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文填答参考答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43 “讨论与交流”(1)烧菜时,各种成分的分子不断运动到窗外,刺激味觉神经。
(2)用打气筒给篮球充气,加大气压,缩短空气里分子间距离。
(3)蓝墨水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之间,直至全杯。
(4)湿衣服上的水分子,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离开衣服运动更顺畅。
(5)纯净物的分子属于同一种,混合物的分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6)新装修的房子有许多有毒害的溶剂分子不断运动布满房间,气味难闻。
46 解释示意图2个氧化汞分子;2个汞原子;2个氧原子
47 “检查站”N2氮分子氮原子
O2氧分子氧原子
CO2二氧化碳分子碳原子、氧原子H2O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
49 “讨论与交流”①不同原子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各不相同。
②同一原子中,其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③同一原子中,其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50 “检查站”2;1;2
51 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1.674×10-27/1.661×10-27=1.008 碳原子:1.993×10-26/1.661×10-27=12
氧原子:2.657×10-26/1.661×10-27=16
铁原子:9.288×10-26/1.661×10-27=55.85
53 “检查站”2.A.错。
应改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错。
应改为: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kg
C.错。
应改为: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D.正确
54 【实验2-8】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出现浓浓的白烟
59 “检查站”
1. D
2.
氮氧氩氦氖氪氙碳、氧氢、氧
N O Ar He Ne Kr Xe C、O H、O
单质和化合物不同
点
第一组各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第二组各物质由多种元素
组成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Al O
∵2×(+3)+3×(-2)=0
∴2个铝原子,3个氧原子
Al2O3
例2
磷的化合价:x==+5
硫的化合价:x=+(4×2)-(2×1)=+6
92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NH4HCO3:14+(5×1)+12+(3×16)=79
计算组成化合物各
元素的质量比
m(H) ︰m(S) ︰m(O)=(2×1) ︰32︰(4×16)=1︰16︰32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页码课文项目或问题参考答案
101 “检查站”(1)极度缺水的有河北、河南;重度缺水的有辽宁(2)8.64L
104 【实验4-1】
1.上层相对比较透明,但仍呈浑浊状,底层沉积了一些泥沙
2.静置片刻,上层已呈透明清亮,下层沉淀有所增加
【实验4-2】烧杯得到的滤液比原来浑浊水要清亮透明得多
【实验4-3】蒸发皿底部出现一些白色的固体
109 【实验4-6】(1)气泡(2)2V,1V,2:1(两极气体体积据实填答)(3)可以,氢气(4)能,复燃,氧气
111 “探究活动”猜想与假设:(学生自行填答,可任选一项或多项)
1.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
2.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大于(小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实验现象反应前称量反应后称量【实验4-7】
托盘天平逐渐向右
倾斜(左盘升高右盘
降低)
(学生根据实际称量结果
填答)
【实验4-8】托盘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4-8】托盘天平保持平衡
112 “讨论与交流”1.【实验4-7】和【实验4-8】虽然都属于一个反应,但前者实验装置中的锥形瓶所插玻璃管与大气相通,所以气体生成物会逸向空中;而后者实验装置的锥形瓶所插玻璃管用气球封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在反应体系里保存。
2.我们当然应以【实验4-8】的结果为依据,再结合【实验4-9】综合分析,得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
113 “讨论与交流”1.镁条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了氧化镁,如果仅仅比较镁条和生成全部氧化镁的质量,显然,后者质量更大些,因为它加进了氧的质量。
2.用图示法表示上述反应的微观变化如下:
2Mg + O2 = 2MgO
∵每2个镁原子(相对质量为2×24)与一个氧分子(相对质量为32),反应生成2个MgO [相对质量为2×(24+16)]。
2×24+32 = 2×(24+16)
∴反应物质量总和=生产物总质量
第五章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