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董晓宁
2012年8月,我参加了中学数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的学习活动,培训使我更深一层领悟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使我认识到了作为新教材的一名数学老师身上责任的重要性。
不仅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主讲人的讲解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令人耳目一新。
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因此,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标准还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
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精通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
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
还原数学的本色,使得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编排更加科学合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编排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理念,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删除了许多被认为偏繁、偏难的陈旧内容。
有某些内容减少了概念的阐述,这样反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代数部分,删除了能对含有较大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
图形与几何部分,删除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等内容。
统计与概念部分删除了会计算极差,会画频数折线图等,大大的降低了难度要求。
增加的内容一是必学内容二是选学内容。
代数部分增加了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
达式等。
图形与几何增加了会比较线段大小;了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线段平行等。
选学内容增加了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等。
选学内容的设置,是希望为一些有兴趣,有能力、有愿望的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
三、教学中教师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
由原来教师的教本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欢。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
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四、初中数学“新教材”使课堂活跃起来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
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
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学会学习。
数学技能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意志力得到培养、自信心不断发展、科学精神逐渐形成。
这些部分思源学校做的比较好,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交流,我受益匪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了解决的方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有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