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答:(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p45 )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答:(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6,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认得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P577,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答:(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10,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答: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11,社会意识以理论,客观,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的存在。

社会意识有独立相对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在:(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12,社会形态的内涵?答: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1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的意思?答:(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的空间。

(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14,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130答: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5,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P123-126答: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革命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首先,对生存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16,如何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P147-148答: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17,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是产生的消极后果?答:(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

(3)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18,劳动力称为商品的基本条件?答:(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19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P14-18 )答:(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20,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P55 )答 : 两者只见爱你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

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P77答: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2,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P207-210答: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1)资本主义的内在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23,经济全球化的消极的后果是什么? P197答: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这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2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P229答:(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完善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多能、按劳分配”制度。

(4)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火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历史任务。

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

25,共产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P258-260答:(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二、材料分析题(一) 1 、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 p183答: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窜在这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2 、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P64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时间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时间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时间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

第四,时间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这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