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智能会议系统方案

多媒体智能会议系统方案

—多媒体会议室系统工程—设计方案广州市天誉/ 创高科技有限公司11:28 AM目录1.系统概述 (4)1.1工程建设目标 (4)1.2系统设计技术标准及规范 (4)1.3系统设计原则 (4)1.4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4)2.系统功能及技术要求 (5)2.1概述 (5)2.2数字智能会议系统 (6)2.2.1会议讨论系统 (7)2.2.2投票表决系统 (9)2.2.3同声传译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1红外传输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2有线传输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桌牌显示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中央控制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1摄像跟踪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信号管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7会议扩声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7.1电声设备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7.2重要术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8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 (19)2.2.9应用软件 (21)3.系统总体方案 (22)3.1 数字会议系统与中控系统的整合 (22)3.1.1智能中控系统控制功能 (22)3.1.2数字化智能会议系统功能 (23)3.2 方案设计参考 (23)3.2.1 方案一:多功能厅会议系统方案 (23)3.2.2 方案二:视频会议系统方案 (25)3.2.3 方案三:多媒体教学系统方案 (27)3.2.4 方案四:数字会议系统方案 (29)3.2.5 方案五:多功能报告厅―――同声传译(无线旁听) (31)4.系统设备选型原则 (34)4.1 CREATOR快捷的竞争优势: (34)4.2 CREATOR数字智能会议系统的定位与特点 (35)4.3 CREATOR数字智能会议系统的先进性与适用性 (35)4.4 CREATOR数字智能会议系统突出的音频还原特性 (35)4.5 CREATOR数字智能会议系统的功能和扩展 (35)4.6 CREATOR数字智能会议系统的人性化设计 (36)4.7 CREATOR售后服务 (36)5.系统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及技术参数介绍 (36)5.1数字会议讨论系统产品介绍 (36)5.1.1 DIG产品系列 (36)5.1.1.1 CR-DIG5201全数字会议控制主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2 CR-DIG5200BK全数字会议系统双机热备份主机 (38)5.1.1.3 CR-DIG5202/4A2 LCD发言表决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4 CR-DIG5202/4B2 VFD发言表决单元 (40)5.1.1.5 DIG全数字会议系统嵌入式单元 (41)5.1.1.6 CR-DIG5202/4D2 简易型发言表决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7 CR-DIG5203E3翻译单元 (45)5.1.1.8 CR-DIG5205DS-S 全数字会议系统VFD显示单元 (46)5.1.1.9 CR-DIG52032BOX 系统连接盒 (47)5.1.1.10 CR-DIG5200EXP 有源扩展连接盒 (47)5.2无线会议系列 (48)5.2.1 CR-WiFi6101 无线数字会议系统主机 (48)5.2.2 CR-WiFi6102 无线数字会议主席单元 (49)5.2.3 CR-WiFi6104 无线数字会议代表单元 (50)5.2.4 CR-WiFi20 无线AP接入器 (51)5.3红外语音分配 (52)5.3.1 CR-IR3000-16 数字红外发射主机 (52)5.3.2 CR-IR3001 红外辐射面板 (53)5.3.3 CR-IR3002-16 数字红外接收机 (54)5.3.4 CR-P4 头戴式耳机 (55)5.4 中央控制系统 (56)5.4.1 CR-PGMⅢ智能组网控制主机 (56)5.4.2 CR-WF10无线接入点 (57)5.4.3 CR-WIFI G7无线触摸屏 (57)5.4.4 CR-WIFI G8 (58)5.4.5 CR-G21HD (59)5.4.6调光器CRLITE-4B (60)5.4.7电源控制器CRPWR-8 III (61)5.4.8 音量控制器CR-VOLⅡ (61)5.4.9 DMX 512 扩展卡 (62)5.4.10 CR-DA012 (62)5.4.11 CR-AD005 (63)5.4.12 CR-GSM扩展卡 (63)5.4.一三CR-Zigbee扩展卡 (63)5.4.14 CR-SOUND (64)5.4.一五CR-LITE-4Ⅳ (64)5.4.16 CR-PWR-4Ⅳ (65)5.4.17 CR-Z-IR SENDER (65)5.5Pt铂金矩阵系列 (66)5.5.1 A V矩阵系列 (66)5.5.2 VIDEO矩阵系列 (68)5.5.3 分量矩阵系列 (70)5.5.4 VGA矩阵系列 (72)5.5.5 RGB矩阵系列 (76)5.5.6 DVI矩阵系列 (79)5.5.7 HDMI矩阵系列 (82)1.系统概述1.1工程建设目标此次工程项目是承担*******的会议系统的设计、施工。

包括******多功能会议厅。

设计原则以能举办******为目标。

并可通过本系统进行远程视频会议。

本系统的设计就是提供满足以上功能实现的活动环境。

1.2系统设计技术标准及规范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3.《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4.《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GBJ42-81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1一五-87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7.《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法》GB/T4959-19958.《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9.《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WH0301-931.3系统设计原则1.先进型性原则采用的系统结构应该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和系统使用当中的科学性。

整个系统能体现当今会议技术的发展水平。

2.实用性原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管理简便。

3.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原则要为系统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规范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4.经济性原则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达到最经济性的目标。

1.4系统设备选型原则1.用国际知名的器材,以及有雄厚实力和绝对优秀技术支持能力的厂家、代理商,以保证设计指标的实现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2.基本上选用同类产品中技术最成熟、性能先进、使用可靠的产品型号,以保证器材和系统的先进性、成熟性。

3.选用高度智能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建立系统开放式的架构,以标准化和模块化为设计要求,既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使用,又可保持系统较长时间的先进性。

2.系统功能及技术要求2.1概述会议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远古的部落氏族会议,当时的会议形式就是把大家召集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共同讨论一些重要的事情而已,由于条件的限制,会场中根本就不可能配备类似现代会议场中的任何电器设备,其会议系统完全是一种空白。

这样的会议形式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几乎占据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其设备空白的会议形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型场合中人类之间重要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自工业革命后,科技的进步使电子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会议进行中沟通表达的重要组织工具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经了几个从低到高的发展阶段。

传统的会议组织形式是大家所熟悉的,多只话筒一字排开都同时接入现场的电声设备,与会者通过电声设备获取信息,进行会议讨论的时候,你讲一句,我插一句,人少还好,但如果多人需要讨论性的发言,或者某些大型的会议,则会议的组织很难有秩序的进行,基本上是在一种无序状态下进行的,我们将其命名为第一代会议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