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砂池课程设计

沉砂池课程设计

沉砂池设计说明书院系:地球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环境工程10-1班学号: 2010300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葛老师2013年 12 月 7 日学生姓名:学号:2010300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10-1班课程设计题目:沉砂池设计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年月日沉砂池1 设计任务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

最主要的是磨损机泵、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过程。

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2.65t/m3的砂粒,以保护管道,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故应控制沉砂池的进水流速,使得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能够随水流带走,初步处理水中大颗粒悬浮固体。

2 沉砂池选取沉砂池有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和旋流式四种形式。

由于旋流式沉砂池有占地小,能耗低,土建费用低的优点;竖流式沉砂池污水由中心管进入池后自下而上流动,无机物颗粒借重力沉于池底,处理效果一般较差;区旗沉砂池则是在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沿池旋转前进,从而产生与主流方向垂直的横向恒速环流。

砂粒之间产生摩擦作用,可使沙粒上悬浮性有机物得以有效分离,且不使细小悬浮物沉淀,便于沉砂和有机物的分别处理和处置。

平流式沉砂池具有构造简单、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

3设计原则1)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的分格数应不小于2,并按并联工作运行设计。

2)当污水自流进入沉砂池时,应按最大流量设计;当污水为提升进入时,应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设计;在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

3)贮砂斗的容积按2日沉砂量计算,贮砂斗壁的倾角不应小于55 。

排砂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4)沉砂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5)除砂一般采用机械方法,并设置贮砂池或晒砂场。

当采用重力排砂时,沉砂池和晒砂厂应尽量靠近,以缩短排砂管的长度。

6)沉砂池前应设格栅。

沉砂池下游设堰板,以便保持沉砂池内需要的水位。

4 设计参数1)沉砂池表面负荷200m3(m2h),水力停留时间40s;2)进水渠道直段长度为渠道宽度的7倍,并不小于4.5 米,以创造平稳的进水条件;3)进水渠道流速,在最大流量的40%-80%的情况下为0.6-0.9m/s,在最小流量时大于0.15m/s;但最大流量时不大于1.2m/s;4)出水渠道与进水渠道的夹角大于270 度,以最大限度的延长水流在沉砂池中的停留时间,达到有效除砂的目的。

两种渠道均设在沉砂池的上部以防止扰动砂子。

5)出水渠道宽度为进水渠道的两倍。

出水渠道的直线段要相当于出水渠道的宽度。

5尺寸计算设计流量:Q=25000m 3/d ,系数 1.4,最大设计流量为Q max =25000×1.4=35000m 3/d=289.35L/s 设计流速:v=0.18m/s 水力停留时间:t=45s式中: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 s ;t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停留时间,s池体设计计算(1)沉砂池长度:L=vt=0.18×45=8.1m (2)水流断面面积:2A Q /v 289.35/0.18 1.6m ===(3)沉砂池总宽度:每组宽取B=2m>0.6m ,采用 2个分格 (4)有效水深:h 2=A/B=1.6/2=0.8m (介于0.25~1m 之间)(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T=2d ,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3max 166350002300.525410410Q TX V m ⨯⨯===⨯⨯(每组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两组共有4个沉砂斗) 其中城市污水沉砂量:X=30m 3/105m 3. (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设计斗底宽a 1=0.50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斗高h d =1.0m ,则沉砂斗上口宽:122 1.00.50 1.65tan 60tan 60d h a a m ⨯=+=+=︒︒沉砂斗容积:222211 1.0()(1.65 1.650.500.50)33d h V a aa a =++=+⨯+= 1.27m 3 (7)沉砂池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0.06,坡向沉砂斗长度:22102 1.653.3522L a L m --⨯===则沉泥区高度为h 3=h d +0.06L 2 =1.0+0.06×3.35=1.20m池总高度H :设超高h 1=0.3m ,H=h 1+h 2+h 3=0.3+0.8+1.20=2.3m(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112 1.27 1.02tan 202tan 20B B L m --===⨯︒⨯︒(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L 3=L 1=1.0m(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min min 1minQ n A ν=最小流量一般采用即为0.5Q max ,则min min 1min0.50.30.5/0.15/10.62Q m s m s n A ν⨯===>⨯,符合要求. (11) 进水渠道格栅的出水通过DN1200mm 的管道送入沉砂池的进水渠道,然后向两 侧配水进入进水渠道,污水在渠道内的流速为: 1110.2890.385/1.50.5Q v m s B H ===⋅⨯式中: B 1——进水渠道宽度(m ),本设计取1.5m ; H 1——进水渠道水深(m ),本设计取0.5m 。

(12) 出水管道出水采用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出水堰可保证沉砂池内水位标高恒定,堰上水头为:221330.289()()0.18220.4 1.529.8Q H m mb g===⨯⨯⨯⨯式中: m ——流量系数,一般采用0.4-0.5;本设计取0.4; (13) 排砂管道本设计采用沉砂池底部管道排砂,排砂管道管径DN=200mm 。

5 设计总结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6 参考文献[1]高俊发,王社平,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高廷耀 顾国维等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罗固源.,水污染控制工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沉淀池1 设计任务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

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2沉淀池选取⑴平流式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

平流式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也可用砖石圬工结构,沉淀池或用砖石衬砌的土池。

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

若加设刮泥机或对比重较大沉渣采用机械排除,可提高沉淀池工作效率。

⑵竖流式池体平面为圆形或方形。

废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

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中排出。

溢流堰前也可设浮渣槽和挡板,保证出水水质。

这种池占地面积小,但深度大,池底为锥形,施工较困难。

⑶辐流式池体平面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

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直径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于4米,周边水深不小于1.5米。

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

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

⑷新型近年设计成的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

主要就是在池中加设斜板或斜管,可以大大提高沉淀效率,缩短沉淀时间,减小沉淀池体积。

但有斜板、斜管易结垢,长生物膜,产生浮渣,维修工作量大,管材、板材寿命低等缺点。

正在研究试验的还有周边进水沉淀池、回转配水沉淀池以及中途排水沉淀池等。

沉淀池有各种不同的用途。

如在曝气池前设初次沉淀池可以降低污水中悬浮物含量,减轻生物处理负荷在曝气池后设二次沉淀池可以截流活性污泥。

此外,还有在二级处理后设置的化学沉淀池,即在沉淀池中投加混凝剂,用以提高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能被氧化的物质和产色物质等的去除效率。

综合考虑,本次设计采取辐流式沉淀池。

3 设计参数及设计原则1)池子直径一般不小于16m。

2)池子直径(或正方形边长)与水深之比一般采用6-12。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

4) 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刮泥机转速一般取1~3/r h ,外刮泥板线速度不超过3/min m ,一般取1.5/min m 。

5) 池径小于20m 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池径大于20m 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

6) 当池径(或正方形边长)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7) 进水口周围应设整流板,整流板周围开口面积应为池断面积10%~20%。

8) 出口堰前应设浮渣挡板,浮渣用刮板收集并排出池外。

4 辐流式沉淀池计算设计流量:Q=25000m 3/d ,系数 1.4,最大设计流量为Q max =25000×1.4=35000m 3/d=289.35L/s 1. 沉淀部分水面面积表面负荷一般采用1.5-3.032/()m m h ⋅,本设计取q '=2.032/()m m h ⋅,沉淀池座数n=2。

236000.3360027022Q F m nq ⨯⨯==='⨯2. 池子直径 D =4F π = 2427018.54m π⨯=(D 取19m ) 3.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设沉淀时间t = 2h ,有效水深: h 2 =q t =2×2=4m 4.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Q = Q H n t =32108010802m ⨯=5.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进水悬浮物浓度C 0为0.474kg/m 3,出水悬浮物浓度C 1以进水的50%计,初沉池污泥含水率p 0=97%,污泥容重取r=1000kg/m 3,取贮泥时间T=4h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 Q(C 0 - C 1)T ×100γ(100- p 0) =31080(0.4740.474/2)410034.1281000(10097)m ⨯-⨯⨯=⨯- 则每个沉淀池污泥所需的容积为17.064m 36. 污泥斗容积设污泥斗上部半径r 1=1.5m ,污泥斗下部半径r 2=0.8m ,倾角取α=60°,则 污泥斗高度:h 5 = (r 2- r 1)tg α=(1.5-0.8)×tg60°=1.21m 污泥斗容积:V 1 =πh 53(r 12+r 2r 1+r 22)=8.87m 37.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池底坡度采用0.05-0.10,本设计径向坡度i=0.05,则圆锥体的高度为:h 4 = (R- r 1)i=(13-2)×0.05 = 0.55m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V 2 =πh 43 (R 2+Rr 1+r 12)=2233.140.55(131322)114.563m ⨯⨯+⨯+= 污泥总体积:V= V 1+ V 2 =8.87+114.56 =123.43m 3>16.2m 3 ,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