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试题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A )2.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和孕妇、哺乳期女工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A )3. 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A )4.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A )5.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称为噪声聋。
(A34 )6. 从业人员离开生产经营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A119 )7.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B102 )8.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够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A )9.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B )10、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协商负担。
(B )11、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危害因素的,应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监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A )12、工厂防尘措施有两套办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办法和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尘措施。
(A55 )13、长期从事接触橡胶、树脂、油漆等的溶剂或稀释剂的工作,有可能导致白血病。
(A )14、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是很高,且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少于18%的场所可以选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
(A )15、紫外辐射防护的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因此,生产操作中应带绿色防护镜,严禁裸眼直视光源(B63 )16、产生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A )17、常见的有机溶剂有:笨、汽油、甲醇、甲醛等(B24 )18、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每年一次,每次不得少于8课时(A )19、二氧化硫气体人强烈的刺激眼睛,吸入二氧化硫可引起肺水肿。
(A22 )20、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A )21、在生产环境中,加热的金属、熔融玻璃、强发光体等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红外线引起电光性眼疾。
(B 39 )22、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
(B1 )23、国家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未成年是指不满16周岁的劳动者。
(B )24、从事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
(A )25、用人单位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作业场所和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A105 )26.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2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工会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B)28.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预评价报告。
(B)D1729.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从事放射性、有毒、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B?)D2030.有人单位应尽量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资金,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不需承担责任。
(B)31.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劳动者应向用人单位购买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B)32.生产经营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A)D2531.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和产品包装上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A)D29、3033. 有机溶剂是指能够溶解油脂、树脂、蜡、橡胶和染料等有机化合物的液体,其本身为无机化合物。
(B)34.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造成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A)35.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变更,从事了原劳动合同未告知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拒绝从事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B)36.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劳动者个人应主动支付。
(B)37.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有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B)38.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有异议,职业病、鉴定机构应当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
(A)D1939. 生产经营单位的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因还未确诊应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协商承担。
(B)D5640.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没有存档、上报公布的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A)D7141.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可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以下罚款。
(B)D7242.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规定,造成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D8643.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吊销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的营业执照。
(B)45. 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A)46.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职业病患者诊断结果,做好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A)47.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通常分为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和举报监督检查三种类型。
(B)48. 职业卫生行政强制执行是须向公安部门申请才能实施的行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自身没有强制执行权,这个权利只能通过公安机关才能依法实施。
(A)49.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费用不属于安全费用,所以存在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应该严格按照【2012】6号的相关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卫生费用。
50. 各种型号的虑毒罐对有毒物质都有一定的防护效果,有人单位应当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B60)51. 隔离式呼吸器,把吸入的环境空气,通过净化部件的吸附、吸收、催化或过滤等作用,除去其中有毒物质后作为气源供使用者呼吸用。
(B)52.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信息化、净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B)53. 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气体。
易溶于水、氨水、易燃、易爆,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2%—74%,不容易被活性炭吸附。
(A)53.粉尘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革、水、密、风、管、教、护、查(A)54.容易引起有机溶剂中毒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有苯、甲苯、汽油、四氯化碳、正已烷、甲醛等(B)55.劳动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工作过程、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B?)56.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就是职业卫生档案。
(B)57.职业健康检查必须到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进行。
(B116)58.未成年人、女职工、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法中享有特殊的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A)59.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B)60.长期从事接触橡胶、树脂、油漆等的溶剂或稀释剂的工作,有可能导致白血病。
(A)61.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劳动环境危害因素。
(B)(职业性危害因素)62.汽油中毒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慢性中毒时常见神经衰弱症状,有的可有多发性神经炎、白细胞减少及贫血症。
(A)63.噪声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对全身其他功能也有不同的伤害。
(A)64.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主要有:密闭通风排毒系统、局部排气罩、排出气体净化、个体防护等。
(A57—59)65.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调换工种,劳动者无权拒绝。
(B)66.有害气体净化方法有:洗涤法、燃烧法、静电法、低空排放法等。
(B58)67.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的岗位补贴。
(A)68.有毒作业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作业。
(B)70.白内障是电焊作业人员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主要由电弧光照射、紫外线辐射引起的。
(B39)71.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A)72.控制噪声的主要措施降低声源本身的噪声、吸声、隔振、加强个体防护、远离噪声源。
(B 60)73.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人,应当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予一次性补偿。
(B)74.控制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空气污染,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是当前主要的健康工程技术措施,组要采取对有害物质产生源进行封闭、阻断、屏蔽和加强个体防护。
(B 55)75.职业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与下一个工作单位协商解决(B)76.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没有存档、上报、公布的由安全监管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预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A ) (D71)77.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可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B)(D72 5万以上10万以下)78. 职业卫生行政强制执行是需向公安部门申请才能实施的行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自身没有强制执行权,这一权利只能通过公安机关才能依法实施。
(A)二、单项选择题: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坚持()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