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诗经》二首◎课前自主【走进作者(品)】如果说中国的诗是浩瀚的海洋,那么《诗经》就是这片海洋的发源地;如果说中国的诗是高耸的山峰,那么《诗经》就是这座山峰的奠基石;如果说中国的诗是绚丽的花园,那么《诗经》就是这座花园里的奇葩。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名《诗》《诗三百》《三百篇》。
自西汉武帝始称为《诗经》,意为诗歌的经典。
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风”。
“风”又叫“国风”,是当时各诸侯国的民歌。
因此有时又用“风”代指《诗经》。
“邶风”“卫风”就是“邶国的民歌”,“卫国的民歌”。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赋、比、兴手法(参课后练习第二题)。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六义”。
【背景感知】(略)【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静女其殊.()踟蹰..()()卜筮.()愆.期()偕.老()淇水汤.汤()美人之贻.()2. 根据课文填空。
()我彤管乘彼()垣()首踟蹰说()女美士()其行匪我()期3. 解释下列词语:蚩蚩:愆期:复关:咎:无与士耽:其黄而陨.:二三其德:。
女也不爽:夙兴夜寐:不思其反: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
B.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古体诗。
C.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D.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课文初探】5、《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
6、《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7、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痛楚的认识是什么?(请用原诗句回答)◎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对下列注音进行判断并纠正错误。
第一首《邶风·静女》邶:bèi 姝:shū隅:yū见:xiàn踟:chì躕:chú娈:luán 炜:wěi说:yuè怿:yì归荑:kuìtì洵:xún2、第二首《卫风•氓》氓:méng 蚩:chí愆:qiān 将:qiāng垝:guǐ垣:yuán 筮:shì咎:jiù于:xū说:tuō陨:yǔn 组:cú汤:shāng 渐:jiān 罔:wáng 靡:mǐ夙:sù咥:xì隰:xī泮:pàn3、翻译《静女》全诗(分组安排)提示:两种方法:直译-------力求逐字逐句求准确;意译-------力求理清段意求流畅。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4、尝试背诵《静女》。
【疑难探究】5、《氓》与《静女》有何异同?【课文探究】6、为什么自由恋爱竟以悲剧收场◎拓展提升【基础知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阅读《邶风;静女》,完成3~7题。
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6、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7、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二项是()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E.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8、《氓》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你用龟板、蓍(shī)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尔,你。
卜,用火烧龟板,看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体,卜筮的卦象。
咎,灾祸;蓍,一种草。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唉,姑娘呀,不要担心心爱的男人。
士,男子的通称;耽,担心。
C、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说,通“脱”。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9、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10、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1)言既遂矣,至于暴矣(2)静言思之,躬自悼矣(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A、(1)与(2)相同,(3)与(4)相同。
B、(1)与(2)相同,(3)与(4)不相同。
C、(1)与(2)不相同,(3)与(4)相同。
D、(1)与(2)不相同,(3)与(4)不相同。
11、对文中有关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载笑载言”中“载”字的含义和成语“载歌载舞”中“载”字的意思是一致的。
B、“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C、“及尔偕老”意为等你老了,与现在常讲的“白头偕老”不相同。
D、“信誓旦旦”即真诚恳切地发誓,和现在的成语含义相同。
12、下列对该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B、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诗两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13、简要分析《氓》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男主人公:女主人公:14、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意义。
①至于..顿丘:古义;今义②秋以为..期:古义;今义③泣涕.涟涟:古义;今义④渐车帷裳.:古义;今义⑤总角之宴.:古义;今义【阅读提升】15.对《诗经·相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①!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②?注:①俟(si),等待。
②遄(chuan),速或快。
A.这首诗三章,每章四句,将那些不知廉耻的贪官污吏、达官贵人揭露得体无完肤,骂了个痛快淋漓,表现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憎恨和鄙视。
B.从思想内容上看,这首诗和《硕鼠》都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压迫剥削的不满,但这首诗显得更有思想深度,更有境界。
C.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和《伐檀》都运用了铺陈和比喻的手法,但,《伐檀》还用了起兴手法。
D.《伐檀》《硕鼠》《相鼠》三首诗都有民歌的风俗,同属《诗经》的“国风”,都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写作训练】改写《静女》为300字左右的小话剧。
14.诗经二首◎课前自主1 略;2、略3、蚩蚩:课文翻译为“老实”,另有版本翻译为“嘻皮笑脸”。
愆期:耽误、拖延日期。
复关:地点。
本文借指“在复关的那个人”。
咎:灾祸。
无与士耽:沉溺而不能自拔。
其黄而陨:飘落。
二三其德:他的品行变化无常。
女也不爽:差错(毫厘不爽)。
夙兴夜寐:早上。
不思其反:没想到你会变心。
4、答案为A。
讲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题中即考到了本课所学的有关古体诗和《诗经》的知识。
这类知识应在平常的课文学习中逐步积累,然后形成系统知识。
本题题干要求找出错误的一项,这就是说,有三项是正确的。
《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
A项中说“《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属明显错误。
5、一个女子由向往爱情到与负心男子决裂的故事。
6、对比手法。
氓在态度上前后对比,“我”由追求到决裂的对比。
7、士之耽兮,犹课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堂上演练1 隅:yú踟:chí荑:tí2、蚩:chī罔:wǎng3、文静的姑娘多漂亮,等我在城角好地方。
你躲藏起来看不见,我抓耳挠腮又彷徨。
文雅的姑娘多美好,送我一支红管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