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七)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审判人员对争议的现场和物品等进 行勘验、检查所作的实况纪录。 民诉中对当事人争执的大型财物,被损坏的不动 产等,法院必须进行勘验,所作记录可以作为证 据。 在民诉中,常常会感到与案件有关的现场和物证。 不便或根本不可能拿到法庭,为了查明案情,弄 清事实真相,就要求审判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勘 察。
五、举证责任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于诉讼中所主张的案件 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同时在诉 讼结束时,如果案件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 应当由该当事人承担败诉或不利的后果的责任。 前一种责任一般称为主观的举证责任,或提供证 据的责任,后一种称为客观的举证责任或证明负 担。
2.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
按证据的来源,诉讼证据可以分为原始证 据和派生证据。原始证据是直接来源于案 件事实的证据,即通常所说的第一手材料。 派生证据也叫传来证据,是由原始证据派 生的证据,它不是由案件事实直接形成, 而是经过了一定的中间环节,也就是常所 说的第二手材料。
3.直接证据、间接证据
六、证据保全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 证据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起诉前或在对 证据进行调查前,依据申请人的申请或当 事人的请求,以及依职权对可能灭失或今 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予以固定和保存的行 为。
证据保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诉前证据保全,它 是指起诉前由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证据进行 保全的行为。也可以向公证机关申请,采用公证 的形式对证据进行保全。另一种诉讼证据保全, 就是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证据采取的固定和 保存行为,依据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4条规 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 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 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六)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受人民法院指派或聘请,对 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鉴定之后所提出的结论 性意见。 在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的用途也比较广泛,主 要有技术鉴定、医学鉴定、文书鉴定、会计鉴定、 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民诉法72条规定:鉴定 应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部门由人民 法院制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一)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 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这种物品之 所以称为书证,不仅因它的外观呈书面形式,而 更重要的是它记载或表示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事 实。从司法实践来看,书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 样的,有书写的、打印的,也有刻制的等;从书 证的载体上来看,有纸张、竹木、布料以及石块 等。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常见的有合同、文书、 票据、商标图案等等。
(二)物证 以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性能等证明案件事 实的物品,称为物证。 物证的种类很多,常见的物证包括所有权、使用 权有争议的物品,侵权纠纷中受到损坏的物品等。 应当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同一物品兼具物 证和书证的双重属性,即可作物证,又可作书证。
(三)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就是利用录像或录音磁带等反 映出的形象和印象,或以电子计算机储存 的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视听资料能够更直观,更逼真再现案件事 实的原始状态,可靠性较大,避免了其他 证据一些弊病。在民诉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举证责任倒置 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特殊类型案件中,将本 属于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转移给被告。 举证责任由主张事实者承担,这是举证责任 分担的一般原则。但在某些诉讼中,由于主 张事实的人客观上难以或无法提供证据,因 此,实体法作出举证责任倒置的例外规定。 即一方当事人对其主张的某一事实无需举证, 由对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是对举证责任分 担的例外规定。
第六,能否成为共同规律不同。前者,在不同法 系以及在不同诉讼模式的国家中存在着一定的差 别;后者,由于反映了诉讼的共同规律,在各国 则是相同的,即凡是以事实为根据作出裁判的国 家,在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都要依据 证明责任的归属对案件作出裁判。 提供证据责任和证明责任二者又是有联系的。首 先,证明责任是提供证据责任存在的原因。其次, 负担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总是负担着提供证据 的责任。最后,提供证据的活动直接影响着证明 责任。
(三)无需证明的事实 在民事诉讼中,有些事实虽是证明对象,但不需 要证明,就可以认为是真实的,这样的事实称作 不需要证明的事实。不需要证明的事实有: 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 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 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 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5、已为仲裁机构 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6、已为有效公证文 书所证明的事实。 上述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五)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向人民法院 所作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向法院陈述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 两个方面:一是有关案件事实的叙述,二是请求 人民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裁判的叙述。只有前者 能作为证据,后者不能作为证据。 当事人陈述的特点:真伪并存。当事人是案件客 观事实的经历者,其陈述可以揭示案件真实情况。 当事人是案件利害关系人,其陈述可能存在片面 性和虚假性。
四、证明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证明对象又称证明的客体。它是指证明主体 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对审理案件有重要意义的事 实。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起诉将提出一定的证 据,被告人进行答辩、反驳或者反诉时也要提出 一定的证据。这些证据的提出是为了证明自己的 主张,因此,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仅是一种手段, 是一种为了求得胜诉的手段。证明制度的目的在 于证明主体通过各种证据,以实现证明客体的确 定化和客观化。
(二)证明对象的范围 根据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 的证明对象的范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民事案件的事实 民事案件的事实,是指由民事实体法规定的发生、 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该类事实 具体包括:(1)产生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 的法律事实(2)变更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 的法律事实。(3)消灭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 系的法律事实。(4)妨碍当事人权利实现、义 务履行的法律事实。如无效合同,行为人丧失行 为能力,不可抗力事由等。
二、民事证据理论上的分类 1.本证与反证 按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事实的关系,诉讼证据 可以分为本证和反证。能够证明当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方所主 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称为本证。本证是一种肯 定性证据,它证明当事人一方所主张的事实是真 实的。 能够证明当事人一方所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证据, 称为反证,它是从反面否定或推翻对方当事人所 主张的事实。
(四)证人证言 证人,是指了解案件情况并受人民法院传 唤出庭作证的人。证人将其所了解的案件 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称为证人证 言。
证人证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证人证言 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提供证明。第二,证人证言 只包括能够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就案件事实所作的 陈述。第三,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靠性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证人作为自然人,对于案件的事 实的感知要受到主观和客观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 制。因此,证人证言可能有真有假,审判人员应 尽可能的结合其他证据对其进行印证,印证后无 误的,才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二)提供证据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区别与联系 提供证据责任与证明责任二者是有区别的:首先, 承担责任的原因不同。前者,一方面当事人不提 供证据证明所主张的事实,就可能承担不利的法 律后果;后者,承担责任的原因是诉讼中存在的 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现象,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 人必须为此承担证明责任。其次,承担责任的条 件不同。前者,只要当事人主张的案件事实需要 证明,提供证据的责任就产生了;后者,仅表现 为一种的潜在可能性责任。
(二)证据保全的条件 (1)证据有灭失的可能。如证人因衰老、疾病 有死亡的可能,将来作为证据的物品容易腐坏、 变质等。(2)证据将来有难以取得的可能。例 如,证人将要出国。虽然难以取得不等于无法取 得,但会影响案件的及时处理,甚至影响办案的 质量,因此应当及时保全。(3)证据的保全应 在开庭前进行。“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 日。”因此,证据保全也应在开庭前完成。上述 情况,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就可采取保全措施。 诸如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都可能成为保全的 对象。
第三,是否责任转移不同。前者随着提供证据的 活动进行,会出现转移的现象;后者,依据实体 法和程序法确定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后,则自始 至终由该当事人负担,不会随着提供证据活动的 进行而移位给对方当事人。第四,能否由双方当 事人负担不同。前者,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负担; 后者,只能由一方当事人负担。第五,能否预先 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不同。前者,无法预 先分配。后者,是在具体诉讼开始之前,由法律 和司法解释就预先分配好了,且完全不受提供证 据进程的影响。
2.外国法律和地方性法规 一般来讲,法律和法规是无需进行证明的,但是, 对于在特殊情况下外国法律和地方性应作为证明 对象,特别是在涉外民事诉讼中,如果当事人要 求援引某国法律来解决纠纷时,该项外国法律应 作为证明的对象。另外,由于我国地域广泛,地 方性法规较多,审判人员不可能全部了解和掌握, 因此,诉讼中如涉及到地方性法规时,有时也会 成为诉讼证明对象。
以单独一个诉讼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反 映程度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 和间接证据。 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 据,是直接证据。 不能单独直接说明案件主要事实而必须与 其他证据联系起来才能说明案件主要事实 的证据,是间接证据。
三、 民事证据的种类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证据有七种,刑诉42 条规定七种: (1)物证、书证 (1)书证 (2)证人证言 (2)物证 (3)被害人陈述 (3)视听资料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4)证人证言 (5)鉴定结论 (5)当事人陈述 (6)勘验、检查笔录 (6)鉴定结论 (7) 视听资料 (7)勘验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