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第1讲 读懂小说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 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 更表达了忧愤。
⑫“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⑬“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 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 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 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⑭“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 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 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 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 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 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 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②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 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 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23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
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 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24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
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 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 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 我同意的。”
○25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
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 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 铸的一样。
(有删改)
读文示范 第一步: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全文共 25 个自然段: (1)开端(第①~④段):其他考察大员回京参宴,“乞丐似的” 禹等人出场。 (2)发展(第⑤~⑭段):禹闯筵席,大家吓退酒意→大家面面 相觑,汇报民情:物产丰富,百姓“老实”;拟好募捐计划,请 女隗表演;接来学者,莫管其他;减少人口,致太平之道。 (3)高潮、结局(第⑮~结尾):禹与众保守派激烈斗争,力主 “导”法。
二、明小说阅读步骤——读文之“要诀” 纵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 境”“主题”来命题的,这正是小说阅读的 4 大特色。因此, 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如何在读文中有意识、有技巧地关注这 4 大命题点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4 步法”。
层次构思能决定一篇小说是否成功。所以阅读小说时, 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是阅读小说 第一步: 的一个突破口。阅读小说,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 切分层 宕。 次,理清 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自然段段意,把 情节 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次,然后切分全文层 次,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梳理。
⑨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 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 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⑩“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 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 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⑪“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 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 的可以多一点。”
认识人物的方法:(1)认清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情况;(2)关 第二步: 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如关注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
关 注 描 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因为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
写,认 和性格特征;(3)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
识人物 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在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理水》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是一篇融古代 生活与现代生活为一体,既有历史人物的真实描绘,又有社会 现实的广角讽喻的作品。在《理水》中,鲁迅一方面依据史料 所载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时 也刻画了昏庸的官员等众多鲜明的角色。小说塑造的大禹及其 随员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实干家、奋斗者的真实写 照,本文意在引导人们思考“中国的脊梁”,进一步强化奋斗 者形象,增强国人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
阅读时也需要关注作品中的这些语句。
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的
第三步: 分析环 境,思 考作用 (意义)
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 分析社会环境就是要深入思考促使人物性格形成和影响人物言行 思想的诸因素(如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文化礼俗等)的重要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以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分析自然环境,就是 要侧重分析时令、气候、地理等因素对人物性格和思想行为的烘
身为民的“中国的脊梁”形象。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1)社会环境——官场昏暗腐败,众官员昏庸无能,贪图享 乐;众人故步自封,顽固守旧。 作用:不利于改革创新的环境,反衬禹及随员“中国的脊 梁”的形象。 (2)自然环境——洪水泛滥,水患不断。 作用:险恶的自然环境,衬托禹及随员关心民生疾苦的形 象。
③“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 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④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 放他们进去了。
⑤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奔来, 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 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 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托作用。
第四步: 小说的主题是蕴藏于作品的形象、情节、环境描写中的。所以考
多 方 联 生在阅读小说、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
系,获 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综合考虑后,主旨弄明
取主旨 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2019·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 分)
读懂文章•做对题目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节选部分写水利局的官员为“考察灾情”归来的大员们 设宴洗尘,禹带着随员们突然闯进局里来。这便正面展开 了革新与守旧的斗争。
B.禹出现在一群附庸风雅的官僚中,就显得似乎粗莽:他 从外面闯进水利局来,“便一径跨到席上”,在上面坐 下。
⑮“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 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 ‘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⑯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 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的愤激着。
⑱“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 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 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 年。”
度更新,尽力避免套路化答题,比如 2019 年全国卷Ⅰ考查《故 事新编》的基本特征(艺术特色),使用常规答题的思考角度也就 不合适了。④注重理解,反对套路、机械地答题。2020 新高考 模拟海南卷将选择题一分为二,分别考查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点),突出了对内容的把握。
2.选材方面:①选材范围越来越广,2018 年既有现代文学 大师老舍关心普通人物生存状态的世情小说(《有声电影》),又 有当代作家阿城关注英雄人物奉献精神的传记小说(《赵一曼女 士》),还有当代作家刘慈欣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未
来走向的科幻小说[《微纪元(节选)》];②走近国内外文学大师 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契合时代精神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如 2019 年既有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广角讽喻社会现实的作品(《故事新 编·理水》),也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反映为工业化城 市发展而放弃原有精神家园的作品(《小步舞》),还有当代作家 何士光呼吁改革开放的作品(《到梨花屯去》)。
3.对接学科素养方面:本部分涉及“语言建构与运 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 解”的语文学科素养,引导考生在语文活动中通过审美体验、 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将艺术审美与价值导向紧密 结合,在完成审美能力考查的同时,实现对考生人生观、价值 观的正面引导,促进其向美向善,提升人生境界。
专题二
小说阅读
2020 新高考模拟海南卷对小说的考查并不意外,因为全国 卷语文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小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近五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除了 2017 年全国卷Ⅱ和全国卷Ⅲ 考查了散文以外,其余全部考查小说。小说考查又呈现以下几 种趋势及特点:
1.考查内容:①考查的重点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表达 技巧、小说主题、小说环境等方面;②考查角度更小,更细, 比如 2019 年全国卷Ⅱ考查环境对情节发展的作用,6 分,按照 以往答题模板,只答推动情节作用就不可能得高分;③考查角
C.在“湮”和“导”的治水问题上,禹坚持自己认定的方案, 无论那些官僚如何阻挠,都毫不动摇,坚决表示“非 ‘导’不可”。
D.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 声声“老大人”,实质上不是反对变革,而是反对大禹不 守孝道。
解析: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 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答案:D
理水(节选) 鲁迅
①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 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 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 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 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 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 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