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三)缺少高水平科研人才。高职院校普遍缺少高水平的科研领军人才,难以形成对科研平台建设、科技研究与攻关、创新团队发展、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规划和领导。此外,科研人员国际视野不够宽广,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团队协助意识和技术服务意识不强;科研管理者综合管理能力不强。这都使得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效率较低,难以产生高水平标志性的创新成果。
【关键词】;【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053-03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对接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加强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提高专业群集聚度和配套供给服务能力,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拓展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提升服务发展水平。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服务企业技术研发和高职院校自身创新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作者:覃曼丽余金凤陆尚平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9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合作创新程度不高、平台规划与建设滞后、缺少高水平科研人才、平台运行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论述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策略:改革科研创新与合作服务的体制,建立健全创新服务平台运行和管理机制,建设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建立科研创新服务平台体系。
(二)平台规划与建设滞后。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缺少长远的科研规划,对科研与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包含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创新服务等子平台的平台体系建设规划不足,没有实现平台创新资源和要素之间的集聚和融合,缺少高水平科研平台。以广西为例,目前建立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高职院校仅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一所。
(四)平台运行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当前,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一是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如广西201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142.2亿元,仅占全国总投入的0.8%,R&D经费仅占GDP的0.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高职院校目前科研经费主要来源是自治区级财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自筹,但由于立项项目级别不高,因此获得的纵向经费和自身投入经费不多,缺少横向合作项目也导致来自企业和其他单位的资金支持不足。二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部门间的协作、学科间的融合、资源的开放共享不足,成果转化率低。三是评价和激励制度不完善,没有制定科学全面的平台评价指标和奖励制度。
二、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思路为:通过改革科研创新与合作服务体制、建立健全创新服务平台运行和管理机制、建设科研创新人才队伍等,支撑科研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见图1)。
(一)改革科研创新与合作服务的体制。具体如下:
1.深化合作办学体制改革,加强与外部创新主体的合作,构建多元化办学的体制机制。一是构建多元、融合、开放、联动的政校行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体制机制,为学校战略发展作宏观决策,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二是建立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展理事会,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科技创新政策、企业技术研发需求、社区教育与服务等开展调研,结合学校情况进行工作部署和实施。三是建立行业主导的职教集团,集聚行业资源,实现校企在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提升专业对接和服务产业能力。
(二)建立健全创新服务平台运行和管理机制。具体如下:
1.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在多方合作体制构架下,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与服务机制,形成开放、高效的合力。一是建立价值共创和利益共享机制。合作主体具有多元性、广泛性的特点,各自有其利益和价值目标,高职院校作为合作创新的重要主体,应主动建立与政行企校所等主体的相互信任和长期合作,寻求与各方的利益契合点,合作各方以政府的政策作为基础和导向,建立多元投资机制;以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技术服务效益等为指标,制定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明确风险和责任共担机制。二是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各主体间通过建设知识信息共享网络和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科研资源等的深度交流和开放共享。
2.创新科研服务组织模式。加强学校机构设置和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组织模式。一是成立独立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技术转移转化、技术创新支持、學术活动等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二是完善院系二级科研管理体系,加强基层科研组织建设,与企业共建科研机构,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系、跨单位的综合化、协同化科研组织。三是加强和规范学术委员会建设,完善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
一、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创新程度不高。高职院校科研起步晚、基础弱,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与学校发展、社会需求不适应;学校与政校行企、科研机构等合作广度深度不够,协同创新研发的动力与活力不足,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研定位不明确,科技支持企业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没有显现。如笔者对2017年中国高校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知,企业横向技术到款额和技术交易额排名前20的高校,本科院校总计177.79亿元,高职院校总计仅为16.05亿元。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是指整合校内外优势科研资源,依托创新服务载体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和服务的系统。平台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学科和专业发展、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科研资源配置优化和开放共享、科研人员的培养提高,以及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改革科研创新与合作服务体制、健全平台运行和管理机制、建设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平台体系等方面提出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