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名著阅读。
现在我在岛上已有了两个“庄园”。
一处是我的小小的城堡或帐篷,四周建起了围墙,后面是一个岩洞,岩洞已扩大成好几个房间,其中有一间最干燥最宽大,里面放满了我用陶土烧制成的大瓦缸……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______写的长篇小说《______》选文中的“我”在岛上搭建房屋、烧制陶器、______等,期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这个野人取名为“______”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大的麦穗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沉甸甸的______ 苍老的______ 准确的______不失时机地______ 用心地______ 一再地______(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3)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4)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3.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半吨煤(节选)我念初二的时候,每月的零用钱是5元,即使是在物价便_______(biàn piá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就在这时候,机会来了。
亲戚用车送来半吨煤,和在一块空地上,为了把煤运上30多级台阶,再把它倒进坡顶上的煤棚,父亲让我守着煤堆,自己去找民工。
我问一旁的母亲()搬()运需要多少钱()母亲说是15元钱()我立刻说()为什么不找我来做()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一听母亲的转述,他喜笑颜开地拍拍我,答应_______(yīng yìng)我们两人一块儿干,15元钱全归我。
”这桩生意全归我了!"当时我十分高兴,马上和父亲拉了钩,生怕他反悔。
半吨重的煤大约高一米,呈圆锥状,对比一下父亲找来的筐子,估计满满的五六筐就能搬完,当我满怀信心往筐里添煤时,父亲笑了,他要我试着提提。
天哪,我用了吃奶的气力,才八成满的筐子居然只轻轻颤了颤,在我倒吸一口冷气时,父亲把筐里的煤捡一部分出来,边捡煤边说:"慢慢来,儿子。
”我从没用过扁担,以前住郊区时,见农民日日地担着,轻描淡写一般,可真把百十斤的煤块装上,加上它一荡一荡时,我的肩骨针扎一样疼。
可少年人的倔强让我憋着,涨着红脸朝前走。
好容易上了台阶,还要用手抱着煤块扔到齐腰高的棚里去,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最后的两担,是母亲换了我,才和父亲共同完成的。
那时,我的肩头已经磨出血泡,大大咧咧的父亲兴奋地拍我的肩头,疼得我龇牙咧嘴。
母亲把15元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
从此以后,每一张钞票我都很珍惜,我学会了节约。
更关键的不是这些,当我看到那些搬运工人搬运煤的时候,我心中涌起一股咸味,不只是汗,还有血的气息。
学会爱他人,体验贫困,就是那半吨煤教会我的。
(1)给文中加线的句子标上标点;(2)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
①”我"挣钱是因为“我”想______。
“我”和父亲、母亲一起运送了______,挣了______元钱。
②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
觅:______②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诺言:______(5)“母亲把15块钱给我时,我真的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
”“我”很“内疚”,“我”“内疚”什么?(6)“我”通过运半吨煤挣了钱后都有哪些收获?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花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里常见的一种最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金黄若金,而那粉红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
花朵并不大,多层花瓣的自然娇艳,多层花瓣的更是那么俏丽,真让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只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从文中找出与“洁白如玉”的“如”意思相同的三个词写下来。
______ ______ ______(2)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普通______ 洁白______鲜艳______(4)短文先写太阳花的______,再写太阳花的______,接着写太阳花的______最后写太阳花的______。
(5)作者为什么喜欢太阳花?把原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蜻蜓点水美丽又明澈的小湖,平静地躺在阳光下面,在轻风的吹拂下,微微地笑着。
蜻蜓在湖面上飞,得意地弹弹翅膀,忽高忽低,忽上忽下,非常休闲自在。
蜻蜓逢人便说:“我真爱这个美丽的湖呀,世界上还有谁比我更理解这个湖呢?只有我才知道这个湖水有多深,有多冷。
”蜻蜓高兴地唱着自我陶醉的歌,在湖面上飞来飞去,不时用尾巴在湖面上点一下,湖面上立即就出现一个小小的漩涡,漩涡慢慢地荡漾着,散了,不见了。
蜻蜓满意地说:“请看,这就是我的成绩。
”湖边的青蛙听见了,不觉哈哈大笑!蜻蜓张大了眼睛问:“你笑什么?”青蛙说:“要彻底了解这个湖,只有深入到这个湖中,花很大功夫探测,要花许多时间体验,才能知道这个湖水有多深,有多冷。
像你这样用尾巴点点水,能知道些什么?朋友别夸夸其谈了,还是深入实际做点工作吧!”蜻蜓听了,虽然红了脸,但是还是不以为然地弹弹翅膀飞了。
(1)蜻蜓满意地说:“请看,这就是我的成绩。
”这里的“成绩”表面是指______。
其中的含义是指______。
(2)“湖边的青蛙听见了,不觉哈哈大笑。
”青蛙笑的是:______。
(3)青蛙的话讲了三点意思,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
(4)蜻蜓听了青蛙的话“红了脸”说明______,“还是不以为然地弹弹翅膀飞了”说明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像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事物巨大的样子______②让人一见就害怕______(2)文中画线句子是______句(修辞手法),说明______。
(3)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
介绍了雷龙的特点是______;梁龙的特点是______;三角龙的特点是______。
7. 课外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因为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
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
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
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
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
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
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
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竞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
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剥剥地响。
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
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
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
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
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参加这次战斗的志愿军战士,都记住了1952年10月12日这个日子。
(1)选择划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