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浅析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浅析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本文对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了理论回顾,对比分析了中美之间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对国内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提出了相关建议。

要加大技术投入;不断融入新的服务内容;依托强大的数据库和信息交互平台,为读者们提供个性特色服务。

标签: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一、引言
21世纪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手机的普及范围与速度都逐渐变大。

这样的移动通信技术的革新,也为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可能。

越来越多的读者,采用更加便捷的移动装置进行阅读。

移动图书馆的出现,是站在风口浪尖的崭新挑战与机遇。

移动信息服务也已经是现代图书馆必须接受的改变。

而这些移动图书馆能够提供的移动服务及其服务模式,却是现如今各方探索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理论回顾
1、移动图书馆的定义与发展
移动图书馆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手机等移动装置,为读者提供不限时空的服务。

因此,移动图书馆需要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服务传递。

它必须实现与OPAC系统的交互,通过数字图书馆门户和云服务,进行信息传递。

然后,在信息交流互动平台上面,实现一种较为交互的服务模式。

移动图书馆萌芽于国外。

2000年,日本开发出的收集数目查询系统,为移动图书馆的诞生提供了一个技术基础。

之后,芬兰一大学图书馆也开始了手机短信的服务,韩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理论研究。

2008年,国内的移动图书馆在上海图书馆正式开通。

随后,国内移动图书馆也开始与推出WPA、手机短信等一系列服务模式。

2、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则是通过信息技术,采用的不一样的移动服务实现方式。

它主要有短信、WAP、客户端这三种模式。

短信作为最常用、最广泛的服务模式。

它有着对移动设备要求低、便宜便捷的优势。

同时,因为其简单的信息技术,基本上只适合进行读者的提醒服务,无法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

因此,短信的服务模式缺乏互动性。

WAP是一种采用无线应用协议进行的网站服务模式。

读者往往可以通过移
动设备,就可以直接享受网上的信息。

通过WAP服务,可以进行网上的查询、借阅、预约和续借,也弥补了短信服务的空白。

但是,普遍采用的4G资费较高,导致信息成本相对较高。

移动图书馆的客服端服务,是继前两者模式之后出现的。

客户端将WAP服务较好融合到移动设备上,能够提供信息交流互动平台的信息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进行咨询、留言、建议或者投诉等行为。

但是,国内的客户端开通率仍然相对较低。

此外,I-Mode作为一种在日本普及面相对较广的服务模式。

它其实是一个更加简便的WAP网站。

它通过更加简单HMTL编辑网站,再融入了分组交互叠加的技术,为读者提供服务。

日本的主要的图书馆都采用这种模式与OPAC系统查询结合,进行移动图书馆的建设。

J2ME是一种基于JA V A技术的服务模式。

在高度优化的运行环境中,通过信息平台,进行移动服务。

它有着比WAP网站模式更好的系统功能和交互性。

但是由于这种服务模式,需要手机能够支持JA V A虚拟机。

手机系统的兼容成为目前的一种技术障碍。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针对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下4方面:一是模式对比;二是模式述评;三是模式建设案例;四是模式调研和实践。

由于信息技术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国内外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我国在模式的种类、层次与深度方面,都与国外有所区别。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关于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

而且研究主要是进行模式的理论梳理和实践应用。

如国内学者,梁欣、过仕明在2013年发表的文章中梳理了现有的服务模式,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框架。

随后,不少国内学者便开始在服务模式的建设实践中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不同的调研方式。

三、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中美对比分析
1、移动图书馆模式的中美对比
国外高校的移动图书馆建设以欧美各国、亚洲的日韩为主导,他们在国内推行了移动图书馆建设计划。

同时,也不断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在线数据库的移动服务,进行移动图书的搜索功能更新。

在文献梳理中发现,我国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内容和美国相差较大。

在服务模式方面,我国更加偏好WAP和短信两种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图书馆开始二维码服务模式和应用程序下载的服务模式。

但是,美国的移动图书馆则以WAP网站服务为主要的模式,应用程序的下载则属于辅助,短信和二维码服务模式更是少之又少。

着眼于服务内容层面,国内主要是进行一些基本的服务。

如检索书目、进行图书的借阅和预约、讲座公告和咨询等。

而在电子图书方面的服务却相对较少。

但是美国移动图书馆已经提供的服务相对丰富,除了基本服务,还有着其他更加个性化、互动性的服务。

加入地图软件进行位置导航,进行常用服务——工作时间和联系方式咨询。

在电子书和音频资源的下载方面,更加高端便捷。

同时,也能够通过移动服务进行医疗、健康等个性化的特色服务。

在服务范围层面,美国的移动图书馆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广。

虽然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大学图书馆开始开通移动服务,但是建设情况相对缓慢。

在数量和质量上,和美国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仍存在差距。

2、对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思考
虽然国外的移动图书馆发展相对较早,体系也较为完善。

但是,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一直存在,新的服务模式也会随之出现。

我们应把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并进行相应的策略准备。

国内的移动图书馆虽然已经有了10多年的发展,但是仍然需要加大技术投入。

目前虽然适用范围较小,但是相对先进的I-Mode、J2ME服务模式却是我们在之后的技术标榜,我们可以借鉴其独特的优势,解决其目前遇到的壁垒或者障碍,进行优化提升。

其实,也可以尝试发挥国内独特的二维码技术,提供移动服务。

其次,国内移动图书馆目前的服务内容相对单一,模式较为简单。

之后的发展建设中,我们需要不断融入新的服务内容。

同时,依托强大的数据库和信息交互平台,为读者们提供个性特色服务。

在服务内容和模式上的创新发展,以实现搭建国内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转型改变。

四、结语
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不断渗透。

传统的图书馆有了更为便捷的通讯媒介。

为了打破原有的传统服务形式,图书馆转型为移动图书馆,依托信息技术,提供更加高效实用的移动服务。

服务内容由简到繁,但这对服务模式便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便捷、简单、交互、及时。

从最开始单一的短信模式,再到功能相对强大、系统相对稳定的WAP网站模式,以及后面的客户端形式和适用范围较小但是相对先进的I-Mode和J2ME服务模式。

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呈现更多的服务内容。

关注最新技术发展,并且结合数据库和查询系统的更迭,是我国在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方面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