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节气导学案和教案

二十四节气导学案和教案

二十四节气导学案
课题:二十四节气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2.熟记二十四节气歌;
3.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并能运用于农业生产。

德育目标:培养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十四节气教案
教学课题:二十四节气
知识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2.熟记二十四节气歌;
3.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并能运用于农业生产。

情感目标:培养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农业意义。

教学难点: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自主学习法、交流展示法、评价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环节和内容:
一、创设情境,教师导入课题: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无以数计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四大发明,万里长城,都江堰,京剧,书法,水墨画等等等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但是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由于2000年来,中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所以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学生自主研习
1.二十四节气是怎样划分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0度,时间约365天,将地球公转一周均分为24份,每一份间隔15度定一位置,并给一节气名称,全年共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为15度,时间约为15天。

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分别对应的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三、合作探究
1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立春: 2月4日前后,谓春季开始。

雨水:2月18日—20日,气温开始回升,雨量增加。

惊蛰:3月5日(6日),开始打雷,土地解冻,蛰伏的昆虫被惊醒,开始活动。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气候温和晴朗,草木开始繁茂生长。

谷雨:4月20日前后,春播开始,降雨增加,雨生百谷。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夏季开始。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夏播作物播种。

夏至:6月22日前后,夏季热天来临,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炎热季节开始。

大暑: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

立秋: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

处暑:8月23日或24日,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上,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气候渐冷,开始见霜。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冬季开始。

小雪:11月22日前后,开始降雪,但雪量小,次数不多。

大雪:12月7日前后。

降雪较多,地面积雪。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寒冷的冬季来临,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2二十四节气的类型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示农历四季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表示昼夜长短的更换: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降水的: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既反映降水又反映温度:白露、寒露、霜降。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四、团队协作,学以致用
以下是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农谚谚语,请说出其含义或农业意义
(1)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2)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3)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4)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5)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6)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7)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

(8)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9)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10)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五、课堂检测:
1.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2.指出下列节气的含义或农业意义:立春、夏至、大暑、谷雨、霜降、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六、课后实践,拓展延伸
收集当地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农谚谚语,并分析其含义或农业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