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梓山湖北大邦实验学校语文学科登山型学道
Z.S.H.B.D.B Experimental School Chinese Winnerway Study Guide 班级:姓名:日期:2018-9- 编制:八年级语文组【自研课导学】
晚自习预习目标:
1.阅读综合性学习材料,完成学法内容。

【展示课导学】(课题:综合性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主题:1.引经据典话诚信。

2.环顾身边思诚信。

资料链接
一、“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

1.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2.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3.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4.诚信为人之本。

——鲁迅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
7.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8.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
9.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松下幸之助10.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莫里哀
二、展示与“诚信”有关的成语典故。

一诺千金
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

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自杀,刘邦悬赏捉拿季布。

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终捉拿不到他。

后经汝阴侯滕公的说情,刘邦才撤销通缉令,并封季布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东太守。

当时有一个人叫曹邱生,专门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他听说季布一夜之间由阶下囚变为天子的重臣,特地让人介绍去见季布。

季布一见曹邱生,脸上便露出厌恶之情。

而曹邱生不识相地弯腰作揖,惊喜地对季布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诺言。

”接着曹邱生又说:“你的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与我到处宣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话后非常高兴,认为他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大,原来与曹邱生的宣传有关。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

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

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1、古人的诚信故事
宋濂——守信好学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

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

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

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经商之信
一个商人办了一间当铺,但有一天遭强盗抢劫,不但一命呜呼,连典当的物品、凭证、家产也被一抢而光,只留下了妻子和一个儿子。

有人劝她死不认账,对上门赔偿银子的不要答理或者逃往外乡。

但她说:“我的丈夫是一个口碑极好的人,做人经商讲信用,人也诚实,我不能玷污他的名声。

”于是这个妻子一边借钱一边到处劳动,历经十年终于把当铺的债务还清了。

方圆百里的人听到这件事无不称颂,以后到她这个当铺来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

话外音:诚信不仅挽救了这家当铺的声誉,十年后当重新经营时生意规模更大了,这就是诚信的作用,它体现了个人的精神素质。

(一)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

自幼奋志读书。

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

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

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

元伯扶救巨卿于垂危之际,二人结成生死之交,式为兄,伯为弟。

二人已误考期,时值重阳节,临别,相约于明年今日,巨卿到元伯家相会,元伯言设以鸡黍相待。

到明年,巨卿因家中衣食所累,忙苦之中,到日邻舍俸酒插萸,方想起鸡黍之约。

其心慌极已碎,盖因相隔千里之遥,非一日可至。

闻‘人不能日行千里,魂行千里’之说,特以死而赴。

元伯是日终日伫立而待,至夜半方迎来巨卿,乃魂魄也!后元伯急赴山阳,半月至。

见兄棺,亦自刎而求同葬,以死相报耳。

盖义约之重,过生死也!
(二)生死之交
春秋时,楚元王崇儒重道。

招贤纳士,天下贤人闻其风而归者,不可胜计。

时有左伯桃,乃西羌积石山贤士。

幼亡父母,奋发攻书,义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

遂赴元王处,值雍地,于竹林间茅舍,求宿于羊角哀。

二人彻夜长谈,十分投机,结成生死之交。

伯桃年长,角哀为弟。

后一同赴仕,不幸中途因风雪连日,二人因衣食故不能同往,伯桃决然以死以助角哀前往。

角哀不可拒,遂一人得见元王。

封后,即辞王回梁山树洞寻伯桃尸。

卜地葬于蒲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环抱,风水极佳。

为伯桃建享堂,塑仪容,立牌匾。

不料此墓恰于荆轲之墓相近,故轲鬼逼伯桃。

伯桃灵魂无奈,夜告角哀。

角哀大愤,自刎而赴以助兄共战荆轲,裂其坟,抛其骨。

此二人义交侠举,遂为千古美谈。

(三)管鲍之交
昔,齐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自幼以贫贱相交。

后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

两人同心辅政,终始如一。

管仲曾有言道: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故而古今谈知心结交,心曰“管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