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二十讲14财务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二十讲14财务报告
3.财务报告控制的目标
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目标应该与企业目标 一致,最终都是实现企业目标。但其具体应 达到的控制目标是: (1)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及时、合规; (2)保证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发挥,保护 企业资产安全、完整; (3)保证管理层制定的管理制度得到实 施,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4)压缩成本费用,节支增收; (5)预防和查明各种舞弊,减少损失。
5.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的控制要点
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时,至少要关 注以下关键方面与关键环节,将其作为控制关键点: (1)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 企业的财会部门是财务报告的归口管理部门,必须 明确财会部门的职责包括:确认、计量和记录会计事 项,负责会计信息的收集汇总工作;制定年度财务报 告编制方案;编制年度、中期、月份财务报告。 财会部门必须在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下实行 岗位责任制,明确权利与责任,明确业务流程与信息 传递流程。保证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保证信息真实、 完整,保证会计信息及时披露。最后董事会、监事及 高级管理者对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所使用的会计政策,没有文字的附注,会计信息使用者 就很难读懂。而当今信息不对称的资本市场,会计信息 使用者恰恰需要这些数据说明,需要审计鉴证这些数据 与说明。这就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控制以下几个关 键环节: 第一,管理层必须首先对外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因为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是管理者的职责,也同时告诉 投资者与社会各界该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程度、公司的 长期生存能力与成长性。 第二,报表的附注与文字说明。 这是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报表中的信息,必须简 明易懂,准确无误。会计报表附注一定按顺序排列,
2.编制、提供财务报告应关注的风险
企业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财务报 告,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 1)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 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 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2)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 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3)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 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 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须密切关注 财务报告方面的风险,万万不可忽视。
(4)报送与披露控制
企业应建立财务报告报送审查与披露管理制度。明 确报送审查的时间、流程;负有对外规范披露的公司, 还应规定具体披露程序与时间,保证相关信息没有漏项。 需要聘请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要事先 订立契约,按时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由董事会或股东 大会决定公开披露时间。 企业的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必须保持与聘请承担 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董事会、监事会沟通,随时处 理具体问题,保证财务报告按预定时间披露。
(2)对账、账项调整、结账、差错更正规范化。
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不仅仅是凭证审核与编制、 登记账簿,还必须控制住对账、账项调整、结账即差错更正环 节,保证这些环节有人负责,有制度规定,有人审查批准,有人 监督检查。 (3)编制各种报表、起草文字附注或说明、校验、审核批准。 会计期末,编制财务报告准备工作就绪基础上,必须明确编 制具体岗位人员,会计报表附注与文字说明起草人员,核对校验 人员,审核批准人员,上报签章程序等。 (4)财务报告的披露流程。 财务报表中的数字是经过分类、汇总,即会计信息加工后的 结果,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高度浓缩,如果不说明这些数据生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财务报告概述 2.编制、提供财务报告应关注的风险 3.财务报告控制的目标 4.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内容 5.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的控制要点 6.案例选讲
1.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告是指反映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 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应当在财务报告中 披露的相关信息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 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报表中所列项目 的文字解释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 在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财务报告综合反映了企业经营效果 与效率,也是其他内部控制制度是否 有效运行的综合体现。
会计调整政策、披露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会计估计, 不得随意调节比例,有问题必须逐级上报,由财务总 监决定如何处理,重大事项要由董事会决议。避免漏 记或多计业务,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账款相符。
(3)编制过程控制
明确各种报表编制具体负责人,必须依照国家统一 会计准则、制度及其他相关部门规定的统一报表格式 与内容,根据账簿记录,完整、无误的填制,不得漏 报或者取舍。重点关注表内各项目的勾稽关系;财务 报表与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本期数字与上期数字的 勾稽关系。确保表中数据经得起检验,按规定送董事 会及审计委员会审查。
4.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内容
(1)岗位分工与责任制
必须明确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的岗位分工,明确 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确保财务报告编制的 前期准备工作基础扎实、分工合理,确保编制、披 露与审核等职务分离、制约,并由全体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对其真实、完整负责。
(2)财务报告编制准备及其控制
必须在会计期末、编制报表前结账,不得提前,更 不能拖后。具体工作有:必须明确编制方案、编制方 法、报表完成时间、每个具体会计人员的结账时间。
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是企业风险控制的依据,财 务报告不真实往往是风险发生之源。 对高层管理者和董事会而言,内部控制提供的只是 一种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内部控制措施无论设计 得多么好,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总要带来负面影响, 还需要高层管理者不断采取控制措施应对随时出现的问 题,不停的监控、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采取对策才能 实现企业目标。 所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财务报告的控制框架, 作为管理层评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基准,这是公司发 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它受公司治理、 公司风险理念、公司文化、技术发展等影响。
第十四讲:财务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讲解
为了规范企业财务报告,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完整, 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根据《中环人 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 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现就此作 以讲解,主要讲述如下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