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人体寄生虫学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3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概述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 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 虫病。人感染本虫多由生吃或半生吃鱼 肉所致。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内 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5个省、市
•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 • 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在27个省、市、自治
区均有发现或流行。 • 据2001—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
2.4%。 27
五、流行与防治
2 流行原因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大量存在; 2)传播途径:生熟砧板不分;中间宿主广泛存在;新鲜粪便施肥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易感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
(2)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离心沉淀后镜检。
2 免疫学诊断
25
皮内试验 ELISA 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四、实验诊断
3 影像学诊断
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有团块状或小斑片回声等。 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四周呈管状扩张。
26
肝脏CT影像下的虫体
五、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15
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 ; 保虫宿主:猫、狗和猪等。
二、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虫卵被豆螺吞食后, 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经胞蚴、雷 蚴,发育为尾蚴,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入水。
请观看“活豆螺”视频
16
二、生活史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淡水鲤鱼科类;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Pseudorosbora parva)感染率较高。
一、形态
3 毛蚴 纺锤形,体表被以密集的纤毛。
9
华支睾吸虫毛蚴
一、形态
4 胞蚴
长袋状,无口及咽,虫体内有胚 细胞和正在发育的雷蚴。
10
华支睾吸虫胞蚴
一、形态
5 雷蚴
长袋状,体前端有咽及原肠, 虫体内有胚细胞和正在发育的尾 蚴。
11
华支睾吸虫雷蚴
一、形态
6 尾蚴
尾蚴由体部和尾部组成
12
请点击观看“活肝吸 虫尾蚴”视频
5)晚期症状(严重感染者)
肝硬化,腹水
6)过敏反应(重感染的早期症状)
21
寒战、高热、肝肿大、黄疸、嗜酸性粒细胞数升高等。
7)侏儒症
三、致病
22
肝吸虫寄生引起的侏儒症
三、致病
23
腹水
三、致病
24
肝肿大
四、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1)粪便查虫卵: 1)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检出率较低;改良加藤法应用最为普遍。 2)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和沉淀集卵法(水洗离心沉淀法和乙 醚沉淀法)。
17
三、致病
1 致病原因
虫体机械性刺激作用; 虫体阻塞作用; 虫体代谢产物和分泌物作用。
18
肝吸虫感染肝脏标本
三、致病
2 致病机制 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大量虫体寄生引起胆 管阻塞,胆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引起阻塞性黄疸。 其周围组织纤维增生,引起肝肿大,甚至胆道炎症。 虫卵、死亡虫体及脱落组织碎片可作为结石中心,形成结石。
4
和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肝吸虫成虫
一、形态
1 成虫
• 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 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
• 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
5
肝吸虫成虫(未染ral sucker)稍大于腹吸盘 (ventral sucker),肠分两支,延伸到虫 体后端,生殖系统中受精囊和劳氏管明 显,睾丸分支状,在虫体后1/3处,前后 排列。
19
扩张的胆管内有二条睾吸虫,刺激胆管黏膜上皮增生(+示)
三、致病
3 临床症状
1)带虫者(轻度感染者) 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微。
2)消化系统的症状(中度感染者)
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疲劳乏力、肝隐痛、肝肿大、
20
腹痛腹泻、消瘦等。
三、致病
3 临床症状
3)继发性细菌感染 胆管炎、胆囊炎
4)胆结石
30
28
吃生鱼或未煮熟的鱼、虾
五、流行与防治
2 流行原因
29
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五、流行与防治
3 防治
1)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和感染者。 首选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 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人粪入水。不生食、半生食淡水鱼虾; 3)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宣传教育;改变不良习惯,勿将生鱼喂猫、狗
等动物;生、熟菜板分开。
6
肝吸虫成虫(卡红染色)
一、形态
肝吸虫活成虫
请观看“肝吸虫活 成虫”视频
从感染动物肝胆管中取出的活动虫体
7
一、形态
2 虫卵 • 大小为(27~35)µm×(12~20)µm; • 形状:低倍镜下似芝麻; • 淡黄褐色;卵一端较窄且有盖,盖周围形成肩峰,另端有小疣状突起,
内含毛蚴。
8
扫描电镜
生理盐水涂片
从豆螺体内逸出活尾蚴
一、形态
7 囊蚴
囊蚴呈椭球形,大小平均为 0.138mm×0.15mm,略带淡黄 色,囊壁分两层。囊内幼虫运 动活跃,可见口、腹吸盘,排 泄囊内含黑色颗粒。
13
华支睾吸虫囊蚴
二、生活史
14
肝吸虫生活史图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