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现代文阅读专题(一)在那看不见的时光背后①大四那年,我找单位实习。
入职前,人事部让我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再三嘱咐我一定不要填错。
我为人事部的过度谨慎感到好笑,诸如姓名、年龄这些,闭上眼睛都能填上。
②不料,刚填几栏,我的笔尖便悬在“母亲出生年月”那一栏,我头脑中一片空白。
③是的,我要尴尬地承认,自己的确不知道母亲的生日,就算曾浮光掠影地见过几次,稀疏的记忆也早被岁月风尘尽数掩埋。
④小学升初中,因为自己不争气,冲刺名校惨败。
那天的雨打湿了窗外的万物,也打湿了屋内的唉声叹气。
一向和善的父亲生了气,连胡子尖儿上都颤动着怒火,空气中仿佛有千斤重的炸药将要被点燃。
⑤若不是正出差的母亲星夜兼程赶回来,我们都忘了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母亲到家后,一边朝父亲嚷嚷着别生气,一边走进厨房靠着一双巧手蒸了一个素蛋糕,炖了排骨汤。
三人围坐在一起,嚼一口蛋糕喝一口汤,我感到甜蜜从舌头传递进心底,落榜的阴霾被一扫而空。
⑥母亲还为我举行过很多不同形式的生日活动,15 岁生日去游乐园,20 岁生日吃全鸡宴。
年年岁岁,从未缺席。
而母亲的生日是何年何月何日呢?这些年来的那一天,我是在上网,还是在旅游?那时的母亲,是奋战在工作中,还是在厨房中为我为家人烹调菜肴?⑦算了,先把这栏搁一搁吧。
我却又在“父亲单位及职业”这栏卡壳了。
我只知道父亲在电视台上班,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⑧因为人生风雨交加,父亲总给我一副神神秘秘、风风火火的印象。
⑨有一次,我跟同学打架,我一拳击得同学的唇角鲜血长流。
闯下弥天大祸的我自然吓得不轻,回家后就躲进被窝中,颤抖着等待长辈口中的警察叔叔抓我去坐牢。
父亲掀开被子一角,手指狠狠地弹了一下我的脑袋,云淡风轻地说:“别怕,爸爸相信你不是故意的,也不看看我是谁,警察怎么敢来抓我的儿子?”⑩听了父亲这番豪言壮语,不知情的人大概会吓出一身冷汗。
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你只是一名普通的父亲,披荆斩棘,带领儿子用力地过着每一天。
⑪我继续纠结地填表,又被“初中班主任的电话”一栏给难住了。
我手机里存了上百个电话,有送外卖的、做促销的,却唯独没有他的。
若非是这一栏对记忆的激活,我已快将他淡忘了。
⑫初中三年,班主任教数学,藏在镜片后的一双眼睛能洞穿每一张课桌里的手机和零食。
因此,我没少跟他斗智斗勇。
他从乡村调来县里不久,一口方言我们听不懂,便尝试着用普通话上课。
那次,他磕磕巴巴地讲了 40 分钟,我捂着嘴笑了 40 分钟。
下课后,他脸色铁青地走出教室。
我预感不祥,仿佛听见茶杯碎裂的声音。
此后,他每一次批评我,都被我视为公报私仇。
然而这些年,我遇见太多人,却再没能碰到像他一样,为了自己的责任不惜忍辱负重的人。
⑬在人事的催促下,我只得将这几栏胡乱填上。
母亲的出生年月一栏,我依据她苍老的容貌推算着填了 1960 年;父亲的职位一栏,根据他牛里牛气的样子便匹配了个局长;赶紧向老同学打听到班主任的联系方式,填上那一栏。
⑭交表前,我决定打电话给上述三位求证。
打完电话,我愕然了。
母亲哪有那么老?她分明是正当盛年的“70 后”。
对我慷慨又大方的父亲哪是什么局长,仅仅是加不完班的小科员。
而班主任的号码打过去,已是空号。
⑮这些年,我野心勃勃,远离家乡。
原以为经历丰富的自己早已洞悉悲欢离合,却不料在那看不见的时光背后,感慨如针,轻轻落地。
这一场笔尖下的回溯,让我认清了自己凉薄的人性与欠了那么多年的感情债。
⑯看着表格,我泪流满面。
16.请简要概括作者关于母亲、父亲、班主任的主要叙述内容。
(3 分)答:17.阅读第⑥自然段,说说本段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3 分)答:18.请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分)答:19.本文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3 分)答:(二)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3分)爱的延续朱道能①一场迟到的秋霜,凋零了院里的最后几片树叶。
妻子也像片枯叶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
丈夫急急忙忙叫来了村医。
村医翻了翻眼皮,号了号脉搏,连药箱都没有打开,只是摇了摇头,低低地说了一句:“这次真的不行了,快准备后事吧!”②这样的话,丈夫两年前就听过,说这话的是城里的医生:“这病已经是晚期了,如果做手术,还能支撑个一年半载的,但要花费几万元,不做就赶快准备后事吧!”妻子一把拽住丈夫,头也不回地往外走。
走出医院,两人忍不住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日暮时分,他们在村口的河边洗了脸,然后,微笑着向三个张望的孩子走去。
③第二天,妻子说:“从今天起,我教你学习做饭……”丈夫愣怔了下,点点头。
妻子说:“穷日子要富着过,粗茶淡饭也要做出滋味来。
想法让伢们多吃几口饭,他们正长身子骨哩……”于是,妻子就靠坐在椅子上,事无巨细地教起丈夫来。
“每顿饭挖一瓢米,太多了,吃剩饭。
太少了,不够吃。
”“切菜时,手指贴着刀口一点点退。
退得快了,菜就粗了,吃了不上口。
”“炒菜时,要把油烧红了再下锅。
旺火勤翻,起锅放盐。
”……丈夫嗯嗯地应着,轻巧的刀铲,拿在他手中,却像是在使唤一头不听话的牯牛,尽管憋得满头大汗,还是把饭煮得夹生了,把菜炒得焦糊了……妻子就嗔怪道:“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啥时候才能学会呢?”丈夫嘿嘿一笑:“不着急,你慢慢教,我慢慢学,总有学会的一天!”妻子叹口气:“我等不及啊……”④白天教丈夫做饭,晚上在煤油灯下,妻子又教他缝补衣服。
妻子说:“老话说,大手大脚混日子,缝缝补补过日子。
日子再穷,也不能让伢们穿着露肉的衣服出门……”丈夫连连点头。
“记住了,燕儿是女伢,爱美,能不用补丁的,尽量不要用。
”“大强,小良是男伢,衣服破得快,补丁用得多。
别忘了,补丁的布,一定要挑颜色相近的。
别像贴块膏药似的,让别人笑话他们。
”丈夫一边听着,一边用拿惯锄头犁耙的大手,笨手笨脚地捏起一枚小针,眯着眼,从穿针引线学起。
当丈夫吭哧半天把才补好的一块补丁拿给妻子看时,听到的却是一声叹息。
丈夫挠挠头皮,把补丁拆开,说:“一回生,二回熟。
你慢慢教,我慢慢……”,“学”字没出口,丈夫却“咝”的一声,缩了一下手。
妻子一把拉过丈夫流血的手指,放在口里吸吮着,眼泪便滴在丈夫的手背上。
丈夫却在笑:“你瞧我,是不是比咱家的猪还笨啊?”妻子“扑哧”一笑后,丈夫又很认真地说:“我现在才明白,咱们家真的一天也离不开你!”⑤就这样,妻子教,丈夫学,不知不觉中,两年的光景就过去了。
这中间,妻子曾经倒下了几次,但每次都在村医“恐怕不行了”的预言后,又顽强地活了过来,重新出现在厨房里,油灯下……⑥看着气若游丝的妻子,丈夫知道,这次妻子是真的挺不过来了。
于是,泪水一下子就盈满了眼眶。
村人闻讯赶过来,看着妻子深陷的眼窝里一双直直瞪着的眼睛,一位老人叹气道:“唉,这伢放心不下,就是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啊!”丈夫便俯下身,贴着妻子的耳朵,说:“你放心吧,我会把孩子带好的……”妻子依然直直瞪着眼珠子,一动不动。
突然,丈夫站起身,径直去了厨房。
随后,便传来了叮当声响。
一会儿,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丈夫端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小菜,放在妻子鼻子下:“你闻闻,我刚做的菜,香吗?要不,让孩子们尝一尝……”于是,三个孩子含着泪水,品尝着父亲的手艺,齐声道:“嗯,好吃。
跟娘做的一样好吃,娘,真的!”妻子的眼皮动了动,还瞪着。
丈夫又站起身,打开衣柜,拿出一件破衣服。
然后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下,娴熟地穿针引线,左缝右补。
须臾间,一个针脚细密的补丁就呈现在妻子的眼前:“你看看,我补得怎么样?”妻子吃力地转动着眼珠,看看衣服,又看看丈夫,两行热泪,从眼角滑落到脸颊——这一刻,妻子终于明白过来,原来丈夫早就学会了做饭缝补,却一直装着笨拙的样子,让她原本已经干涸的生命,又燃烧了几百个日日夜夜……16、请简要分析开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的作用。
(3分)答:17、文中多次提到医生给妻子下达病危通知,作者这样设置有何用意?(3分)答:18、小说中的“丈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分)答:19、结合文本,请你谈谈本文以“爱的延续”为题有何好处?(3分)答:(三)阅读韩石山的《想起母亲就想哭》,完成下列小题。
想起母亲就想哭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
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
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
再就是,嘴太笨。
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
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
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
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
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
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
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
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
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
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
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
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
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
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
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
“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
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
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
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
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
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