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裁剪车间质量管理控制规范
一、原辅材料的检查
服装的原辅材料是构成服装成品的基础,把好原辅料的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料投入生产,是整个服装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
(一)原辅料入库前的检查
(1)材料的品号、品名、规格、花型、色泽等是否与入库通知单及发货票相符。
(2)材料的包装是否完好、整洁。
(3)核对材料的数量、尺寸规格及门幅等内容。
(4)检验材料外观及内在质量。
(二)原辅料保管状况的检查
(1)仓库环境条件:湿度、温度、通风等条件是否适合有关原辅料的贮存,如储存毛织物的仓库需具备防潮、防蛀等要求。
(2)仓库场地是否整洁、货架是否光洁,以免沾污或损坏材料。
(3)材料堆放是否整齐,标志是否清晰。
二、技术文件的审核
技术文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因,属于生产中的软件部分。
产品投产前,必须对各项技术文件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正确无误。
(一)生产通知单的审核
对即将发放到各车间的生产通知单中的各项技术指数,如所要求的规格、颜色件数是否正确,原辅料之间是否一一对应等内容,进行核对与审查,确认无误签字后,再向下发放投入生产。
(二)缝制工艺单的审核
对所制定的缝制工艺标准进行复核检查,核对有否遗漏和错误,如:①各部位的缝合顺序是否合理、顺畅,缝迹缝型的形式及要求是否正确;②各部位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是否准确明白;③特殊的缝制要求是否明确指出。
(三)样板质量的审核
服装样板是排料划样、裁剪和缝制等生产工序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依据,在服装的技术文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样板的审核及管理要认真细心。
(1)样板的复核内容
①大小样板数量是否齐全,有否遗漏;
②样板上的书写标记(款号、规格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③复核样板各部位的尺寸规格,若样板中包括缩水率,需核对缩水量是否留够;
④各衣片样板间的缝合处尺寸是否准确一致,形状是否吻合,如前、后衣片的侧缝、肩缝等处的尺寸是否一致,袖山与袖笼的尺寸是否达到要求等;
⑤同规格的面、里及衬的样板之间是否相互匹配;
⑥定位标记(定位孔、剪口)、省位、褶裥位等是否准确,有无遗漏;
⑦按大小规格将样板码齐,观察样板跳档是否正确;
⑧经纱标记是否正确,有无遗漏;
⑨样板边缘是否光滑圆顺,刀口是否齐直。
当复核审验合格后,需沿样板的边缘加盖审核章,并登记发放使用。
(2)样板的保管
①将各种不同种类的样板分类、分档,以便查找。
②做好立卡登记工作,样板登记卡上应记载样板原有编号,大小样板的片数、品名、型号、规格系列及存放位置等信息。
③合理放置,防止样板变形。
如将样板放在搁架上时,应大样板在下,小样板在上,搁放平整。
吊挂存放时,应尽可能使用夹板。
④样板通常放在通风干燥处,以防止受潮变形,同时要避免阳光直接曝晒以及虫蛀鼠咬。
⑤严格执行样板的领用手续及注意事项。
(3)利用计算机绘制的样板,保存和调用均比较方便,同时可减少样板的存放空间,只需注意样板文件多留几个备份,以防文件丢失。
三、裁剪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裁剪前的要求
裁剪是服装加工的第一个环节,裁剪质量是保证缝制质量的前提。
在对面料正式裁剪前,应注意以下项目的核查,把好裁剪质量关。
(1)核对原、辅料收缩率测试数据。
(2)原、辅料等级是否符合要求。
(3)面料纬斜有否超标。
(4)样板规格是否准确。
(5)色差、疵点、亏损、残破等有否超标。
(6)大小样板数量与样板登记卡是否一致。
(7)用料率定额是否明确,面料幅宽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符合。
(8)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是否清楚明确。
(二)排料划样的审核内容
(1)排料图上的样板型号、规格及面料的品号、色泽、门幅等与生产通知单是否相符。
(2)面料正、反面有无划错。
(3)大小样板有无漏划或错划。
(4)排料图上衣片经纱方面是否偏斜,有否超差。
(5)衣片的倒顺向、拼接、对条对格等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6)总用料率是否低于额定耗用标准。
(7)划样是否清晰,每个裁片的规格是否准确,定位标记有否漏划或错划。
(三)铺料质量控制内容
(1)所铺面料的品号、色号、花号是否与生产通知单相符。
(2)铺料的幅宽、长度是否与排料图相符。
(3)铺料的方式是否符合工艺技术要求。
(4)铺料的正反面、倒顺向、对条、对格及对花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5)每个色泽或花型所铺层数与裁剪方案是否相符。
(四)分包、编号、捆包的审核
(1)有无分错包的现象。
(2)各裁片包的编号是否清楚、准确,有无编错、漏编或重复编号现象。
(3)同包内各部件规格是否相配。
(4)包内部件是否理齐扎好。
(5)包外标签是否标准、清晰、正确,如产品批号、规格、色号、花号、数量等是否与包内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