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出血的诊断要点:(一)诊断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急性发病和病情进展迅速,除伴随头痛、意识障碍外,还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
(二)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见出血改变。
早期CT检查即可显示密度增高,可确定出血的的大小、部位,出血周围水肿呈低密度改变,以排除非出血性疾病。
病情需要有条件时可作MRI检查。
小脑出血者应定期作CT检查,至少1周复查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复查,除注意血肿本身的变化外,应特别注意有无脑室对称性扩大等脑积水征象,以指导治疗。
(三)辅助检查1CT检查能诊断。
在没有条件时可进行腰椎穿刺协助诊断,但脑脊液正常者不能否定脑出血的诊断。
颅内压增高、脑干受压者禁忌腰椎穿刺。
2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应注意血液学、免疫学及颅内血管的检查,以确病因。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要点:(一)诊断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和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癫痫发作、颅神经损害特别是动眼神经麻痹,或轻偏瘫等局限性体征,若眼底检查发现玻璃体下出血即可诊断SAH..(二)辅助检查1脑脊液检查均匀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表现,起病一天后红细胞开始破坏,脑脊液逐步变黄,持续2—3周,故脑脊液黄变提示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可能。
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技术轻度增高。
2 影像学检查(1)CT检查:可以显示蛛网膜下腔、脑池、脑沟内高密度影影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继发性颅内血肿、脑室出血、脑积水、脑水肿、脑梗死等,颅底、鞍上池、侧裂等可见高密度影,在发病开始后5天内阳性率高。
MRI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实用价值没有CT高。
CT和MRI也可以排除非动脉瘤SAH的病因,如肿瘤或血管畸形等。
(2)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已广为应用,是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
可确定出血的病因、部位、性质,如动脉瘤、静脉瘤畸形及血管痉挛等。
MRA可在任何时候进行,DSA选择出血3天内后3周后进行为宜。
(三)鉴别诊断包括脑膜炎、偏头痛急性发作、高血压脑病、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颅内肿瘤等。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要点:(一)临床诊断TIA患者就医时多发作已过,因此,诊断只能依靠病史。
在对TIA患者作出临床诊断之后,应同时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已除外可以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的非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二)病因诊断1血液成分包括血常规、血沉、凝血象、血生化等。
有条件时可以作抗磷脂抗体以及凝血前状态检查,如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时间、血红蛋白电泳、血清电泳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
2心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必要时可作24小时心电检测,以了解心脏节律的变化,有条件时也可考虑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3供应脑的大动脉和脑动脉检查颈部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有条件和必要时可作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以及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DSA)检查。
4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是寻找可以导致脑血流量下降的因素,如低血压、脱水、心脏功能差、大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供血区血流量下降等。
(三)鉴别诊断TIA应与可以导致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的疾病相鉴别,如伴先兆是偏头痛、部分性癫痫、颅内结构性损伤(如肿瘤、血管畸形、慢性硬膜下血肿、巨动脉瘤等)、多发性硬化、迷路病变、代谢性疾病(如低血糖性发作、高钙血症、低钠血症等)、心理障碍等;发作性黑朦应与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相鉴别。
4.脑梗死的诊断要点(一)临床诊断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和体征。
(6)头部CT或MRI检查:可发现与症状和体征相一致的责任病灶。
影像学表现须符合缺血性改变。
(7)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正常2脑栓塞(1)急性发病,在数秒、数分钟内到达高峰。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大块栓塞时可伴有病侧头痛、恶心和呕吐。
偶有局部癫痫样表现。
(4)有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5)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血性,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死。
(6)栓子的来源可分心源性或非心源性。
(7)头部CT或MRI检查可发现梗死灶。
2腔隙性梗死(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可进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4)临床神经症状较轻。
(5)腰椎穿刺脑脊液(CSF)正常。
(二)病因诊断1病因检查(1)血液成分:包括血常规、血沉、凝血象、血生化等。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可适当的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如抗心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时间、血红蛋白电泳、血清电泳和同型(半)胱氨酸测定。
(2)心脏:首先可作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可作24小时心电监测心脏节律的变化,必要和有条件时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了解反常栓子的来。
(3)脑动脉和脑血流检查:可作颈部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MRV)等。
必要时可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4)血流动力学检查:寻找可以导致脑血流量下降的因素,如低血压、脱水、心功能差、大动脉狭窄或梗阻2全身情况检查心脏、血生化、血气、各种免疫指标、胸片即腹部B超等。
脑栓塞患者更应对心脏功能进行检查。
(三)鉴别诊断脑梗死需要与脑出血鉴别,特别是小量脑出血易于脑梗死混淆。
但由于头部CT的普遍应用,使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鉴别诊断已不再困难。
如患者意识障碍,则应与其他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如代谢性脑病、中毒等)5.急性病毒性脑膜炎诊断要点(四)诊断根据机型起病是全身性感染的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CSF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血细胞数不增高等,并排除其他病因的的脑膜炎,确诊需要CSF病原学检查。
本病为良性自限性病程,一般情况下无须进行病原学诊断。
(五)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外观无色清亮,细胞数多大(10—500)×10^6/L,也可高达1000×10^6/L,早期为多性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可轻度增高,糖正常。
急性肠道病毒感染可通过咽拭子、粪便等分离病毒,但临床实用价值不大,腮腺炎病毒交易分离,单纯疱疹病毒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困难。
PCR检查CSF病毒DNA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6.帕金森病的诊断要点(六)诊断中老年发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的帕金森综合症患者,若其呈单侧隐袭发病,缓慢发展,对左旋多巴治疗反映良好,临床上可以诊断为PD。
(七)实验室检查常无诊断价值,下列检查异常者可供参考:1脑脊液DA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 A)含量降低。
2基因检测少数家族性PD患者可能会发现突变基因。
3影像学检查常规CT或MRI可排除其他疾患,有鉴别诊断价值。
(八)鉴别诊断本病须与特发性震颤、其他病因的帕金森综合症进行鉴别。
7.多发性硬化的诊断要点(九)诊断原则1MRI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和其他辅助诊断手段,放射学和化验室检查包括MRI/CSF分析和VEP有辅助诊断价值;特别是MRI的辅助诊断价值,当临床表现单独不能诊断时,这些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
这些检查可提供不同类型的信息,其价值按所作的诊断情况而定。
每项检查都有各自的敏感性和特殊性。
2应强调客观的证实病变在时间和空间的散播性(多发性),以及排除其他临床表现相似的疾病,是诊断典型MS的根本。
3临床证据主要依据客观确定的临床体征。
但其本身不足以诊断MS。
靠纯临床证据诊断的MS,若病变在时间和空间(病变部位)上是分离的,仍属“可能MS”4更新或明确相关名词的定义(1) 发作:发作(恶化,复发)是指临床病理确定的炎性和脱髓鞘性质的MS病变的神经紊乱发作。
为一般临床诊断目的,发作定义为主观报告或客观发现的神经紊乱,持续时间不能少于24小时。
但应排除“假发作”,如因发热或感染所造成的症状恶化。
主观病史提供怀疑MS的线索,发现客观的病变方可诊断MS。
单次阵发性发作(如紧张性肌痉挛)不构成复发,但不少于24小时的多次发作则可诊断复发。
(2) 发作间隔时间:时间上,分割两次发作应从第1次发作开始时间到第2次发作开始的间隔时间至少为30天。
用以替代原POSER的不明确定义(从恢复开始的时间到第2次发作开始的时间)(十)辅助检查1MRI的诊断MS最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殊性。
(1)MRI:MRI为诊断MS可提供多发性部位和时间不同的病变。
为此目的至少需要符合下列标准,见表5-1、2、3、4表5-1MS病变的MRI诊断标准(采用Barkhof和Tintore)表5-2 MS病变在时间分布的不同(时间的的散布)MRI的诊断标准(2)CSF:可提供有关炎症和免疫紊乱的信息,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影像学表现不符合诊断标准时有助于诊断。
(3)VEP:可提供附加支持信息,特别在MRI的异常很少(如经行性脊髓病),或当MRI异常的特异性小时()如老年人有血管性危险因素,或异常的MRI 发现不符合MS的MRI特殊诊断标准)。
2 脑脊液分析(1)脑脊液分析(CSF)异常能为临床提供支持病变是免疫和炎症性质证据,特别是在影像学诊断标准不达标或临床表现不典型行时更适应用(2)CSF分析不能为病变的时间或空间散播性提供任何信息。
(3)为诊断MS,CSF异常的定义(等电聚焦点电泳最佳)为:1)存为寡克隆IgG带,与血清中存在的寡克隆IgG带的差数。
2)和(或)IgG指数增高:其计算方法为:脑脊液(CSF)Ig指数=(SF IgG/血清IgG)/(SF蛋白/血清白蛋白)其正常值小于0.73)淋巴细胞增高必须小于50/mm^3.(4)不同实验室的CSF分析质量不尽相同,不可靠的测定可导致不正确的诊断5VEP(1)典型的MS异常VEP表现为P100潜伏期延长,但波形保持完好。
(2)异常的VEP能为临床提供第二病变的客观依据,但只适用于临床上无视觉通路受累的情况。
(3)与MRI和CSF一样,VEP的检查质量和结果正确,以及专业化的解释至关重要。
(4)其他类型的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对诊断MS无任何帮助。
(三)诊断标准在排除诊断的基础上按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001年国际MS诊断组制订的McDonald诊断标准(方案)。
(二)鉴别诊断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应与急性播散新脑脊髓炎、血管性脑白质疏松症、单纯疱疹病毒脑炎、乃寄生虫病、脑血管炎以及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肺癌转移相鉴别。
8.急性脊髓炎诊断要点(一)诊断急性起病,迅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伤症状,病变平面以下深、浅感觉障碍、运动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二)脑脊液检查大多数患者脊髓腔通常,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10×10^6—1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0.5~1.0g/L),糖及氯化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