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贫攻坚业务知识汇编(2019.2.14)

脱贫攻坚业务知识汇编(2019.2.14)

政策汇编一、程序类识别程序:宣传告知、主动申请、三评议三公示、信息采集、核实比对、核查公告。

帮扶程序:研判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整理帮扶成效,对标脱贫标准退出程序:摸底调查、退出申请、评议公示、核查抽查、批准告知、系统标注。

1.村“两委”组织村民民主评议,初步确定脱贫退出贫困户;2.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调查收集上年度贫困户信息数据,核实认定贫困户家庭有关情况;3.对初步认定脱贫的贫困户,在村内公示7天;4.镇办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各村申报退出的贫困户全面交叉核查,最终确定年度脱贫退出贫困户;5.县级成立核查组,对有脱贫任务的镇村实施入户抽查,抽查比例不得低于当年脱贫户数的10%,每个镇(办)不少于30户,核查没有异议,由镇政府对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户批准退出,并在贫困户所在行政村公告。

在市扶贫办监督下,完成信息标注和备案。

二、标准类(一)户五条①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现行标准,2018年3100元(贫困户纯收入:指贫困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按收入的性质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按照国开办司发〔2016〕71号文件的规定,贫困户家庭收入、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计算周期为上年度10月1日至当年9月90日));②饮水安全有保障: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居民生活用水量为20升/人/日以上;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水源保证率一般地区不低于95%,严重缺水区不低于90%。

③义务教育有保障: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凡年满六周岁(8月30日前出生,因身体状况延缓入学可推迟至七周岁)的儿童、少年均应入学接受并完成九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义务教育,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因家庭贫困不能入学或辍学 (因病休学和因残疾、智障而不能上学、辍学、休学的除外);④基本医疗有保障:指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⑤安全住房达标:指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安全住房。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达到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扶贫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考核暂行办法》(发改地区规〔2016〕2660号)规定的标准;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的,达到住建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加强和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若干问题的通知》(建村〔2017〕192号),住建部《关于印发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导则的通知》(建办村函〔2018〕172号)规定的标准;有多处住房的,认定最主要的一处住房安全即可。

其中:农村危房改造认定标准,指竣工验收合格且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经核实已实际入住;易地扶贫搬迁认定标准,指列入贫困退出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入住标准,即采取集中安置的,要达到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并已向搬迁对象正式交付住房钥匙;采取分散安置的,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经核实已搬迁入住。

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户均自筹资金不超1万元,人均不超2500元,建房人均面积不超25㎡。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未落实的不得脱贫;没有房屋的农户,长期居住在子女家、亲戚朋友家或敬(养)老院及稳定租房居住的,视为住房安全有保障。

(二)村七条1.贫困发生率低于3%:综合贫困发生率,指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错退人口、漏评人口三项之和,占申请退出贫困县的农业户籍人口的比重。

综合贫困发生率西部地区低于3% 。

①贫困人口漏评率(人)=调查核实的漏评人口数/抽样村中未建档立卡的农村人口数*100%,基数大,要求低于2%;漏评人口,指符合贫困识别标准但未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人口。

②脱贫人口错退率(人)=抽样错退人口数/抽样脱贫人口数*100%,基数小,要求低于2%;错退人口,指收入没有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没有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

③群众认可度=认可人数/调查总人数*100%,原则上达到90%以上。

群众认可,指调查户对脱贫攻坚政策、帮扶措施及成效、脱贫退出等认可、认账。

2.退出村中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占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高于上年水平:各村对接镇统计站进行上报认定。

3.有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①集体经济:一是农业部门颁证认定,二是机构健全有效运转,三是资产清晰,也就是清产核资。

②合作组织:规范运营,帯贫减贫能力强,于集体经济资产关系明晰。

③互助资金组织:机构健全,规范运行,放款60%以上,按期收回80%以上。

放款不能超过3万元,最长期限3年,5-7人联保只有2/3能贷款。

由此想到小额贴息,5321政策。

累计不超过5万,时间累计不超过3年,免抵押免担保,全额贴息。

由此延伸出互助资金贷款和小额贴息贷款用途是否用于产业增收项目,章程是否规范,利益联结机制是否合理。

4.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原有通村路3.5米以上,新建通村路4.5米以上。

通至村公共场所、服务场所。

由此想到通村路沿路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脱贫攻坚宣传氛围,道路是否通畅、绿化亮化、内生动力提升等等。

5.有安全饮水:指行政村全部农户生活用水达到安全饮水标准。

标准与贫困户退出标准相同。

村组干部开会研判,村组干部是否遍访全村所有农户,彻底摸排本村到底有没有安全饮水不达标的。

6.电力入户率达到100%:①220V送电到户,②确保居民照明、电器可以使用,③一户一表。

村组干部开会研判,村组干部是否遍访全村所有农户,彻底摸排本村到底有没有电力没入户的。

7.有标准化村卫生室:①60㎡以上,②四室分离: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③有至少一名有资质的乡村医生,④满足基本医疗的设施和药品。

村医对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普及率以及群众的满意率,是否有就诊记录和体检记录,陕西省医疗救助明白是否张贴到位等等。

(三)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①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3100元(贫困户纯收入:指贫困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按收入的性质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按照国开办司发〔2016〕71号文件的规定,贫困户家庭收入、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计算周期为上年度10月1日至当年9月30日));②不愁吃:根据居住地饮食习惯,农户有能力通过自产或自购,满足口粮需求及补充一定的肉、蛋、豆制品等必要营养食物;③不愁穿:指根据居住地环境,农户有能力自主购买或通过亲属购买,做到四季有换季衣服、日常有换洗衣服,穿衣主要靠社会捐赠、接济的,不属于穿衣有保障;④饮水安全有保障: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居民生活用水量为20升/人/日以上;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水源保证率(供水保证率)一般地区不低于95%,严重缺水区不低于90%。

⑤义务教育有保障: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凡年满六周岁(8月31日前出生,因身体状况延缓入学可推迟至七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均应入学并完整接受九年(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义务教育,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或辍学 (休学、送教上门除外)。

⑥基本医疗有保障:指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⑦安全住房有保障:指贫困户有一处安全住房。

其中:农村危房改造认定标准,指竣工验收合格且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经核实已实际入住;易地扶贫搬迁认定标准,指列入贫困退出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入住标准,即采取集中安置的,要达到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并已向搬迁对象正式交付住房钥匙;采取分散安置的,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经核实已搬迁入住。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未落实的不得脱贫;没有房屋的农户,长期居住在子女家、亲戚朋友家或敬(养)老院及稳定租房居住的,视为住房安全有保障。

三、政策类八个一批政策1.产业扶持:①农业支持保护补贴:2017年陕西省实际农用耕地面积的补贴标准为51元/亩,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

②产业奖补到户每户每年累计不超过5000元,以折股量化形式发展的不超过6000元。

③各类合作社发展产业的入股分红,分红方案合不合理,每一个项目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没有建立。

2.就业创业:①外出务工交通费补助500元每人每年(提供务工证明、车票,往返时间不少于半年,男不超过60女不超过50岁)。

②对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的,在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后,可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2000元/人。

③毕业年度和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20元/人/月的意外伤害保险补贴,1200元/人/月的生活补贴。

④学籍在陕、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凡属于低保家庭,或本人残疾,或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均可一次性享受1000元/人的求职创业补贴。

⑤劳务协作,春风行动。

⑥公益岗位,专岗、特岗。

3.易地搬迁:人均出资不超过2500,户不超过1万元,人均面积不超过25㎡,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家人的,危房或者交通不便的。

4.危房改造:1-3人面积为60以内,3人以上人均面积13-18㎡,没有大额负债。

①县(区)住建、扶贫部门联合镇、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进行核查鉴定,确定等级。

②贫困户提出农村危房改造申请,报经镇、村和县(区)住建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前,向危房改造户拨付全部补助款项的50%。

③县(区)住建、扶贫部门联合镇、村对危房改造组织验收,项目全部合格后,拨付剩余补助款项。

5教育扶贫:学前教育实行“一免一补”政策,对学前一年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和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补助生活费3元,全学年补助750元。

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对义务阶段在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

小学每生每天4元,全学年补助1000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全学年补助1250元。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享受“一免一助”政策,对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免除学费和提供助学金,特别困难学生每生每年补助2500元,一般困难学生每生每年补助1500元。

中职教育实行“一免一助”政策,对陕西省境内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免除学费,并对一、二年级发放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同时对新入学的每人再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

大学生享受“一贷一补”政策,即可在户口所在地申请办理最高限额每人每学年8000元以内的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在陕西省地方高校就读的2016年脱贫和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本专科学生,每生每年发放6000元的助学金生活补助,由学校在每学年春季、秋季学期末发放,同时对学费、住宿费高出国家助学贷款限额8000元部分,由所在高校从资助专项基金中全额补助,对高职学生另外在发放一次性扶贫助学补助30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