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消费者均衡
答: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①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是固定不变的,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是已知的,那么,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或者说,消费者应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即MU/P=λ,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

②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在一起说明消费者的均衡。

任何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用一定的收入购买商品时,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尽可能大的消费满足。

消费者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的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簇可以覆盖整个坐标平面。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

那么,当一个消费者面临一条既定的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时,只有既定的预算线和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此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P1X1+P2X2+…+P n X n=I
MU1/P1=MU2/P2=…=MU n/P n
2.边际收益产品
答: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时追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收益。

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与边际收益(MR)的乘积,即MRP=MP·MR。

由于边际物质产品递减,因而边际收益产品递减,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有两种形式:①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两条曲线按同一速度下降;②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一条倾斜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而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再重合,前者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边际收益产品反映了厂商增加一单位这种生产要素使用给它带来的收益。

厂商正是根据这一收益大小来决定它对该要素的需求量及价格。

在卖方垄断市场上,厂商根据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价格决定要素使用量,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就是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3.帕累托最优
答:(1)帕累托最优,又称帕累托最优状态,指当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该社会所处的一种理想状态。

该理论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并因此得名。

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

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
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2)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
①交换的最优状态,即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率;
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即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③生产和交换的最优状态,即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所有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分配也使社会成员总体福利最大。

4.个人收入
答:个人收入(PI)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NI)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等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

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收入:
①职工收入中有一部分要以社会保险费的形式上缴有关机构;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只有一部分利润才会以红利和股息形式分给个人。

②人们会以各种形式从政府那里得到转移支付,如退伍军人津贴、工人失业救济金、职工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

因此,个人收入的公式为: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且个人收
入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即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

5.资本-产量比率
答:资本-产量比率是指一定时期每生产单位货币产量所需求的资本存量的货币额。

V =K/Y,其中,V代表资本-产量比率,K代表一定时期的资本存量,Y代表一定时期的平均产量水平。

在加速数模型中,资本-产量比率就是加速数。

加速数原理是指收入变动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

当满足不存在闲置未用的过剩生产能力和资本-产量比率不变两个假定前提时,加速数原理的含义包括:①投资并不是产量(或收入)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②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产量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投资率较大幅度的变化;③若要保持增长率不至于下降,产量必须持续按一定比率增长。

在哈罗德模型中,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率二者之比。

6.无加速通胀失业率(NAIRU)
答:无加速通胀失业率(NAIRU)指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是一致的失业率水平。

当实际失业率低于无加速通胀失业率(NAIRU)时,预期通货膨胀率就会加速上升,实际通货膨胀也会上升,经济就过热。

无加速通胀失业率(NAIRU)与自然失业率描述的实际上是一个问题。

如果能够把实际失业率基本保持在无加速通胀失业率(NAIRU)或者是自然失业率水平上,就实现了充分就业的调控目标。

无加速通胀失业率(NAIRU)与自然失业率之间关键的差别在于微观基础不同,前者
决定于工人与厂商之间的力量对比,其微观基础是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后者意味着市场出清,其微观基础是劳动力市场均衡。

二、辨别和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最高限价将使得消费者获得好处。

答:错误。

理由如下:
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

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最高价格总是低于自由市场的均衡价格。

如图1所示,原先市场的均衡点为E,即均衡价格为P*,均衡数量为Q*。

P0为限制价格,P0<P*。

当价格为P0时,需求量为Q2,供给量为Q1,Q1<Q2,即市场供不应求,Q2-Q1就是实行最高限价后产品短缺的数量。

图1 最高限价
具体来说,最高限价将对消费者的影响有:
(1)最高限价造成了产品短缺,市场供不应求,消费者不得不排队抢购,或参与黑市交易。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又不得不采取配给的方法来分配产品,而对消费者来说,配
给制很可能是不公正的。

(2)生产者可能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

(3)从消费者福利的角度来说,产品短缺导致一部分原有消费者买不到商品。

对仍能买到商品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消费者剩余由于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了,其增加量为矩形面积A;对没有买到商品的原有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三角形面积B。

总体来说,市场上消费者剩余的变化量为A-B,其正负难以确定。

尤其当消费者需求缺乏弹性时,需求曲线相当陡峭,消费者对价格下降无法作出充分的回应,市场上消费者剩余的损失量B大于增加量A,这样最高限价就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因此,不能说最高限价将使得消费者获得好处。

2.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IS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

答:正确。

理由如下:
以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方程为例。

假设消费函数为c=α+βy,投资函数为i=e-dr,储蓄函数为s=y-c=-α+(1-β)y,且α、β、e、d等系数均为正数,且0<β<1。

如图2所示,A点在IS曲线右上方,对应产出为y0,利率为r1,产品市场供给S A=c +s=α+βy0-α+(1-β)y0,产品市场需求D A=c+i=α+βy0+e-dr1;B点在IS曲线上,对应产出为y0,利率为r0,产品市场供给S B=c+s=α+βy0-α+(1-β)y0,产品市场需求D B=c+i=α+βy0+e-dr0。

则:
①A、B两点产品市场供给相等,即S A=S B。

②r1>r0,则A点产品市场需求小于B点,即D B>D A。

③由于B点在IS曲线上,其产品市场供给等于产品市场需求,即S B=D B,则S A=S B =D B>D A,即A点产品市场供给大于产品市场需求,A点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