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一、目的:本预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本着救援与生产相结合的原则,立足于自救、互救,以自我保护、自我生存为基点,在非常情况下实施有效的救援。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架构、人员名单组长:副组长:成员:①. 项目部经理对本部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主持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指导、监督公司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②. 认真贯彻、执行、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要求和规定。
③. 进行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④. 发生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
具体分工如下:①. 组长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向安全监督部门或劳动部门汇报事故情况。
②. 副组长负责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说明详细事故地点、事故情况。
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书面签发停工通知单,积极协助事故发生单位组织抢救,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③. 成员负责安全监理资料准备,形成书面事故情况汇报材料,配合上级部门的调查。
④.成员应协助施工单位保护事故现场,督促其防止事故扩大。
如实提供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与事故有关的工程质量和安全记录、监理指令等. 为事故调查提供真实证据。
协助施工单位保护事故现场,督促其防止事故扩大。
⑤. 安全事故发生,现场人员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事故报告内容(如左备注)并配合做好保护现场、配合调查和举证工作。
三.安全事故应急措施1.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部门2. 项目部部应立即启动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 应急预案实施指挥部的组长应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情况。
4. 组长书面签发停工通知单。
5. 协助施工单位保护事故现场,督促施工单位按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尤其是对受伤人员的救援措施。
6. 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补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准备。
7. 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分析。
8. 总监应书面事故报告提交公司,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 事故的简要经过;(四).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 已经采取的措施;(六).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四.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一).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 人以上死亡,或者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者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 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上5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上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四).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五.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1. 一般事故应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①•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 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 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2. 较大事故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①•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 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 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④. 项目经理对本部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⑤. 认真贯彻、执行、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要求和规定。
⑥. 进行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⑦. 发生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
3. 重大事故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①•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 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 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④. 项目经理对本部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⑤. 认真贯彻、执行、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要求和规定。
⑥. 进行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⑦. 发生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
⑧. 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履行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职责,指导、监督各施工队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为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决策意见。
4. 特别重大事故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①•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向所在部门报告。
②. 现场负责人: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③. 现场应急救援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
④. 副总经理对本部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⑤. 认真贯彻、执行、完成项目部下达的各项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要求和规定。
⑥. 进行本部门员工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的监督、管理,经常组织本部门的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行为。
⑦. 发生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并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和实现改进措施。
⑧. 副总经理主持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及时、如实报告有关部门。
5. 安全应急常用电话①. 火警救援电话:119②. 医疗急救电话:120③. 报警电话电话:110④. 交通肇事电话:122⑤. 项目部值班电话:55911581. 高处坠落事故预防措施①. 现场施工负责人应要求施工队伍根据场地条件、设备条件、施工人员、施工季节编制施工安全组织措施,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经审核后必须认真执行。
②. 敦促、检查登高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③. 每道工序必须指定施工负责人,并在施工前必须由本工序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明确分工。
④.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禁止穿拖鞋、硬底鞋或赤脚上塔作业。
⑤. 高处作业人员上塔作业前必须系好安全带,要检查安全带挂勾是否正常,头戴安全帽并且还要经过指挥人员再次检查后方可上塔工作。
⑥.高空电焊时,除有关人员外,其他人都应下塔并远离塔处,凡焊渣飘到的地方,决不允许人员通过。
电焊前将作业点及周边的易燃易爆物品清除干净,电焊完毕后,必须清理现场,防止可能发生燃烧等意外事故。
⑦. 焊接人员必须穿绝缘鞋、带防护眼镜和手套,着专用劳保用品。
上塔不得携带电焊软电缆、焊枪或气焊软管等工具,焊接工具必须在无电源或气源的情况下吊送。
电焊机外壳应接地牢靠。
电焊机应放在干燥场地,并加防雨罩。
雨、雾、霜天不能露天焊接。
⑧. 吊装构件时,必须系好尾绳,拉尾绳的作业人员应密切注意指挥人员的口令,松绳、放绳要平稳,防止构件碰撞塔体。
2.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①.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②.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
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③. 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
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④.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⑤.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
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九. 有害气体窒息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1. 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内作业控制措施①. 检测发现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应设置有害气体警示标识,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②. 进入超标有害气体人井内作业前,应进行有害气体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
③. 制定和实施有害气体中毒的危害防护控制计划、进入许可程序和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④. 进入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内作业前,应采取净化、通风等措施,对人井内空间充分清洗。
提供符合要求的监测、通风、通信、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需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劳动者能够正确使用。
⑤•在进入有害气体超标人井内作业期间,至少要安排1名监护者在人井外持续进行监护。
⑥. 指定专人按要求培训作业者、监护者和作业负责人。
⑦. 制定和实施许可进入程序、应急救援程序与呼叫程序,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备,防止非授权人员进行急救。
⑧. 当按照有害气体中毒的危害防护措施不能有效保护劳动者时,应对进入有害气体超标的人井内作业进行重新评估,并且要修订控制计划。
2. 窒息性气体中毒事故应急救援①. 救援机构应具备有效实施救援服务的装备;具有将作业者从特定密闭空间或已知窒息性气体危害的密闭空间中解救出来的能力。
②. 救援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基本的窒息性气体中毒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每个救援机构至少确保有 1 名人员掌握基本急救和心肺复苏术技能。
还要接受作为密闭空间作业者窒息性气体中毒所要求的培训。
③. 救援人员应具有在规定时间内在密闭空间窒息性气体危害已被识别的情况下,对受害者实施救援的能力。
④. 救援吊救设施系统应符合以下条件:每个作业者均应使用胸部或全身套具,绳索应从头部往下系在后背中部靠近肩部水平的位置,或能有效证明从身体侧面也能将工作人员移出密闭空间的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