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专题分类汇编:综合计算题1. ( 201潍坊) 8 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封闭电热水袋,其性能参数如表中所示。
已知电热 水袋加热效率为 80%,水的比热容 c=4.2 ×103J/(kg?℃),水的密度 ρ=1.0 ×103kg/m 3.将 袋内 20℃的水加热到自动断电,求: (1)袋内水吸收的热量 (2)需要的加热时间额定电压额定加热功率220V 400W 袋内充水 自动断电温度1.0L60℃袋内水吸收的热量:Q=cm ( t ﹣t 0)=4.2 × 103J/ (kg?℃)× 1kg ×( 60℃﹣ 20℃)=1.68 ×105J ; (2)由 η= 可得消耗电能: W= = =2.1 ×105J ,由 P= 可得,需要的加热时间: t= ==525s 。
答:(1)袋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1.68 ×105J ;(2)需要的加热时间为 525s 。
2. ( 2019?青岛)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小球以初速度 20m/s 从A 点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 ν 随时间 t 均匀变化。
实验数据如下表t/s 0 0.1 0.2 0.3 0.4 0.5 0.6 v/ ( m . s﹣1)2.0 2.53.0 3.54.0 4.55.0 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 v ﹣ t 图象。
解: 1) 由 ρ = 可得袋内水的质量: 3 3 3m=ρ 水V=1.0 ×103kg/m 3× 1.0 ×2)小球的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式为 v= 5m/s 2t+2.0m/s(3)如图丙所示,以速度 v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通过的路程是 s1=v1t 1,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 t 內通过的路程 s。
上述小球从 A 点沿光滑斜面滑下,在时间 t 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 s= 2.0m/s × t+ 5m/s2t 2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由描点法作图;2)由上图知,小球的运动速度 v与时间 t 的关系式为一次函数关系,设为v=kt+b ,将表中前 2 组数据,代入①得出 k 和 b,得出小球的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式;(3)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 內通过的路程s。
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写出在时间 t 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 s 。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连接起来,如下图 1 所示:(2)由上图知,小球的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式为一次函数关系,设为v=kt+b ﹣﹣﹣﹣①,将表中前 2 组数据,代入①式有:2.0m/s=b ﹣﹣﹣﹣﹣③2.5m/s=k × 0.1s+b ﹣﹣﹣﹣﹣④2由③④得: k=5m/s ,小球的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式为:2v=5m/s t+2.0m/s ;(3)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 內通过的路程s,即如上图 2 梯形 ABCD的面积:S 梯形 ABCD= ( BC+AD)× CD× =( 2.0m/s+5m/s 2t+2.0m/s )× t × =2.0m/s × t+ 5m/s 2t 2, s=2.0m/s ×t+ 5m/s 2t 2。
故答案为:( 1)如图 1 所示;2(2) 5m/s 2t+2.0m/s ;(3) 2.0m/s × t+ 5m/s2t 2。
3.(临沂) 2017 年 12 月 24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 AG600首飞成功,可为“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安全提供最快速有效的支援与安全保障。
它的最大飞行速度为 560km/h ,最大航程为 4500km,巡航速度(经济、节油的飞行速度)为500km/h 。
某次起飞前,飞机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总质量为 51t ,轮胎与跑道的总接触面积为0.6m2(ρ水=1.033×10 kg/m , g=10N/kg )。
求:(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是多少?(2)起飞后,飞机在空中直线飞行1400km,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3)飞机到达目的地降落后,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质量为 46t ,此时飞机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舱底某处距水面 1.5m,水对该处产生的压强是多少?解:(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对跑道的压力为:35F=G=mg=5×1 103kg× 10N/kg=5.1 × 105N;则飞机对跑道的压强为:5p= = =8.5 × 105Pa;(2)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为 560km/h ,由 v= 得,飞机所需的最短时间为:t= = =2.5h ;(3)飞机到达目的地降落后,漂浮在水面上,由漂浮条件可得 F 浮=G飞机,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飞机受到的浮力为: F 浮=G排,所以,可得此时飞机的重力为:35G飞机=G排=m排g=46× 103kg × 10N/kg=4.6 × 105N;水对舱底的压强为:3 3 4p=ρ水gh=1.0 ×10 kg/m × 10N/kg × 1.5m=1.5 ×10Pa 答:(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是8.5 ×105Pa;(2)起飞后,飞机在空中直线飞行1400km,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 2.5h ;(3)飞机受到的重力是 4.6 ×105N;水对舱底产生的压强是 1.5 × 104Pa。
4.( 2019 潍坊)如图所示,用细线将正方体 A和物体 B相连放入水中,两物体静止后恰好悬浮,此时 A 上表面到水面的高度差为 0.12m。
已知 A的体积为 1.0 ×10﹣3m3,所受重力﹣ 3 3 3 3为 8N; B的体积为 0.5 ×10﹣3m3,水的密度ρ=1.0×103kg/m3,g取 10N/kg ,求:(1)A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2)B 所受重力大小;(3)细线对 B 的拉力大小。
33解: (1)A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p=ρ水gh=1× 103kg/m 3×10N/kg×0.12m=1200Pa;(2)A、B受到的总浮力:3 3 ﹣ 3 3 ﹣ 3 3F浮=ρ水gV排=ρ水g(V A+V B)=1×103kg/m3×10N/kg×(1.0×10﹣3m3+0.5×10﹣3m3)=15N;因为 A、 B恰好悬浮,所以 F 浮=G A+G B,则 B的重力: G B=F浮﹣G A=15N﹣8N=7N;(3) B受到的浮力: F浮B=ρ水gV排B=ρ水gV B=1× 10 kg/m × 10N/kg × 0.5 ×10 m=5N,细线对 B的拉力: F拉=G B﹣ F浮 B=7N﹣5N=2N。
答:( 1) A 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 1200Pa;( 2) B 所受重力大小为 7N;( 3)细线对 B的拉力大小为 2N。
5.( 2019 长沙)某校科技小组参观完湘江航电枢纽后,了解到船只过船闸的时间很长,为此他们在网查阅资料,设计了一个船只升降实验模型。
模型中的左右两个船厢A、B 的容积均为 2000cm3, 质量均为 400g(含配件)。
现关闭进水阀和排水阀,使柱形容器 E (质量不计)中有足够多的水,在船厢 A、B中各装 800g 的水,整个装置静止后,圆柱体浮筒 D浸在水中的深度为 8cm,他们依次进行了如下(2)~(3)的操作。
假设绳子足够长,不计绳重和伸长,浮筒 D 与容器 E 始终无接触,且容器 E的水无溢出,实验过程中设法确保装置平稳,忽略摩擦,木33头不吸水,ρ木<ρ水。
(ρ水=1.0×10kg/m ,g取 10N/kg)。
(1)船厢中各装 800g 的水后 , 求每只船厢所受的总重力;(2)打开进水阀,在柱形容器 E中注入一定质量的水,浮筒 D上升, 使船厢下降10cm,再关闭进水阀,求:①船厢 A 的总重力对 A 所做的功; ②此时浮筒 D 浸入水中的深度; (3) 当操作 (2) 使船厢下降 10cm 后静止时 , 压强传感器柱形容器显示 4400Pa ;接下来,用手 使浮筒 D 保持此刻位置不变,再在两边船厢中同时放入代表船只的 800g 木块后,打开排水 阀, 放出 200cm 3的水后关闭排水阀,然后松手 , 浮筒 D 仍然在原位置保持静止,绳 C 的拉力 为 18N,压强传感器显 4000Pa ;然后 , 把 800g 木块同时从船厢中取出,并在船厢中同时注满 水,再把 900g 和 1000g 的木块分别放入 A 、B 船厢后,当整个装置静止时,压强传感器的示 数为 p 1;最后,打开进水阀向容器中缓慢注入 m 千克水,使压强传感器的示数为 3p 1,再关闭进水阀。
求浮筒 D 的质量和注入圆柱形容器 E 中的水的质量 m 。
考点:滑轮、重力、浮力 专题:机械运动和力、机械能 解析:( 1)重力 G=mg=(0.4kg+0.8kg) ×10N/kg=12N ; (2)① W=Fs=Gh=12×N 0.1m=1.2J ; ②h 浸 =8cm ;由 F C +G 动=G 厢,可得 G 动 =G 厢— F C =20N-18N=2N , 由Δ p=ρ液 g Δ h=400Pa ,1.0 103kg 40/0m P 3a10N /kg=0.04m=4cm由12N — G 动=G D — F 浮20N — G 动=G D — F 浮ˊ 解得 ΔF 浮=8N ,=0.02m 2=200cm 2;3 3 2F 浮=ρ水gh 浸Δh=1.0 ×10 kg/m ×10N/kg ×0.08m ×0.02m =16N , F 浮 ˊ =16N —8N=8N , G D =10N+16N=26N , m D =2.6kg ; 由ΔV=(S E —S D )Δh, S EhV+S D2040c c mm3+200cm 2=250cm 2;液gSD8N1.0 103kg / m 3 10N/ kg 0.04m由 4000Pa × S E =G 水 +F 浮ˊ,-4 2G 水=4000Pa ×250×10-4cm 2—8N=92N , 注满水, 20N+4N — 2N=G D — F 浮ˊ, F 浮ˊ =4N , 由于P 1S E =G 水+F 浮ˊ =92N+4N=96N , 3P 1S E =G 水+ΔG 注+F 浮ˊ故答案为:( 1) 12N ;(2)① 1.2J ;② 8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