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民经和社会经济统计数字来源: 统计局发布时间:2009-08-26一、综合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9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3%,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1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22.7亿元,增长50.3%;第三产业增加值184.6亿元,增长21.4%。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48:34发展为15:54:31。
人均GDP达到16427元,增长31.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6%。
各类消费品中,食品和能源类价格上涨较快,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食品价格全年上涨8.0%,其中粮食上涨4.2%,食用油脂上涨18.0%,肉类及其制品上涨18.3%;液化石油气、柴油分别上涨7.8%、6.4%;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类的涨幅分别为4.1%、3.1%和2.7%;衣着、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略有下降。
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品、居住类价格上涨过快,土地、能源、交通等瓶颈约束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经济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加大,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
二、农林牧渔业年末农机总动力91.17万千瓦,增长2.5%。
已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
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49家,其中龙头企业11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有69家。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出口创汇3092万美元,带动农户27.4万户,增收7.43亿元。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36.6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76.2亿元,增长6.4%;林业产值6.6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44.6亿元,增长6.4%;渔业产值7.1亿元,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亿元,增长5.1%。
农业结构继续改善,粮经比例为30:70,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值比例为60:40。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176.2亿元,增长6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07.9亿元,增长79.7%。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6.6亿元,增长59.9%。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66.6亿元,增长44.8%,重工业增加值210.1亿元,增长66.2%。
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2.7亿元,增长24.1%;集体经济增加值2.7亿元,增长87%;股份制经济增加值102.8亿元,增长79.7%;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144.7亿元,增长55.2%;民营经济增加值112亿元,81.1%。
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65.9亿元,增长8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8.2%,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
其中三大新兴产业产值180.2亿元,增长52.9%;三大传统产业产值303.8亿元,增长72.3%;四大支柱产业产值381.8亿元,增长1.13倍。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水泥产量1668.0万吨,增长51.4%;瓷质砖产量10493.8万平方米,增长85.0%;铝材产量43.9万吨,增长2.8倍;铜加工材产量12.7万吨,增长68.4%;发电量62.9亿千瓦时,下降2.1%。
十大工业产业实现产值情况2007年2006年名义增长%全部规模工业产值1107.8661679.7清远十大工业产业产值865.88473.1183.0十大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78.276.8三大新兴产业180.22117.8852.91.电子信息产业58.6330.3293.42.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产业88.7967.0732.43.化学医药产业32.8020.4960.1三大传统产业303.81176.3372.34.纺织服装皮革制造业111.5472.0854.75.食品饮料业33.0622.6545.96.建筑材料制造业159.2181.5995.1四大支柱产业381.85178.90113.47.森工造纸业27.6119.2243.78.有色金属加工业202.4861.94226.99.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73.0229.72145.710.电力生产及供应业78.7468.0215.8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1.6, 比去年同期提高32.3个百分点。
全年流动资金周转次数4.4次,比去年同期提高1.1次。
全员劳动生产率126488元/人,增加33606元/人。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4.8亿元,增长80.9%。
产品销售率为97%。
实现利税总额40.7亿元,增长51.1%,实现利润总额21.5亿元,增长57.1%。
应缴增值税17.8亿元,增长48.7%。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3家,完成总产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43.2%。
上缴工程税金1.72亿元,增长43.3%,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增长57.5%。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7.1亿元,增长48.0%。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8.3亿元,增长15.6%;更新改造投资55.8亿元,增长26.8%;农村私人投资30.6亿元,增长104.9%;城镇私人投资6.0亿元,增长48.2%。
民营经济完成投资224.7亿元,增长45.4%;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27.6亿元,增长41.4%;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107.3亿元,增长64.4%。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4.9亿元,增长65.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9.7万平方米,增长71.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0.2万平方米,增长76.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1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4.0亿元,增长41.2%,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87.0亿元,增长45.2%;第三产业投资254.0亿元,增长56.8%,其中交通邮电通讯业投资71.4亿元,增长28.7%。
全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34.1亿元,增长82.6%;基础产业完成投资196.0亿元,增长63.3%;原材料项目完成投资86.1亿元,增长45.9%;能源项目完成投资22.5亿元,增长9.3%。
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9亿元,增长23.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9.8%。
其中城镇以上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34.2亿元,增长23.1%;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62.7亿元,增长24.4%。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66.4亿元,增长23.2%;住宿餐饮业30.3亿元,增长25.1%。
六、对外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2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
其中出口总额11.9亿美元,增长1.2%;进口额14.6亿美元,增长35.0%。
贸易逆差2.7亿美元。
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2.9亿美元,下降12.9%;来料加工贸易出口4.0亿美元,增长34.5%;进料加工贸易出口5.0亿美元,下降8.2%。
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4.3亿美元,增长38.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8亿美元,增长6.8%;服装1.0亿美元,下降50.0%;鞋类、塑料制品出口分别增长27.6%、11.7%。
在进口中,一般贸易进口5.5亿美元,增长59.9%;来料加工贸易进口5.2亿美元,增长95%;进料加工贸易进口2.4亿美元,下降36.4%。
全年新签各种外资项目109宗。
合同利用外资4.8亿美元,下降33.9%;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增长37.3%。
外商投资主要来源仍以香港地区为主,新签项目85个,占78%;合同外资金额为2.5亿美元,占52%。
吸收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占全年新批项目的48.6%。
第三产业新批项目30个,比上年增加5个,实际吸收外资5990万美元,占全市吸收外资的13%,外资除投向我市宾馆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热门行业,还开始涉足环保、新能源技术服务等领域。
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工商注册登记783户。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7182.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8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5公里;省养公路2154公里,增加了6公里;地方公路8665公里,减少了11公里;村道公路6249公里,增加1387.8公里。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75954辆,新注册12035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4924辆,增加10501辆。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17亿元,比上年减少1.2%。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1410.1万元,增长25.7%;电信业务收入15.9亿元,减少2.5%。
年末电话用户255.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9万户,增加4.3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86.5万户,增加22.6万户。
创建国家“4A级”景区4个,“全国旅游强县”1个,“广东省旅游强县”2个。
荣获了“港澳及海外华人眼中最具魅力的休闲度假之都”、“中国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和“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景区”等一系列品牌。
全年各景点接待游客1323万人次,增长19.9%,其中国内游客1280万人次,增长18.6%。
全年旅游总收入47.9亿元,增长33.4%。
全市年末有星级酒店49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年财政总收入63.2亿元,比上年增长42.3%。
税收总收入58.1亿元,增34.5%。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27.9亿元,增长42.3%。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61.6亿元,增长28.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65.7亿元,比年初增长18.2%。
其中,本币存款余额559.9亿元,比年初增长18.9%。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7.8亿元,增长12.4%。
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243.1亿元,增8.4%;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4.7亿元,增21.0%。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40.0亿元,比年初增长24.5%。
其中,本币贷款余额235.5亿元,比年初增长23.9%。
全年现金净投放68.9亿元,比上年少投放4.5亿元。
全年各类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6亿元,增长24.6%。
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5.4亿元,增长17.4%;财产险保费收入3.2亿元,增长39.1%。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8亿元,增长58.3%。
其中人身险业务给付2.3亿元,财产险赔款1.5亿元,分别增长115.0%、11.1%。
综合赔付率44.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市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5亿元,增加2.3亿元,增长18.2%,占总支出的24%。
“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272所学校通过规范化初评。
现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8所,省、市一级学校98所,中小学优质学位18.38万个。
普通小学招生4.51万人,减少6.82%;在校生36.62万人,减少7.6%;毕业生7.5万人,增长2.41%。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4.0%。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0.0%。
全市普通中学招生9.7万人,在校生27万人,毕业生8.4万人,高中毛入学率达到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