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统计局及基层统计情况汇报
XX年八月份,我局作为政府部门予以单设,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局以基层统计网络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新思路,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我就我局及基层统计情况进行简单汇报。
一、县乡统计工作现状
县统计局任务繁多,职能混杂,不堪重负。
县统计局承担的统计工作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定期报表及年报数据的搜集和汇总上报;二是抽样调查;三是普查的组织实施;四是统计执法检查。
目前,县统计局有行政编制5个,事业编制11个;在岗17人,其中司机(临时工)1人,除了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副局长分管业务及办公室外,其余11名业务人员要负责局里大大小小专业统计共20多个,要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只能一人兼几个专业;加上政府对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要求越来越严,各专业除了应对上级统计局的报表,还要根据所在地政府的要求,增加统计指标,及时提供服务,统计局只能疲于应付,难以发挥整体功能。
乡镇统计站职能十分弱。
我县共36个乡镇都设有统计站,统计站虽有牌子但绝大多数乡镇无经费,无办公室,无人员统计站的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目前36个乡镇综合统计员中,严格地说:专职统计员仅1人。
兼职统计人员几乎
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从事统计工作,而各种统计调查任务越来越多,统计指标越来越细,一个人身兼数职,一年到头忙得团团转,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统计调查工作,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县乡两级统计人员普遍处于超负荷的工作运转中。
二、县、乡两级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县级统计部门
1、统计经费难落实,员工待遇偏低
政府财政吃紧,投入严重不足。
我县是贫困县,财政十分紧张,调查经费难以保证,更难以到位;而与此相反,随着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抽样调查制度正在逐步替代原来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如农调、小康监测、农村贫困监测),事业经费开支逐年增加,然而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加上,县级统计部门的人员工资与业务经费都由财政负担,有限的统计业务经费根本无法解决统计部门的生存。
目前财政预算只负担员工的基本工资部分和部分补贴,而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自财政,因此,在很有限的经费中既要开展各项统计调查维护统计部门的正常运转,又要解决干部职工的一部分工资和福利,很难两全其美。
因此统计部门的领导深感压力大;而与其他优势部门相比,统计干部职工的待遇也就确实偏低了。
2、地位低,工作难度加大
首先,统计的作用与地位必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达而逐步显现出来,但在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和企业民营化改制的不断深入,基层统计面临统计机构合并、统计人员裁减、专职变兼职、内行变外行和基层无基础、数据无来源的境况,依法统计意识十分淡薄,对统计工作冷眼相待,把统计看成是可有可无,瞒报现象普遍存在,认为统计不象审计、工商、税务那样严厉,工作上配合越来越差,全面报表制度正在遭受冷遇,出现了报表难收,脸难看的现象。
其次,由于县级统计局无法直接对乡镇统计干部进行管理,加上基层统计人员不稳定,乡镇统计员大多一年一换,因而,难以培养出熟练的统计人员(通常培养一名熟练统计员要1-2年),这种状况使统计基础工作难以夯实,统计数据源头质量出现危机。
再次,统计执法障碍重重,尽管《统计法》已颁布20多年,各级统计机关也一直在进行着普法教育,人们的法制观念有所提高,但一些部门领导和分管领导出于部门利益保护和其他原因依然违犯《统计法》。
每每面对这些情况,统计局虽想依法处理,但权衡利弊却是奈何不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3、统计改革,使统计部门忙上加忙
为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统计的方法制度也在进行改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但是,目前自上而下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还不到位,统计报表越改越多、指标设置纷繁
复杂,各种考核(特别是市一级对县级的考核)、检查不断,迎来送往忙于应酬,致使县级统计部门疲于奔命。
往往是老的统计方法制度不敢丢弃,新的方法制度又必须执行,无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量,使统计工作人员劳力又劳心,心理极不平衡。
4、普查频繁,增加了统计部门的工作压力
目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全国性普查比较频繁,从XX 年到现在,人口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经济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农业普查等令人无暇喘息,给统计部门的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
现在的普查工作从文件上看是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完成;但是,从近几次的普查情况来看,普查工作任务主要由统计局完成,普查办公室的人员虽然由各部门抽人组成,但现在很多部门对派员都有成见,即使勉强派出的人员也多是难以胜任工作的。
同时,由于普查的频度较密,政府的重视程度受影响,普查的经费难于落实,而工作又不能不做,因此统计部门的压力倍增。
(二)乡镇统计网络
乡镇基层统计是直接面向农户、个体户的,是统计任务最重、工作条件最苦、统计力量最弱的环节。
从调查的实际情况看,目前乡镇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之大、问题之多是较为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位低、待遇差,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工作积极性
不高
我县目前乡镇基层统计员大多数是由农经员、林业员、茶特员等事业干部兼职,其经济、政治待遇由所属乡镇政府解决。
乡镇基层统计员不仅没有岗位津贴,自身没有收入,而且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还要依靠财政安排经费。
同时由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编制与业务主管部门分离,乡镇统计人员变动十分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尽管去年县政府明文规定乡镇统计员的变动须征得县统计局同意,却落实不了;加之在乡镇,统计员岗位是事情多而又最没油水的岗位,往往统计工作被安排给新分来的人员做,部分乡镇统计员要么是业务水平有限的老同志,要么是从未接触统计的新同志,业务素质偏低,有的统计员甚至连总产值和增加值都区分不清。
乡镇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相互衔接和连续性,造成新老统计人员交接不清,统计资料丢失,统计数据前后衔接不上,数据质量难以保证,迟报、拒报现象时有发生。
这种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县级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2、抗干扰能力弱,统计法律意识淡薄
乡镇统计人员业务上虽然受县统计局指导,但人、财、物都归乡镇管理,因此,其工作受制于乡镇领导,有的统计员甚至成为少数人谋取政治私利,捞取政治资本的“雇佣军”;另一方面,少数统计人员工作不实,作风飘浮,不进
行调查研究,填报数据“摸脑壳”,缺乏统计工作应有的严肃性。
县统计局向乡镇布置的报表,有的要催才能报,有的上报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没有多少利用价值。
此外,对乡镇基层一级统计执法检查也不到位,《统计法》虽然已经颁布20多年了,但由于《统计法》规定只能对企事业组织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进行经济处罚,而行政机关不在此列,以致人们常常将统计法讥为“软法”与“豆腐法”;因此,对乡镇政府等行政单位的执法检查,往往是例行公事,走过场而已;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大量的统计违法行为,特别是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三、目前我县统计工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县统计局增加能源统计人员编制1名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XX〕75号)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完善能源统计体系,切实加强能源的基层统计力量,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能源统计是能源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能耗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局能源统计专业尚未配备专业人员。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决策,急需有人担任这项繁重工作,从而全面开展能源统计调查,为政府提供更全面、真实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了更好完成能耗考核评价,加强能源统计。
(二)建立健全乡镇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目前乡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很难保证统计系统工作的有序运转。
要求下步在人口众多的乡及建制镇设立专职统计员(即**、**、**、**、**五个乡和十一个建制镇),并在经济上提高统计员待遇,让其享受一定数量的岗位津贴。
(三)局办公场所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我局共有六个办公室,其中一个办公室最多要容纳5个人,加上资料的堆放,办公场所就显得十分拥挤,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