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反射在跆拳道运动中的运用龚循谦,吴纪饶,赖光金,龚循磊(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27)摘 要:在跆拳道的技术教学和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状态反射规律,但并没有引起教练员的重视。
本文在对一些电影资料通过豪杰解霸分解为单帧图片并用动作分析软件分析后,就如何科学合理地把状态反射规律运用到跆拳道的教学、训练中,以及运用状态反射规律时注意的问题做一些阐述,希望能给教练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跆拳道;信息技术;状态反射;运用中图分类号:G8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05)04-0009-03收稿日期:2005-05-25作者简介:龚循谦(1974- ),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
State of reflection in Application of TaekwondoGONG Xun-qian,W U Ji-rao,LAI Guang-jin,GONG Xun-lei (Inst.o f PE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7,China)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 and exercises of Taek wondo,we often meet with the state of reflective regulati on,but i t doesn t arouse trainer s atten tion.The fil m material is classified in to signal picture by advanced Microsoft after using M icrosoft of motion analysis to apply scien tific rationally the state of reflective regulation to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Taek wondo,and use the state of reflective regulation that present some prob lems to elaborate.It may provide a basis for teaching and exercises in Tak wondo.Key words:Taek wondo ;information technique;state of reflection 1 前言状态反射是指头部的位置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改变时,可以反射性地改变躯体肌肉的紧张性。
这种反射包括迷路紧张反射与颈紧张反射。
颈紧张反射指颈部转屈时颈椎关节、韧带、肌肉的本体感受到刺激后,对四肢肌肉紧张性产生的反射性调节。
实验证明:(1)当头部向一侧扭转或侧倾时,同侧的伸肌紧张加强、异侧的伸肌紧张性减弱;(2)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上下肢屈肌及腹肌紧张加强);(3)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四肢伸直背部挺直。
跆拳道的技术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头部的空间位置以及头部运动的时间顺序都会影响技术动作的学习。
正确地运用状态反射规律能促进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相反,不能正确运用状态反射规律,便会阻碍技术动作的学习。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颜红伟的教学光碟。
2.2 研究方法2.2.1 运用豪杰超级解霸将电影资料分解为每秒25帧的图片,然后用Movement Analysis 软件对图片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头部和躯干的相对位置以及头部和躯干的运动在时间上的顺序进行分析,运用软件中的角度测量工具测量头和胸的角度、头和背的角度等数据。
每个角度测量5次取中间值。
动作耗时=图片的帧数乘0.04秒。
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一些规律。
2.2.2 文献法3 状态反射规律的运用3.1 在横踢中的运用通过横踢的数据表可以得出:头部与胸部在矢状面的夹角和击打高度负相关,头部与击打腿同侧的肩膀在冠状面的夹角和击打的高度成负相关。
也就是说踢得越高,头和击打腿同侧的肩膀的夹角越来越小。
颜红伟的横踢在举腿击打的过程中头部与胸部在矢状面的夹角越来越小,在踢击到最高点时,头和胸的夹角最小只有125.22度。
在下落回防阶段头部与胸部在矢状面的夹角越来越大。
原因是横踢动作在提膝举腿阶段,要求运动员腹肌等曲髋肌发力,所以应该低头。
在支撑腿转动,举腿击打阶段,下颌转向击打腿一侧,头和击打腿同侧的肩膀的夹角越小。
因为这时击打腿同侧背部肌和腹肌同时收缩,起到提高和保持髋关节高度的作用。
3.2 在双飞踢中的运用双飞踢要求运动员双腿交换连续腾空横踢,头在后,双腿第27卷第4期Vol.27No.4山东体育科技Shandong Sports Science &Technology2005年12月Dece mber 2005在前。
为了维持平衡,要求运动员两侧腹肌都要紧张、背肌放松。
这时应该低头,头部与躯干在矢状面的夹角应该小于180度,并且下颌应该对准胸腹的正中线,不能偏向一边,否则会引起一侧肌肉紧张,另一侧肌肉放松而导致动作不平衡而失败。
3.3 在下劈腿中的运用颜红伟一个完整横踢动作的数据表(单位 度)第1帧第2帧第3帧第4帧第5帧第6帧第7帧第8帧总耗时举腿阶段头和胸在矢178.60177.76167.67150.36139.69137.64132.84125.220.32秒状面的夹角头和肩在冠88.7187.6785.3680.3972.2069.3965.1859.910.32秒状面的夹角回防阶段头和胸在矢127.10129.25134.70153.28160.02168.52175.32179.520.32秒状面的夹角头和肩在冠65.3268.3673.575.6978.9583.6587.3687.650.32秒状面的夹角颜洪伟和其他两人一个完整下劈动作头部位置数据(单位 度)颜洪伟甲乙头部与胸部在矢状面的夹角第8帧166.53175.23153.20第9帧164.42170.23148.79第10帧150.99169.18139.03第11帧133.74167.23127.4第12帧148.44158.54123.05第13帧145.08147.61126.14第14帧136.58142.03134.14第15帧128.51135.94141.6第16帧125.02147.54130.36第17帧129.41142.17139.48第18帧135.14135.94142.13第19帧139.33142.13146.14第20帧142.87142.98148.9第21帧155.63158.35164.12第22帧162.36168.69耗时0.88秒.0.88秒0.84秒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下劈的收腹举腿阶段头部与胸部在矢状面的夹角逐渐变小,但最小的角度并不是出现在举腿最高点(在表中用特殊字体标明),而是出现在举腿最高点的前一到二帧,也就是当大腿举到和躯干夹角为30度~40度的范围。
这可能是在这个范围,腹肌、骼腰肌等曲髋肌的用力程度最大。
从举腿最高点往下压的阶段,头部与胸部在矢状面的夹角首先减小,然后再逐渐增大,直至180度。
初期因为在下压、挺髋阶段,背伸肌紧张,应该是抬头。
而通过以上三个人的图片资料得知,在下压阶段他们仍在低头,并且在大腿和躯干夹角为30度-40度时,头部与胸部在矢状面的夹角最小,颜洪伟为135.94度,甲为125.02度,乙为130.26度。
原因可能是:在下压阶段,为了保持髋关节的高度,以便提高击打高度,腹肌、骼腰肌等曲髋肌做强有力的离心收缩,所以低头加大曲髋肌力量。
下劈腿在下压时的技术动作应该是:留住髋关节,让小腿先走。
从图片还可以看出,在整个举腿、下劈过程中,下颌转向击打腿一侧。
3.4 在后踢中的运用把后踢技术分为时、空两个特征来进行描述。
把后踢分为三个阶段分析,即蹬地转体阶段、提膝后蹬、下落回防阶段。
从时间特征上进行动作分析:整个动作耗时1.04秒,其中蹬地转体阶段耗时0.36秒,提膝后蹬耗时0.32秒,下落回防阶段耗时0.36秒。
从录像资料也可以看出后踢动作是扭头在先,扭头出现在第一阶段的第六帧到第二阶段的第三帧,耗时0.24秒,出腿在后。
从空间特征上分析:在蹬地转体阶段头并没有抬得很高只有10.4度。
在提膝后蹬阶段,抬头很多,达到42.2度,并且击打的一刹那,头抬得最高。
头和背在矢状面的角度最小,只有124.3度。
原因是抬头可以使背伸肌、臂大肌、大腿后侧等伸肌群紧张,收缩力量加大,腹肌等屈髋放松,有利于击打蹬得更高、更远。
从图片还可以看出下颌转向击打腿一侧,眼睛看到击打目标。
所以,运动员在练习后踢动作时,要注意转头要快,击打目标时要挺胸抬头、眼睛看到目标。
颜洪伟一个完整后踢动作头部位置的数据表头和背在矢状面的角度(单位 度)第1帧第2帧第3帧第4帧第5帧第6帧第7帧第8帧第9帧耗时(秒)蹬转阶段178.2176.2176.0175.2173.8172.2170.6168.5167.80.36提膝后蹬166.5157.0146.1137.9133.9128.9128.1124.30.32下落回防125.4128.4129.7131.9142.5156.1158.9165.5169.80.363.5 在旋转踢中的运用旋转踢技术也分为时、空特征来描述。
时间特征上,根据录像资料单帧可知:颜红伟一个完整的后旋示范动作耗时1. 024秒,在前0.2秒时头部已经旋转了270度左右,在0.48秒时头已经完成了360度的旋转,这时击打腿还没有离地。
也可以得出结论:头部、躯干、下肢运动的时间顺序是:头部带动躯干,躯干带动下肢运动。
在旋转的过程中头部的空间特征是:在扭头转体阶段,头在矢状面基本和躯干垂直,没有低头。
只是在右腿击打时,和横踢一样头与胸在矢状面的夹角逐渐减小,回防时又逐渐恢复原状。
颜洪伟一个完整右脚旋转踢动作头部位置的数据表阶段转头转体 左脚离地继续转体 右脚离地右脚离地 击打点回防头的旋转角度2701090100100头与胸在矢状面的夹角167.38 3.20171.26 2.8160.1递减至130.5140.4增加至177.5头与击打腿侧肩部的夹角88.67 1.288.230.887.23递减至67.369.34增加至85.8耗时0.2秒0.28秒0.36秒0.48秒4 在跆拳道训练、教学中运用状态反射规律应注意的问题4.1 教练员应该通过讲解、示范或放录像等方法,使运动员知道技术练习时头部的正确位置,并且让他们知道正确的头部位置对于技术学习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