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画调色正确使用方法(非常专业)

油画调色正确使用方法(非常专业)

上光油不可以!那是油画画完,放半年等彻底干了以后,涂上去保护画面的。

起稿用松节油,很快干,在家里画一般用无味松节油,效果一样的但是没有味道。

深入的时候可在松节油里加入调色有、亚麻仁油,比例随你喜欢,我一般喜欢亚麻油多加点。

但是亚麻仁油干得比较慢,起码要两三天冷榨生核桃油也不错,可以当调色油使用,比亚麻仁油干得快。

也不是很贵,20块钱可以用很长时间。

三合调色油一般画古典时用,干的挺快的。

2010-12-21 09:03 dangdaitian|四级1,起稿和铺大的颜色时,一般先用松节油稀释,第一遍会干的较快,便于下面步骤的进行。

2,从画第二遍起。

可以开始用调和油,但是也尽量少用些,用油越多,干的越慢。

油画用油的规则是“肥盖瘦”,油=肥,颜料=瘦。

3,收尾调整阶段,可以多用油,用透明颜色微调色彩倾向,可以是画面充满光泽。

4,如果是一次性画法或者画速写、写生,可以直接用颜色画,视需要使用调和油。

因为管装颜料里已经有一定量的油,质地比较稀。

可以直接使用,干燥速度也适中。

油画的调和油一般常用的有一下几种:A,亚麻仁油:又分为生亚麻仁油和熟亚麻仁油。

生油较为稀薄,容易调和,但干燥时间较长。

熟油质地稠厚,干燥较快,但调和较费劲。

亚麻仁油是使用历史较长的调和油,比较稳定,有保证。

B,核桃油:(胡桃油)欧洲18世纪以前的画家都采用此油,之后被亚麻仁油取代。

它流动性好,但干得慢。

当代画家用它作古典油画的调和剂。

市场上有冷榨和熟化冷榨两种核桃油。

冷榨纯生核桃油:是最优质的调色油之一。

可用此油加松节油起稿,也可以自配三合油或直接调色。

熟化冷榨核桃油:在不隔绝空气的状态下,将冷榨核桃油加温后制成,其中含有氧化铅,供自制调色剂时使用。

干燥速度较快。

C,红花油和罂粟油:红花油:有良好的色彩持久性,不因时间久而发黄,是生产白色和其他浅色颜料的优质油。

多被著名颜料厂家用于生产白色油画颜料。

罂粟油:从鸦片籽中提取,主要用于制作白色和浅色颜料。

干燥较慢,结膜欠坚固。

日晒稠化罂粟油是最好的调色油。

D,三合调色油(“三合一”调色油)它是具有光泽的调色油,用其调色作画或作润色使用。

由一份亚麻仁油、一份达玛树脂光油和一至三份松节油混合而成。

干燥度适中。

PS:上光油是不能在调色时使用的。

它的主要成分是达玛树脂或马瑅树脂。

用在油画全干以后的表面,让吸油的部分重新显色并且起到保护画面的作用。

油画颜料的那几种油分别是干什么的?2011-11-19 18:19满意回答调色油,亚麻油核桃油罂粟油都可以,罂粟油本身无色干得慢,算是最好的。

松节油,稀释剂,俄罗斯有2种纯度很高,国内的一般吧刺鼻的好一些。

除了稀释调色油或颜料,就是洗笔用。

上光油,主要是树脂上光油它的属性石增加油画的光泽度,所以三合油里也加油上光油成分。

在国内有哑光和不哑光的(没用过),基本上没什么用途,在画面完成时根据画面需要适当涂抹,暂时性保护色层,但年久会暗黄。

加松节油稀释,不要涂多。

现在实际绘画中用的媒介即有3种用法。

喜欢细腻罩色的用老油(精练),即普通调色油放在阳光下晒的浓稠。

这种油很中性唯一的缺点就是有本身颜色偏黄直接画法的喜欢用3合油,即调色油松节油上光油1;1;1的比例调和性质最综合唯一的缺点是因为加了树脂(上光油)画面会暗黄还有种是用松节油的哑光肌理处理。

为了效果更佳可等颜料干一天再用,还有人把颜料里拌上石膏粉,效果很清新。

松节油的缺点是最大的,就是导致颜料不服帖画布,色层不容,容易使画面开裂脱落用于油画绘制的液态物质总的来说分四类:挥发性溶剂(松节油)、干性植物油(亚麻仁油、核桃油、罂粟油等)、树脂溶液(达玛油、达玛上光油等)、乳液(含有油和水的混合物)。

真正在油画颜料中起媒介剂作用的只有一种,就是干性植物油,这是油画的主要养料,其它都是配餐。

常用干性植物油就是亚麻仁油,又分为纯冷榨生亚麻仁油、热榨亚麻仁油(这个不是用来画画的,如果有美术用品店卖,就是赚黑心钱的,别买)、氧化亚麻仁油(日晒稠油,这个是油画最佳调色剂,但市场上没有卖的,只能自己做)、熟化亚麻仁油(用铅丹热提炼的,有毒,目前西方禁售,中国市场偶尔有,质量很难说,上乘的熟油是仅次于日晒稠油的调色剂)。

亚麻油干燥速度适中,所以它是最早普及的油画调色剂。

(中国学生习惯水粉,什么都拿水比,根本不是一码事,水蒸发完一个水分子也不留,可油干了留下的是全部的大分子,有厚度有形状有透光度,决不能用画水粉的习惯去理解油画)。

相信初学者也会听过这句话,就是肥压瘦,油画讲究底层颜色少用油,上层逐渐增多,反之则会打滑,日后色层会剥落,具体来说有物理学的原因,比较复杂,不多说了。

油画是有透明度的,因为亚麻油干后是透明的任性凝固态层状物,颜色粉是均匀分布在油层中的,光照射上去会穿透油层,反射出里边色粉的颜色,所以油层的薄厚直接影响到反射出来的光的情况,油层越厚,光越容易污浊,亚麻油毕竟是有色的层状物,而且只要有厚度就会吸收阻挡光的反射。

所以好的油画要尽量控制用油,油越少,越薄越好。

伦勃朗的画是典型的例子,外行看起来色层很厚,而且罩染部分颜色透明感很好,以为用了很多的油,以为底层都是厚厚的油彩,甚至以为罩染部分应该是像水彩一样,用蘸着饱满的油的笔去洗出罩染层。

其实完全不是。

伦勃朗作画先制作肌理时用的调色剂根本不是油,而是自制的乳液,含水量很高,所以容易堆厚,而干燥速度很快,干后水蒸发走也不会使油层过肥。

表层罩染则色层极薄,修复师们见证色层薄得不可思议,并非外行认为的油汪汪的。

他的罩染部分色层也很多,多达二十层以上,而总体厚度仍然薄得很,这才是他的画迷人之处。

以上就是关于油画中的油,这里说的是真正的油,其它的东西,可以看下边:1,松节油:松香树脂溶于酒精制成的有机溶剂,强挥发性,记住这不是油,油的性质和溶剂是截然不同的,简单做个试验,找张白纸,滴一滴油,再旁边滴一滴松节油,过一会松节油挥发了,纸上应该毫无痕迹,而油的地方还是一个油点。

这就是本质区别。

松节油的作用是稀释,用它调入油画颜料,可以稀释油的含量,同时,在松节油挥发过程中,会溶解并带走一些油分,所以用它调色干燥速度快,但表面发污,缺少光泽,一定要少用,油画最怕的就是色层污浊的感觉。

而且含油少还容易降低附着力,很多人过去习惯只用松节油调色,后来那些画变色都很严重,而且开裂剥落等现象也很严重。

松节油正确的用法是按比例和亚麻仁油调和,在下边的色层松节油稍多,越到上层越少,最后完全不用。

无味稀释剂现在很流行,但建议不要用,那东西的化学成分也不公开,不知道是什么,安全性值得怀疑,关键是溶解能力根本比不了松节油,只是一种化工产业的代用品,国内美术用品市场根本没有规范,只要有人敢买的东西都有的卖,可你用了它将来画毁了哭都没处哭去。

2,调色油,建议不要用,不肯公开成分及配方的调色剂都不要用,这种所谓调色油其实很可能就是纯亚麻仁油,但是从颜色上来看,质量一点也不好,用差亚麻油调色,颜料变色会很严重。

就别买。

直接买纯生亚麻仁油,只能比它更好。

3,三合油,也是中国近十年来及其流行的一种傻瓜配方,含一份松节油,一份生亚麻仁油,一份达玛油(30%),这种调色剂适合初学的学生,因为初学者往往无法理解溶剂、油、树脂之间的差别和真正用途,更不懂得控制比例和用量,三合油一本万利地从表面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导致很多人直到毕业甚至一辈子也没学明白油画里各种调和剂的性质和用法。

如果你对油画也不过是一般兴趣,学它也不指望学很深,就用这个好了。

相当于配方奶粉,如果不想学很深入,够吃一辈子了。

记住,用法很简单,一幅画可以从头到尾一直用它,什么别的也不用加,松节油买来就当洗笔水就可以了。

4,上光油,不是调颜色用的,绝不是,成分是达玛树脂溶于松节油的溶液,比例是1:3,性质是树脂溶液,用途是油画作品完成后的上光保护。

用法是:油画完成后晾至干透(需要半年以上),将画放在台面上,面朝上,用软笔扫去灰尘,用潮的软布(不是湿的)轻轻擦拭,将笔触深处的浮尘吸附掉,等几分钟,水分挥发掉,然后用宽刷子(猪鬃)蘸少量上光油,快速按一个方向扫过画面,要保证上光油层均匀,完整覆盖,油层尽量薄,笔触凹痕处不要潴留。

这层光油的意义有两个:一是统一画面光泽,形成一层较亮的表面,使颜色看起来保持新鲜感。

二是保护色层,隔绝灰尘水蒸气。

但很多人从不等待油画干透就上上光油,因为油画从画完到表面摸起来不黏手的时间其实不长,厚一点的画也就一个月左右,会使人误以为干了,其实不然,这是封上光油,隔绝了空气,色层中的亚麻油接触不到氧气,无法完成干燥的自然过程,会慢慢变黑变污。

如果等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无法挽救了。

5,达玛油,成分和达玛上光油一样,比例不同罢了,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树脂不是用来调色的,它的性质不是油,更接近漆,油和漆是不同的,干性油干燥后表面有光泽,但比较含蓄柔和,树脂干燥后表面贼亮,令人不快。

所以用树脂调色,画完后会显得贼,关键是它的流动性比油强很多,这对油画是很不利的,油画颜色应当有一定的厚度、可塑性,笔感才好,画出来笔触才响亮地道,如果用树脂或松节油调完,颜料都水了,到处流淌不成形,效果十分猥琐。

三合油中加树脂的原因在于树脂干得快,有光泽,可以加快绘画进程,减少等干的时间,尤其对于没有耐心的人来说,可以从表面上避免吸油效果的出现,因为初学者往往分辨不出油画色层自然的光泽和达玛树脂造成的贼光,颜色变暗了也分辨不出来。

但总的来说,三合油的稠度,并不适于地道的油画绘制,到底是代用品,如果有意深入学习油画技法,一定要早日摆脱它。

初学油画首先:干燥慢正是油画颜料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和魅力所在,西方之所以出现油画就是为了替代干燥过快色层无法衔接的坦培拉画种。

如果你是习惯了水粉颜料的干燥速度,初学油画会不适应这种材料,是正常的。

不过要学油画一定要纠正一个在水粉训练中养成的习惯:就是认为新色层可以完全覆盖旧色层,之所以画新色层是为了修改旧色层中不准确的东西,色层可以像变魔术一样无限覆盖。

油画中色层是很讲究结构的,新色层和旧色层的叠加一定要体现出色彩的层次感,不是重复劳动或者无限修改。

色层叠加的问题:西方油画讲究色层叠加,很少有单层一次性去画的,即便是一次性,色彩也分层次,有叠加关系,不是单线平涂的,美国有些油画技法书或视频传授一种单层一次性类似单线平涂的技法,那不是正宗的油画,是行画。

色层叠加方式分为干色层上叠加湿色层、湿色层上叠加湿色层、干色层上透明罩染等多种方法,这三种技法在欧洲油画中都用的很普遍。

干色层上叠加湿色层:要等待底层颜色干透再画新色层,一定要干透,半干状态下的色层会吸油,导致新画的色层很快就变得黯淡污浊无光泽,而且无法弥补。

油画色层干透与否不能凭肉眼看或者用手摸,即便表层干了,不粘手了,也不能表示色层干透了,油画色是先从表层干起的,如果里层没干,是最吸油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