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一、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局麻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影响了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A.生理完整性B.绝缘性C.相对不疲劳性D.双向性E.以上都不是2.有机磷中毒时,发生骨骼肌颤动的机制是:A. 运动神经传出冲动增多B. 接头前膜释放递质增多C.递质水解障碍而堆积D. Ca2+ 含量增多E. 有机磷使骨骼肌兴奋性增高3.突触前抑制是由于:A. 前膜超极化B. 中间神经元超极化C. 中间神经元去极化D. 后膜超极化E. 前膜去极化4.某患者突然胸前区痛并向左臂尺侧放射。

请考虑病变可能在那一器官:A. 心B. 胃、胰C. 肝、胆D. 阑尾E. 小肠5.关于儿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血管舒张B. 子宫舒张C.小肠平滑肌舒张D.心脏活动减弱E. 支气管舒张6.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A. 刺痛B. 慢痛C. 定位不精确D. 对牵拉不敏感E. 对切割敏感7.神经冲动是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A. 静息电位B. 动作电位C.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 局部电位8.下列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B. 突触后膜有相应受体能与递质结合C. Ca2+在突触传递中有重要作用D. 突触传递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E. 以上都不是9.下列关于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递质分为外周递质和中枢递质两大类B. 外周递质主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C. 中枢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相同的递质D. 抑制性突触释放抑制性递质E. 神经递质是参与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10.突触的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结合,主要使后膜:A. 对Ca2+通透性增高B. 对Ca2+通透性降低C. 对Na+通透性增高D. 对Cl-通透性增高E. 对Na+通透性降低11.以下那项不是中枢信息传递的特征:A. 单向传递B. 总和C. 中枢延搁D. 相对不疲劳性E.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12.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A. 突触前膜超极化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C. 突触后膜超极化D.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E.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增多13.关于中枢抑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枢抑制必须由抑制性神经元引起B. 中枢抑制不需要刺激C. 抑制过程不能扩散D. 突触后抑制是超极化抑制E. 突触后抑制是去极化抑制14.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A. 产生特定的感觉B. 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的传出冲动C. 产生内脏感觉D. 使大脑皮层维持觉醒E. 可感受痛觉15.关于丘脑感觉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有关B. 是感觉传入的换元站C. 是人类感觉的高级中枢D. 能对感觉作粗糙分析E. 完全没有感觉功能16.有关内脏痛的描述,错误的是:A. 内脏痛定位不精确B. 对刺激分辨能力差C. 对切割、烧灼不敏感D.牵涉痛的部位与内脏疾病无固定关系E. 对缺血、牵拉、痉挛等敏感17.有关大脑皮层感觉机能定位的描述,错误的是:A. 皮质感觉区主要在中央后回B. 所有感觉传入纤维都交叉投射到对侧皮质C. 投射区的空间分布呈到立状,但头面部正立D. 投射区的大小与感觉的灵敏度有关E. 以上都不是18.有关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牵张反射可分为肌紧张和腱反射B. 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中C. 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是调节肌梭的敏感性D. 正常肌紧张的维持只决定于重力的作用E. γ运动神经元的敏感性较高19.在动物的上、下丘脑之间横切脑干出现去大脑僵直,其原因是:A. 疼痛刺激所致B. 切断了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C. 易化区的抑制作用明显增高D. 易化区的兴奋性明显增高E. 抑制区失去始动作用,使易化区作用相对占优势20.小脑不具有的功能是:A. 维持身体平衡B. 调节肌紧张C. 协调随意运动D. 发动随意运动E. 以上都不是21.左侧中央前回受损将导致:A. 左侧躯体运动障碍B. 右侧躯体运动障碍C. 左侧感觉障碍D. 右侧感觉障碍E. 双侧感觉障碍22.属于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是:A.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D. 支配汗腺的纤维E. 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23.不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A.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B.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E. 支配汗腺的纤维24.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不正确的是:A.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B. 胃肠平滑肌舒张C. 胰岛素分泌减少D. 心肌收缩力增强E. 心率加快25.人的生命中枢在:A. 脊髓B. 中脑C. 脑桥D. 延髓E. 大脑皮层26.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先天获得B. 无个体差异C. 无易变性D. 在皮质下中枢即可实现E. 反射弧是暂时联系的27.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主要是:A. 有第一信号系统B. 有第二信号系统C. 有条件反射D. 有非条件反射E. 有思维28.脊髓半离断可致:A. 同侧痛觉障碍B. 同侧温度觉障碍C. 对侧温度觉障碍D. 对侧深感觉障碍E. 以上都对29.对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不正确的叙述是:A.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B. 受到破坏时,机体处于昏睡状态C. 是一个多突触接替的上行系统D. 不易受药物的影响E. 进入脑干网状结构30.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A. 腱反射B. 屈肌反射C. 对侧伸肌反射D. 肌紧张E. 去大脑僵直31.躯体感觉的大脑皮层投射区主要分布在:A. 中央前回B. 中央后回C. 枕叶皮层D. 皮层边缘E. 眶上裂32.对痛觉叙述错误的是:A. 慢痛常伴有情绪反应B. 内脏病变可引起牵涉痛C. 内脏痛定位不明确D. 内脏痛不伴随情绪变化E. 内脏痛与快痛都是伤害性刺激作用的结果33.在反射活动中,最易疲劳的部位是:A. 感受器B. 传入神经C. 神经中枢D. 传出神经E. 以上都不是34.能使突触后膜通透性改变,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主要离子是:A. 钠离子B. 钾离子C. 钙离子D. 氯离子E. 镁离子35.运动神经元兴奋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多巴胺D. 甘氨酸E. γ氨基丁酸36.关于腱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 快速牵拉肌腱发生B. 感受器是螺旋感受器C. 效应器是梭内肌D. 多突触反射E. 缓慢牵拉发生37.脊髓小脑的主要功能是:A. 维持身体平衡B. 调节肌紧张C. 协调随意运动D. 发动随意运动E. 以上都不是38.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是:A. 中央前回B. 中央后回C. 枕叶皮质D. 颞叶距状裂E. 眶上裂39.M受体分布在:A. 副交感神经节突触后膜上B. 运动终板膜上C. 交感神经突触后膜D.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细胞膜上E. 以上都不是40.大脑皮层紧张活动状态时主要脑电活动表现是:A. 出现α波B. 出现β波C. 出现θD. 出现δ波E. 其他波41.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A. 聚合B. 辐散C. 环状D. 链锁状E. 单线式42.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A. 下丘脑B. 中脑C. 延髓D. 尾核E. 脊髓43.论述梅子时引起唾液分泌是:A. 交感神经兴奋所致B. 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D. 第二信号系统活动E. 非条件反射【X型题】44. 反射中枢兴奋扩布的特征是:A. 单向传递B. 中枢延搁C. 总和和后放D. 扩散E.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易疲劳45. 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过程中:A. 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B. Ca2+离子由突触膜外进入膜内C. 突触后膜主要对Na+通透性升高D. 突触后膜主要对K+通透性升高E.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46. 内脏痛的特征是:A. 定位不清,定性不明B. 对牵拉、缺血、痉挛、炎症敏感C. 对切割、烧灼不敏感D. 可有牵涉痛E. 凡能使皮肤致痛的刺激作用于内脏均能产生疼痛47. 致痛物质有:A. H+B. K+C. 缓激肽D. 5-羟色胺E. 前列腺素48. 牵涉痛的部位正确的是:A. 急性阑尾炎时为上腹部、脐周B. 胃、胰疾患时为下腹部C. 肝胆疾患时为右肩胛D. 肾结石时为腹股沟区E. 心绞痛时为心前区和左臂尺侧49. 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特点有:A. 经过多次换元B. 引起特定的感觉C. 投射到皮层广泛的区域D. 有专一的传导路径E. 易受麻醉药物的影响50. 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A. 发汗反射不出现B. 小便失禁C. 大便失禁D. 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E. 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或消失51.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可致:A. 肌紧张增强B. 腱反射亢进C. 常出现病理反射D. 肌肉萎缩明显E. 硬瘫52. 交感神经兴奋:A. 心肌收缩力加强B. 支气管扩张C. 胃肠运动加快D. 胰岛素分泌增加E. 促进糖原合成53. 迷走神经兴奋:A. 促进消化B. 保存能量C. 加速排泄D. 分泌粘稠唾液E. 分泌胰高血糖素54.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有:A. 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神经B. 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C. 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D. 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E. 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55. 植物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是:A. 具有紧张性作用B. 所支配的脏器均有双重神经支配C. 一般情况下,双重神经拮抗作用是对立统一的D. 调节作用与效应器的功能状态有关E. 对各个系统交感神经均为正向作用,副交感神经均为负向作用56. 延髓是以下那些反射活动的中枢:A. 体温调节B. 呼吸C. 心血管活动D. 呕吐反射E. 瞳孔对光反射57. 条件反射:A. 是先天就有的B. 反射弧终生不变C. 数量无限D. 延续种族E. 增加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使机体具有预见性58. 睡眠时的生理变化有:A. 呼吸加快B. 感觉机能减退C. 体温下降D. 肌紧张减弱E. 生长素分泌减少(二)是非题1.在一个反射活动中,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的神经冲动频率是相同的。

( ) 2.突触后电位是局部电位,可以总和。

( )3.神经元间的辐散式联系是反馈活动的结构基础。

( )4.突触后抑制是主动过程,突触前抑制是被动过程。

( )5.只需特异性投射系统正常,就能产生特定的感觉。

( )6.听觉投射区域位于颞叶,一侧颞叶损伤造成对侧耳聋。

( )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

( )8.肌紧张的主要生理意义是维持正常姿势。

( )9.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易化区和抑制区都可主动调节肌紧张。

( )10.自主神经节后纤维可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两种递质。

( )11.交感神经兴奋可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迷走神经兴奋可抑制其分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