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B,B
C,则 A
C;
(4)若集合 A 是 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 A 有 2n 个子集(其中 2n-1 个真子集) ; 注: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与联系:集合 A 的真子集一定是其子集,而集 合 A 的子集不一定是其真子集;若集合 A 有 n 个元素,则其子集个数为 2n, 真子集个数为 2n-1,非空真子集个数为 2n-2.
3.集合关系与特征性质间的关系。 一般地,设 A={x|p(x)},B={x|q(x)},如果 A⊆B,则 x∈A⇒x∈B, 于是 x 具有性质 p(x)⇒x 具有性质 q(x), 即 p(x)⇒q(x)则 A 一定是 B 的子集。 如果 p(x)⇔q(x)则 A=B;反之如果 A=B 则 p(x)⇔q(x)。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辽宁家教协会内部资料 禁止翻印
姓名: 编号: 学校: 年级: 科目:
辽宁家教协会咨询电话:02462610358
辽宁高考数学命题教研组:13591657580 (姚老师)
1
第一章
一、集合的概念:
集合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一些 抽象的符号,都可以看作对象。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 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 的元素(或成员) 。 一般地,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Φ 通常用大写字母 A,B,C,…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 a,b,c,…表示元素。 (1)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若 a 是集合 A 的元素,记作 a∈A;若 b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记作 b∉A.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 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 A 的 元素,或者不是 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 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 (对 象)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 顺序无关; (3)根据含有元素个数可将集合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 ,记作 N; 整数集,记作 Z; 实数集,记作 R
辽宁家教协会咨询电话:02462610358 辽宁高考数学命题教研组:13591657580 (姚老师)
3
如果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并且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 A,那 么集合 A 叫做集合 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真包含 A” 性质:(1)任意一个集合 A 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A⊆A; (2)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即Ф⊆A; (3)若 A⊆B,B⊆C,则 A⊆C;若 A B或B A 读作: “A 真包含于
2.集合相等: 一般地,集合 A 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反过来,集合 B 的每一个 元素也都是集合 A 的元素,那么我们就说集合 A 等于集合 B,记作:A=B 注解: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 A⊆B 且 B⊇A,则称 A 等于 B,记 作 A=B;若 A⊆B 且 A≠B,则称 A 是 B 的真子集,记作 A B;
l∩⊙O={A,B};
A∩B 可用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意义:A∩B={x|x∈A 且 x∈B} 运算性质: ①A∩B=B∩A; ②A∩A=A; ③A∩Φ=Φ ;
④如果 A⊆B,则 A∩B=A;
⑤A∩B⊆A,A∩B⊆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并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 A,B 由两个集合所有的元素构成的集合, 叫做 A 与 B 的并集。记作 A∪B。读作“A 并 B” 。
意义:A∪B={x|x∈A 或 x∈B} 运算性质: ①A∪B=B∪A; ④A∪B=B⇔A⊆B.
辽宁家教协会咨询电话:02462610358
②A∪A=A;
③A∪Φ=A;
⑤A∪B⊇A,A∪B⊇B;
辽宁高考数学命题教研组:13591657580 (姚老师)
5
3.补集: 在研究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 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通常用 U 表示。 如果给定集合 A 是全集 U 的一个子集,由 U 中不属于 A 的所有元素构 成的集合,叫做 A 在 U 中的补集,记作:CUA
辽宁家教协会咨询电话:02462610358 辽宁高考数学命题教研组:13591657580 (姚老师)
2
正整数集,记作 N*或 N+; 有理数集,记作 Q;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都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适用:①有限集,元素不太多;②元素较多,但排列又呈现一定规律。 2.描述法: 一般地,在集合 I 中,属于集合 A 的任意一个元素 x 都具有性质 p(x), 而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 p(x),则性质 p(x)叫做集合 A 的一个特 征性质。 集合 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 p(x)描述为{x∈I|p(x)},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 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 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 变化)范围, 再画一条竖线, 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 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3.图示法:一般用韦恩图表示。
三、集合间的关系 1.包含关系: 一般地, 集合 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 那么集合 A 叫做集 合 B 的子集,记作:A⊆B 或 B⊇A,读作: “A 包含于 B”或“B 包含 A” 。 如果集合 P 中存在着不是集合 Q 的元素, 那么集合 P 不包含于 Q, 或Q 不包含 P,分别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
辽宁家教协会咨询电话:02462610358
辽宁高考数学命题教研组:13591657580 (姚老师)
4
四、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交集、 并集和补集.在解题时要注意 Venn 图及补集思 想的应用。 1.交集 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 A,B 由属于 A 又属于 B 的所有元素构成 的集合,叫做 A 与 B 的交集。记作 A∩B,读作“A 交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