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大阅读(含答案)

语文大阅读(含答案)

剑桥晚钟毕会成记忆中,傍晚5时15分的剑桥总在雨中,而这时,国王学院礼拜堂的钟声又把它淹没。

同来的朋友描述他此时的感受,谓尘嚣尽落,心如止水。

境界落俗地高远,但我怀疑他把英立甘教会的晚钟当佛寺的晚钟听了。

这来自天国的钟声从不提供心理慰藉。

它源于规范作息的现实需求。

在罗马帝国毁灭后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残壁断垣之中,这重新回荡在哥特式教堂的钟声传达了一种对秩序和权力的渴望。

僧侣们先是被要求,后来也习惯于依钟声而劳作,而祈祷,而读经,而休息,虽流转千年而不殆。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将钟声的组织功能推向教堂外的社会生活,于是出现了高悬在议会大厦上的标准时钟,出现了工厂、学校里急促的铃声,出现了客厅里滴答作响的挂钟,出现了揣在怀里或戴在手腕上的表。

正是靠了这层级延展的钟表系统,近代社会千头万绪的自组织化过程才得以推进。

从这个意义上,近代社会乃是一种典型的钟表文化。

然而,人生不幸辨钟始。

始于墙上那面有着三根针的圆盘对你产生全新含义的那一刻。

在此之前,这个圆盘只是家里众多物件中的一个,时间对你意味着每天不一样的椰林夕阳、月下西窗,意味着台阶上斑驳的苔藓,秋千上来了又去的蜻蜓,花丛中消失了的蝴蝶。

然而,伴随着那轮圆盘在你的世界中的提升,最终成为凌驾其他所有物件之上的特殊物件,这个生动的世界被遮蔽了。

自此后,你只能借助那一副公事公办的圆脸孔来触摸时间;自此后,你被那冰冷的指针引导着嵌入社会巨大的集成体,有如一套螺母或螺栓,不复有自身完整的存在;自此后,圆盘以时间本身自居,要求你的面对,如何打发时间,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时间发挥出最大效益,诸如此类的问题将纠缠你直到时间的终点。

时间成了横在我们面前的巨大存在,人生意味着与时间无休止的搏斗。

即便为了让这样的人生进行下去,我们也必须为它赋予某种更高的目的,人生进而成了推动时间巨石上山的过程。

而每一次登顶的结果,总会发现前方还矗立着另一座有待登顶的山峰,脚下的曾作为过去的目的的山峰转而成了未来目的的一段过程,一个有待否定自身目的性的存在,人生就在这种过程-目的的交替转换中陷入荒诞。

更荒诞的还在于,由于时间以它的标准制式取消了未来,这种看似在时空中无限展开的转换其实只是在原地打转。

那被罚将注定反复滚落的巨石又反复地推回山顶的西绪福斯不期然地演成了近代人生的标准写照。

钟表时代的人无法生活在当下。

那么,过去呢?不是总有人梦想回到过去吗?其实,他真正想回的不过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类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时刻。

若是真来一次完整的过去,那简直太恐怖了:那刻骨铭心的痛还来吗?那断肠百折的悔还来吗?那徘徊复徘徊的等与待还来吗?当下尚难以面对,如何再去面对一个重复的过去?叶公好龙的姿态决定了,他真正想要的不过是从时间之流中抽取的几个片断。

还有未来呢?未来不正是钟表时代的信仰吗?钟表时代之前,时间自然地以先逝者为大,当下之合理性只能被过去证实,越近源头的社会越具真理性,与这种视域下的历史与生俱来的是"异化"的符咒--时间的流逝意味着源头的渐行渐远。

钟表文化的目的性伦理则假定,时间沿着一维性展开的方向呈现价值递增的线性上升运动,越是趋近未来,就越是接近完美,终极完美则被延宕于时间的终结处,终结前的历史注定走不出"历史局限性"的魔阵。

这一新的时间等级制意味着,现在仅以"现在"的名义就可以阉割过去,而为了未来,它自身又可以被牺牲。

钟表时代的人们因而总是生活在别处,而将当下的生存转化为"等待",Mp3、手机的游戏功能、益智玩具都因"等待"问题的解决,成为"等待"的当代表征。

然而,我们到底在等待什么?写在时间表中的未来真能期许不同于当下的景观吗?剑桥的钟声又潮水般地涌过来,在时间的潮汐中,何处有我憩息的港湾?19."这来自天国的钟声从不提供心理慰藉"一句话的含意是什么?有何用用?(4分)20."钟"在文中多次出现,也引发了作者对人生与时间关系的思考,请依据文意简要概述。

(4分)21.文章首段与收束均写到"钟声",文章标题也是"剑桥钟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分)22.作者在文中说"人生就在这种过程与目的的交替转换中陷入荒诞",又说"钟表时代的无法生活在当下",这样说是否相互矛盾?(6分)说“帘”陈从周①初夏天气,窗前挂上了竹帘,小斋的境界,分外的感到幽绝,瓶花妥帖,十分宜人。

这小天地起了变化,还不是这帘在左右吧?②说起帘,这在中国建筑中是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说得率直点,即所谓诗情画意,而诗情画意又非千篇一律,真是变化无端。

上个月老妻去世了,“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

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天已是人去楼空。

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这句词来,与那句“重帘不卷留香久”的少年情怀,真是伤心人惟有自家知了。

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美人,帘底纤月,帘掩佳人,帘卷西风,隔帘双燕,掀帘出台,等等,没有一件不叫人遐思,引人入画。

③记得在“文革”中失去的数十封女作家凌叔华写给诗人徐志摩的信,是用荣宝斋特制的花笺,画的是帘影双燕,毛笔小楷出之,文情令人销魂。

当年的作家们是如此高雅绝俗,而今事隔几十年,她远客英伦,八十多岁的老人提起此事,还分明记得呢!④“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古人在建筑中,帘与屏两者常放在一起,都是起不同的“隔”的妙用,帘呢?更是灵活了,廊子里,窗上,门上,室内,有了它,就不一样.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也要装上帘;外国妇女的面纱,也仿佛是帘。

因帘产生了许多故事:“珠帘寨”,“水帘洞”以及一些因帘而产生的许多韵事,真是洋洋大观。

我说,帘与恋音通,因物生情,也可说是帘的妙解了。

⑤“隔帘双燕飞”是我在儿时最欣赏的画本。

如今城市空气污染,燕子绝迹了,闷人的塑料窗帘,清风畏至。

而帘呢?珠帘太豪华,徐森玉老先生告诉我,清代的山西老财家,还是用它。

水晶帘没有见到过,那最细的要算虾须帘,如今已入著名博物馆,但就湘帘、竹帘来说,通风好,隔音好,帘影好,遮阳好,留香好,而且分外雅洁……几乎说有帘如无帘,可说是有景与无景,静止的环境,产生了动态,而动态又因声、光、影、风、香……起了千变万化的幻境,叹为妙用啊!⑥帘的美,还要配合着帘钩、帘架,“百尺虾须上玉钩”,虽未说出什么帘架,想来也不会太寒酸的。

至于“草色入帘青”,疏帘听雨,那也必然是很雅洁的竹帘了。

“珠帘暮卷西山雨”,只能在滕王阁上方得见。

帘上绣花的绣帘,缺少空透,棉帘,布帘,只求实用。

而帘上画画称画帘,但我总不太欣赏它,似乎多此一举,用假景来扰乱真情了。

素帘起的变化,那真是移步换影了。

⑦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建成,邀我小住,窗上装有竹帘,这迷人的山居,添上这迷人的帘影,不愧为出于大师手笔。

他对中国文化是有深厚的感情,小至一帘,也不肯轻易放过。

我在录音机中放出了昆曲《琴挑》,华文漪那句“帘卷残荷水殿风” 的唱词,正仿佛帘动风来,客中寻趣,我则得之了。

⑧今日的建筑师、园林师们,似乎将帘已抛出九霄云外了。

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12. 文章第③小节提到凌叔华用荣宝斋特制花笺给徐志摩写信的往事。

请说说这段记叙和“帘”有什么关系。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文章第⑤小节提到了“儿时最欣赏的画本”和“闷人的塑料窗帘”,这两者同时出现,作者围绕“帘”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文章第⑧小节说,“我总感到中国人的用帘,不仅仅是一个功能问题,它是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在内。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深厚的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本文多处引用古典诗词。

请从内容表达和艺术效果这两方面来探究这种写法的好处,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幻同里张抗抗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

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

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

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

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

“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

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

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

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

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