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教育培训机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设适应公司发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规范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公司运输生产实际,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机制。
第二条本机制中所称员工教育培训是指根据运输生产需要,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
第三条员工教育培训机制的指导思想:围绕公司安全运输生产、节支降耗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中心工作,强化“三基”(基层、基础、基本功),苦练内功,为公司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与技术保障。
第四条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目标是:通过规范的制度、先进的手段、科学的方法、内外结合构建充满生机活力、具有现代铁路特色的员工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全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和非正常应急处理能力,建设一支道德高尚、纪律严明、技能过硬、结构合理的一流技能人才队伍。
第五条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坚持与服务安全生产相结合;坚持适应公司发展并适度超前;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坚持突出岗位技能,体现实际、实用、实效。
第六条公司员工培训工作程序:培训工作采取自下而上的申报、自上而下的决定开展相结合方式,由生产一线员工和专业管理人员提出培训需求,公司结合运输生产实际批复、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第七条本管理机制适用于公司各部室、各站区(机务)管理中心的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第二章培训组织第八条公司成立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
主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副主任:公司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部长小组:由相关各部室负责人、专业高级主管担任组长,各专业监察、主管为小组成员,成立11各专业教育工作组。
1、车务专业教育工作组2、工务专业教育工作组3、车辆专业教育工作组4、供电专业教育工作组5、信号专业教育工作组6、通信专业教育工作组7、机务专业教育工作组8、安全教育工作组9、物资专业教育工作组10、企业文化教育工作组11、财务专业教育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九条培训管理体制:员工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工作在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构建公司、站区、工队三级培训网络。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十条员工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制定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方针、政策,对教育质量、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审定公司员工教育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统筹协调,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员工教学条件,提高培训质量,推动教育事业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第十一条公司各专业员工教育工作组:在公司教育委员会领导下工作,负责制定本专业员工教育培训规划和具体的落实方案;根据公司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投入运用,研究制定超前教育培训计划;对站区、工队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汇总申报专业的年度培训计划;编写适合本专业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的教材、构建各专业考试题库,配合人力资源部完成员工入职、定岗、转岗、晋升等各项考试培训工作及公司和各站区技术比武、竞赛练兵等工作的开展。
第十二条人力资源部职责:负责公司员工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以及政策性文件的编写;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并对各管理中心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负责员工学历教育资格审核及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负责委外培训、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的组织及验收工作;负责公司教师库中教师的业务管理;负责提报培训经费预算建议、审核各单位教育经费使用工作;负责教育培训基地设施、设备的统筹计划和宏观调控管理;广泛组织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不断推进员工技术业务素质提高。
第十三条各部室、站区(机务)管理中心、工队:各部室、站区管理中心、工队按照公司总体培训要求,结合本部门、本专业实际申报培训计划;落实公司员工培训计划;负责员工适应性以及应知应会培训,明确职责、落实师资、制定奖惩等管理办法;负责本部门岗位培训计划的制定,检查、落实及本部门临时性用工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的监督、检查;保存培训记录。
第十四条按照《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规定》(修订版)文件要求,各站区管理中心必须确定一名副主任及以上人员分管站区(机务)管理中心培训工作。
第四章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第十五条员工教育培训内容1、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知识,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业务知识和技能;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是企业文化知识,专业(业务)知识和技术,现代科技知识,岗位安全知识,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3、生产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是企业文化知识,安全知识,岗位“应知、应会”知识,标准作业程序,实际操作能力和非正常作业的技能训练,有关设备的性能、原理、操作程序、维修标准以及常见故障的分析处理等。
第十六条生产人员教育培训内容分为:岗位资格性培训和日常适应性培训1、资格性培训是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取得定职上岗资格、转岗资格、晋升资格的培训;2、适应性培训是指对在岗员工适应本岗位生产要求和安全生产需要而进行的各种培训。
第十七条资格性培训操作程序资格性培训内容分为安全知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三项。
程序如下:对各项资格考试培训的人员,中级工及以下上岗培训工作由管理中心各专业按照技能鉴定站要求独立完成,并由站区(机务)管理中心填写《内蒙古东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XXX技能达标考核、审批表》(附件),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联系技能鉴定站进行考务、鉴定工作;中级工以上人员,由各管理中心填写《内蒙古东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XXX技能达标考核、审批表》,各项教育培训工作由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负责联系、组织实施。
资格性考试达到公司(理论成绩60分以上、安全成绩80分以上)及技能鉴定中心成绩要求的人员,公司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下达《内蒙东乌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定岗、任职通知》,技能鉴定费用由员工自理,资格性培训工作结束后,填写员工《培训合格证书》。
第十八条适应性培训操作程序现阶段可采用日常的一日一题、一周一课、一月一考、一季一赛、一季一抽考的“五个一”方式构建学习培训制度,同时利用召开班前预想会、班后事故分析会集中学习岗位安全、实作知识,并结合抓好“三防”(防寒、防暑、防汛)教育培训、安全考试、季节性作业和施工作业培训考试进行。
第十九条教育培训组织形式1、脱产集中培训:根据各专业培训计划,由专业按时组织选派人员,人力资源部组织集中办班脱产培训;2、委外培训:新技术、新设备的适应性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主要技术岗位尖子队伍培训,技术人员培训,以院校、铁路局、厂家等进行实地培训及引进教师培训;3、日常培训:以员工岗位“应知应会”、人身安全、作业安全、工作现场、基地现场实做培训为中心,由各管理中心、专业组织开展;4、师带徒培训:新入职员工培训及在岗员工岗位技能提高培训通常采用此培训形式。
5、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知识竞赛利用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将业务能手和技术尖子集中参加公司、行业组织的各项竞技活动,对在公司、行业中取得名次的员工,站区在年终奖金分配中给予倾斜,在推荐提职用人上优先考虑。
第二十条职称申报员工职称申报工作,由人力资源部统一负责完成,相关职称评审费用由员工自理。
第五章员工培训上岗机制第二十三条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按照原铁道部《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岗位资格性培训和日常适应性培训制度。
第二十四条新职人员培训1、新职人员范围:新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社会招聘人员、临时雇佣人员;2、培训内容由入职理论、安全知识和实作技能三部分组成,原则上按3∶3∶4的比例进行课时安排,共80课时;3、面向社会招聘的熟练工人,根据其已取得的资格证书及公司聘任岗位的需要,在上岗前进行适应性培训,具体由各管理中心在员工试用期内组织施行,试用结束经考试合格后,填写员工转正申请表,由公司直接下令定岗;4、新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拟定职岗位对口的,培训内容中理论知识可适当减少,增加安全法规知识;5、新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统一由公司培训委员会组织安排集中学习,分配至工作岗位后由所在站区、工队进行日常适应性培训,试用期及见习期结束后经考试合格上岗。
第二十五条转岗人员培训1、转岗人员范围:不同工种转岗与同工种转岗人员。
2、不同工种转岗人员,指工种发生变化,并拟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
主要包括非行车岗位转行车岗位、行车岗位之间互转、行车岗位转非行车岗位和非行车岗位之间互转4种情况。
非行车岗位转行车岗位、行车岗位之间互转,培训内容按照原铁道部劳卫司颁发的《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规定,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个月,理论、安全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操作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
行车岗位转非行车岗位、非行车岗位之间互转,岗位培训内容、时间和具体组织形式由各部室及管理中心自定。
3、行车岗位同工种转岗,指工种没有发生变化,拟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主要指应用的设备及作业要求发生变化,培训时间原则不少于20天,理论、安全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操作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
4、不同工种间人员转岗,需从新工种学员期开始,6个月后可参加公司组织的定岗考试,行车岗位转非行车岗位和非行车岗位之间互转培训期间只发放基础工资;5、行车岗位同工种转岗,从新岗位初级工开始(原岗位也为初级工的,从学员开始),培训期间只发放基础工资;6、转岗人员教育培训,由新岗位管理人员负责完成。
第二十六条晋升人员培训1、人员范围为:同工种职名中由低职名晋升到高职名的人员;2、同系列晋升人员理论与操作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按照原铁道部劳卫司发布的《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规定的培训内容,增加与公司实际设备有关知识、规章制度和非正常情况下作业有关内容;3、同系列晋升人员集中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理论知识时间不少于15天,操作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4、需要到技能鉴定中心进行集中培训的,根据技能鉴定中心要求,进行相应科目、课时培训。
第二十七条返岗人员培训行车岗位人员,脱离原岗位6个月以内,各管理中心根据员工素质情况必须进行岗前培训;脱离原岗位时间在6个月以上,1年以下返原岗位的行车人员,理论、安全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半个月,操作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半个月,其岗前培训工作由管理中心负责,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人力资源部下达任职通知书;脱离原岗位1年以上,返岗工作,按“非行车岗位转行车岗位”要求培训。
非行车岗位人员,脱离原岗位6个月以内,经过一个月试用期后,可直接回到原岗位;脱离原岗位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根据岗位工作要求进行集中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5天,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人力资源部下达任职通知书。
返岗人员培训期间只发放基础工资。
第二十八条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包括:锅炉司炉人员、起重机械司机及各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