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知识回归一【高考解读】根据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可知,考查主要集中于四字成语的语境辨析上。
考查题型往往以选择题为主,考点集中在对成语的意义的正确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成语的褒贬色彩上等。
二【真题再现】1.(2012·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解题指导】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审读题干可知,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要求选出符合语境的最恰当的成语。
第二步:分析语境,选择成语。
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
“移花接木”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应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应填“弄假成真”。
“弄巧成拙”指本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不符合语境。
【答案】C高考专家如是说: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是成语考查的一种创新形式。
这类题型同以往根据成语准确含义和正确的用法来判断成语是否运用正确相比,更侧重于对于语境的细致分析。
高考状元如是说:我解答此题的基本切入点是先仔细分析语言环境,根据前后的照应,再结合对于所给成语意义的准确把握就可以做出判断。
如填入第二个空的成语就要与前面句子中的“来得响亮”照应。
阅卷老师如是说:在阅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集中地表现在对于语言环境的分析不够深入透彻,结果对于意义相近的成语无法选择,如“大名鼎鼎”和“如雷贯耳”,忽视同前一个句子中“来得响亮”的照应,就无法判断。
这就要求在复习备考中不仅要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还要养成根据语境做题的好习惯。
2.(2013·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排除AC。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第⑵句中“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指的是“殊途”,排除AD。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二者合为“临深履薄”一词,比喻谨慎、戒惧。
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意即二词都可选。
三.【知识清单】1.全面掌握成语的含义,切勿望文生义部分成语在运用时极易望文生义,要避开这一陷阱,需要切实掌握成语的引申义、比喻义。
我们可以把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集中在一起记忆。
2.明辨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
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有些成语在发展过程中,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在运用时一定要看准对象,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例如:3.明确使用范围和对象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成语使用范围与对象出错的现象比较常见。
(1)有些成语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可张冠李戴。
①用于男女之间或夫妻之间。
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夫唱妇随、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相敬如宾、破镜重圆、耳鬓厮磨、藕断丝连等。
②用于形容文学才能突出。
如: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行云流水、脍炙人口、洛阳纸贵、不落窠臼等。
③用于勤奋工作、学习。
如:夜以继日、焚膏继晷、韦编三绝、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孜孜不倦等。
(2)有些成语有一定的适用对象,切不可混淆。
例如:明日黄花:指过时的事物,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气宇轩昂:指精神饱满,只能用于人。
日理万机:只能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能用于普通人。
4.细分敬辞谦辞(1)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来说别人。
常用的谦辞:“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蓬荜生辉”,表示对客人的来访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感到非常荣耀,多用为谦辞。
“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
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
(2)敬辞在请托或感谢时用,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常用的敬辞:“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鼎力相助”,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洗耳恭听”,洗净耳朵,恭敬地听。
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虚左以待”,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
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
5.留心语意重复成语使用中要留心该成语的语意和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的意义可能出现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是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例如:(1)除了长得中规中矩的外,个别白萝卜还长出了个性,有的像人,有的像巴掌,有的像人翘着腿,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忍俊不禁”和“笑起来”语意重复)(2)老王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他一眼,然后淡淡一笑,话里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自责。
(“扪心自问”和“自责”语意重复)6.掌握固定搭配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就容易出错。
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
例如:(1)她想得天花乱坠,仿佛已经征服了砖塔胡同和四牌楼一带。
(“天花乱坠”用来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它不能与“想”搭配)(2)就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爬满了绿茵茵的青苔。
(“人迹罕至”意谓“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7.运用符合逻辑成语误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
例如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
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
众多的学子怎能用“一位”来形容?“莘莘学子”用在此处不合逻辑)8.把握语法功能一些成语,虽然它作为一个固定的短语,其使用位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是所有成语都可以任意来做句子的某个成分,有的只能做谓语或定语,有的虽然是动词性的,却不能带宾语。
这些,我们必须清楚。
例如: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就。
(“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
无疑,此成语用在这里也是符合语境的,但它属于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可以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四.【全真模拟】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今社会,______,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道德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______:“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______,除了唤醒他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振振有词扬汤止沸B.鱼龙混杂侃侃而谈扬汤止沸C.鱼龙混杂振振有词釜底抽薪D.鱼目混珠侃侃而谈釜底抽薪♣教师讲解1.根据正确意义,辨析成语。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分析语境可知,语句讲述的是社会上存在一些不知敬畏为何物的人,故应选“鱼龙混杂”。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语境可知,作者要表述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故应选“釜底抽薪”。
2.根据感情色彩,辨析成语。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褒义。
根据第二个空所在的语境可知,应该选用贬义词“振振有词”。
答案:C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国学著作_____,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_____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唯有_____,才能慢慢领悟。
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a.凤毛麟角参差不齐融会贯通B.汗牛充栋参差不齐细嚼慢咽C.凤毛麟角良莠不一细嚼慢咽D.汗牛充栋良莠不一融会贯通【解析】选B。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与“很多古人”矛盾。
良莠不一: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这里指质量有好坏,不合适。
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和后面的“慢慢”搭配不恰当。
3.在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_____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_______,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③时间真如_______,开幕式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伦敦奥运会结束已经半年多了。
A.休戚与共鱼龙混杂白驹过隙B.休戚相关鱼目混珠行云流水C.休戚与共鱼目混珠白驹过隙D.休戚相关鱼龙混杂行云流水【解析】选C。
休戚与共:指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
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