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

重点是选择别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本次习作以《猜猜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学会积累词句,学习成语,练习感情朗读,创造名字,理解积累古诗《所见》。

重点是积累词句、成语、古诗,会感情朗读。

二、单元重难点(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三、单元课时安排《大青树下的小学》 2课时《花的学校》 2课时《不懂就要问》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一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第二单元金秋时节(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

本单元围绕“秋天”为专题组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秋天里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在秋天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丽的景色。

本单元《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三篇课文都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读通课文,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本单元还包含“习作”及“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读写“水泥、亮晶晶、图案、排列、规则、迟到、颜料、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三首》、《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

默写《山行》。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秋季景色的美好。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描写景色的句子的作用,从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重难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体会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边读边想象作者是怎样运用自己的语言把秋天的美丽独特描写出来的。

四、课时安排4.《古诗三首》 3课时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课时6.《秋天的雨》 2课时7*.《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习作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四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中外童话,充满了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奇异的幻象;《那一定会很好》的主人公不断产生愿望,恰巧不断地实现了;《在牛肚子里旅行》中,小蟋蟀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因为小小的奶酪渣,有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体现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38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3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能对文中的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3.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4.能把《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故事中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三、单元重难点1.把握本单元几篇童话的价值取向,既要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

2.从学生实际出发,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不拔高。

四、课时安排卖火柴的小女孩 2课时那一定会很好 2课时在牛肚子里旅行 2课时一块奶酪 1课时习作:我来编童话 3课时语文园地 1课时快乐读书吧 1课时第四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三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三篇课文都是童话故事,其中《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精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为略读课文。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用奉献精神,三次满足了小动物们的要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的胡萝卜先生不小心长长的胡子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不会叫的狗》中一只不会叫的狗却因为不会叫差点命丧黄泉。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版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2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门板、准备、暴风雨、墙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背后蕴藏的道理。

4.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续写故事的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边读边想象童话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大意。

3.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基础上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续写故事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课时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课时不会叫的狗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2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第五单元留心观察(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两篇课文和一个“习作”。

课文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故事,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

《搭船的鸟》描写了小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金色的草地》本课作者记叙了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

本次习作例文是《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阅读和分析作者描写小狗、杨梅的方法。

重点是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单元重难点1.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4.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四、教法与学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生通过朗读,并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预计用8个课时安排教学。

15 搭船的鸟 2 课时16 金色的草地 2 课时语文园地五 2 课时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2 课时第六单元祖国河山(单元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古诗三首》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富饶的西沙群岛》记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海滨小城》本课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重点是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美丽的小兴安岭》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重点是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语文园地是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组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学会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作用,学会分辨字和词语。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并积累好词、好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助我国山水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看图写话能力,激发学生感悟我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神奇。

2.带领学生品景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并积累好词、好句。

2.借助我国山水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看图写话能力,激发学生感悟我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神奇。

3.带领学生品景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品景悟情这条主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语言积累能力。

学生以“文、图、想、问、画”为基础,从图文中领悟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

此外,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分析,思考科学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预计用 13个课时安排教学。

17 古诗三首 3课时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19 海滨小城 2课时20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语文园地六2课时习作这儿真美 2课时第七单元大自然的礼物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大自然的声音》讲述的是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讲述了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和无尽的探索;《父亲、树林和鸟》讲述了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都是与大自然的景、动物相关的。

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2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注意“奏、聚”的读音,“琴、器、敲”的写法。

正确读写词语“茫然、凝神静气、惊愕”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

了解小鸟、刺猬的生活习性。

4.学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单元重难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

2.划出重点词语、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如《大自然的声音》中的拟声词,《父亲、树林和鸟》中的叠词,《读不完的大书》中的动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声音的美妙,读出父与子的对话,大自然的奥妙。

4.总结各文章内容,认识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多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

课时安排21.大自然的声音 2课时22.《读不完的大书》 2 课时23.《父亲、树林和鸟》 2课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5课时第八单元美好品质(课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四篇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