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旗袍 幻灯片课件

旗袍 幻灯片课件

20 20
绣银云龙纹高领中袖旗袍——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样式(传世实物)
到了20世纪30 到了20世纪30 20世纪 年代, 年代,旗袍款式 的变化主要集中 在领、 在领、袖及长度 等方面。 等方面。从高领 到低领, 到低领,再到没 有领子。 有领子。袖子从 长过手腕到短至 露肘。 露肘。至于旗袍 的长度, 的长度,长到衣 边扫地。 边扫地。短到膝 盖以上。 盖以上。
End···
织锦缎无袖双襟旗袍——20世纪 年代初期的样式 世纪40年代初期的样式 织锦缎无袖双襟旗袍 世纪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 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 台频频亮相,而影视剧中, 台频频亮相,而影视剧中,同时也涌现出大量做工精致 华美的旗袍,风姿卓越有胜当年, 华美的旗袍,风姿卓越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 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礼仪场合
身穿传统旗袍的 宫廷人士
清末女子
清初彩绣旗袍
彩绣阔镶边旗袍—— 清末满族妇女服装样式 (内蒙古白音尔灯清荣宪公主墓出土)
20世纪20年 20世纪20年 世纪20 代初的旗袍, 代初的旗袍,袖 彩 口逐渐缩小, 口逐渐缩小,滚 世 袖 边也不如从前那 纪 样宽阔。 20年 样宽阔。至20年 曲 年 襟 代末, 代末,因受欧美 代 末 低 ,旗袍 期 的的 领也 样 式 长 ,如缩 袖 世 。 旗 袍
工艺特点
古代旗袍:是精细的手工制作,适 用各种刺绣、镶、嵌、滚等工艺;
而近代旗袍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而近代旗袍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旗袍样式
汉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汉 化改进,才使旗袍进入千家万户。 领有高领、 低领、 无领
京派旗袍传人李侃
20世纪30年代彩绣大襟短袖旗袍 20世纪30年代上海时装
此时的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名校女生是当时 的时尚。旗袍也进入校园, 的时尚。旗袍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1930年10月参加国货时装展览会表演的务本女中学生。 林徽因(左一)
由于战争的影 20世纪 世纪40 响,20世纪40 年代旗袍的款 式趋向于取消 袖子、 袖子、缩短长 度和减低领高, 度和减低领高, 并省去了许多 繁琐的装饰, 繁琐的装饰, 使其更加轻便、 使其更加轻便、 适体。 适体。
旗 袍
课件制作:佟乐·黄晓慧·王婉真· 课件制作:佟乐·黄晓慧·王婉真·孔祥帆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特征 旗袍的样式 旗袍的发展
旗袍起源
旗袍是女 性服饰之一, 性服饰十年代。是民 国时期的妇女 时装。 时装。由满族 妇女的长袍演 变而来, 变而来,因满 族称为“ 族称为“旗 人”,故将其 称之为“ 称之为“旗 袍”。
宋庆龄
在20世纪上半叶, 受西方服饰影响, 由民国汉族女性改 进。由中华民国政 府于1929年确定为 国家礼服之一。民 国以后,上海、北 平等地的汉族女性 在其基础上予以改 良。 1949年之后, 旗袍在大陆渐渐被 冷落,尤其文革中 被认为封资修象征 大量毁坏。
旗袍特征
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 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 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 立领盘纽、摆侧开衩, 单片衣料、衣身连袖 的平面裁剪等。
如意襟、 开襟有 如意襟、
琵琶襟、 琵琶襟、
斜襟、 斜襟、
双襟
袖有
长袖、 长袖、
短袖、 短袖、
无袖
开衩有
高开衩、 高开衩、
低开衩
还有长旗袍 短旗袍 夹旗袍 单旗袍
旗袍的发展
在清代, 在清代,妇女 服饰可谓是汉满并 清初, 存。清初,满族 妇女以长袍为主, 妇女以长袍为主, 而汉人妇女仍以 上衣下裙为时尚; 上衣下裙为时尚; 清中期, 清中期,汉满各 有仿效; 有仿效;到了清 代后期, 代后期,满族效仿 汉族的风气日盛, 汉族的风气日盛, 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 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 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 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 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 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 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