。
3.1.3报告制度气象部门在遇干旱时,监测的雨情、天气预报应逐日上报,监测的土壤含水量、气温、蒸发量及中长期天气预报应每旬上报监测结果。
当遇特大或严重干旱时应适当增加土壤含水量、蒸发量的测报频率,并将测报分析结果及时上报。
水文部门在遇特大干旱和严重干旱时,监测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水库、河道蓄水情况要逐日上报监测结果;遇中度干旱、轻度干旱时,监测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水库、河道蓄水情况要每旬上报监测结果。
当遇特大或严重干旱时应适当增加测报频率。
环保部门在遇特大干旱和严重干旱时,要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水质监测成果。
当需要引水、蓄水时,要加密监测,提出符合水质的引水、蓄水建议;当出现水污染事件时,要每日上报水污染事件情况。
旱情信息监测及报告由镇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审核,并向社会发布。
未经审核或者授权,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抗旱信息。
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应当及时播发、刊登经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核发的抗旱信息,并标明发布机构名称和发布时间。
3.1.4预防工作(1)思想准备。
加强宣传,增强全民预防干旱灾害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抗大旱的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
建立健全抗旱组织指挥机构,落实抗旱责任人、抗旱队伍和预警措施,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
(3)工程准备。
按时完成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任务;对存在影响抗旱的各类抗旱设施和水源工程实行应急修复和修建。
(4)预案准备。
修订完善各级抗旱预案。
(5)物资准备。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抗旱物资,合理配置,以应急需。
(6)通信准备。
充分利用社会通信公网,建设抗旱专用网络系统,确保抗旱信息畅通。
(7)抗旱检查。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对抗旱责任制、抗旱预案、抗旱设施、抗旱物资储备等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限期处理。
(8)抗旱日常管理工作。
镇防指办负责抗旱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各类抗旱法规。
3.2预警3.2.1干旱预警镇抗旱应急预案的干旱预警等级,依据区域综合旱情评估及临时性饮水困难人口指标来确定,分为四级。
即Ⅰ级预警(特大干旱)、Ⅱ级预警(严重干旱)、Ⅲ级预警(中度干旱)和Ⅳ级预警(轻度干旱),按下表确定。
农业干旱预警等级划分标准F>63.2.4干旱预警发布干旱预警信息发布:由镇防指负责干旱预警信息发布和宣布干旱预警解除。
信息发布内容:主要包括干旱等级、干旱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受旱范围、影响人口,以及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信息发布程序:旱情发生后,由镇防指组织有关防指成员单位和邀请有关专家会商,确定干旱灾害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