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阅读下面一组漫画。
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有①家庭教育会潜行默化地影响孩子成长②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生活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过程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某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争做文明学子”主题班会活动。
班主任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采取提问、竞赛等方式,带领同学们重温了中国梦、学习共和国功勋人物、创建文明城市的相关内容。
开展该项活动有利于①发挥优秀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②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③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④提高学生抵御各种外来文化影响的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会以各种形式扫墓祭祖。
现在,清明节由缅怀先祖发展到缅怀那些为新中国诞生和祖国繁荣昌盛献出生命的先烈。
2020年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为表达全国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我国在这一天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材料体现了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内涵,其具体特征又因时而变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校教育。
这表明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5、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该诗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③不要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④摒弃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灵性来源于用心用情去感受生活,并激发出创作的欲望和对音乐的热爱。
《心远天高》这首反映“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歌曲,就是从生活深井中挖出来的一捧清泉。
这对艺术创作的启示有①艺术创作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②艺术创作来源于灵感,需要灵性、灵气、灵魂三者有机结合③艺术创作者的才情迸发需要从深厚的生活中汲取文化养分④传承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百鸟朝凤》是流传于鲁、豫、皖等地的优秀民间唢呐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鸟鸣之声,所以得名。
电影《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新老两代唢呐艺人在面对传统艺术即将消亡以及传承民间技艺的故事,面对即将消逝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探索文化的统一②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传递人类人文情怀③尊重社会历史现实,勇于放弃传统束缚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8、达尔文提出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说明整个生物界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也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在于自然界本身。
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之一。
这表明A.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是一门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学D.哲学以具体科学为研究对象对具体科学提供研究方案9、《百喻经》有这样一则故事:“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为不美;熬而食之为美。
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
便熬而种之。
永无生理。
”材料中的愚人①没有正确处理哲学的基本问题②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③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④未能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10、“我们谈哲学不是炫技,也不是做梦,而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包括思想上的现实问题,解决我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
”上述观点意在强调①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正确对待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③哲学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④哲学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具体方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2019年12月26日,今年全球范围内最后一次日环食精彩上演。
对此,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就作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A.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C.事物是相对静止还是绝对运动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12、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一论述揭示了①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②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水岭③旧唯物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最终在历史领域陷入不可知论④各种(包括荒谬)理论都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某部国产网络剧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创作初衷,在虚构的紧凑剧情中“努力还原大唐的一天”。
该剧融入很多有据可查的历史人物,在服饰、化妆、道具、置景等诸多细节上“原汁原味”呈现了唐朝的真实生活,以至观众相信该故事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由此可见,在电视剧创作中①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主动创造性②人们可以根据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意识的对象③意识可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客观事物④意识的反映方式能决定意识内容的真实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国际知名的《科学》杂志披露了一项关于人类睡眠的最新研究成果:当人类睡着后,血液会周期性地流出大脑,脑脊液随即进入,对大脑里β淀粉样蛋白等代谢副产品进行清除。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人一觉醒来,会感到头脑清爽,而熬夜、失眠则让人头脑昏沉。
该研究进一步佐证了①人脑这一高度复杂的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穷尽对事物的认识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思维运动的主体是人,其规律是可以被人发明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最新研究显示,当我们压力大时就喜欢吃辣味食物,这是因为辣椒中的辣椒素能刺激口腔神经末梢,大脑便释放出可以使人偷快的物质----内啡肽。
香蕉中富含的镁元素,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这些研究①是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进行的②从侧面证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③说明没有反映对象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④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7、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上述材料表明: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②人们可以随意创造细胞生长的规律,使之造福人类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④尊重客观规律是保证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最早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断传染源,控制疫情。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的认识论有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19、2019年4月,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张黑洞照片诞生。
科学家通过分布全球的8个观测点组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历时10余年,成功“捕获"黑洞影像,使10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得到了实验验证。
这说明①对黑洞的深入认识验证了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②对黑洞的认识已实现从假想到本质规律的飞跃③科学实验活动的内容和水平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许多人认为城市洒水车晴天作业是正常的,雨天作业则是“浪费资源”。
“多此一举”“纯属作秀”。
但有环卫部门回应,其实洒水车一直都是晴、雨两用的。
晴天,主要是为了降尘、降温,增加空气湿度,提高空气清洁度;雨天,洒水车会利用雨势冲洗掉路面上的顽渍,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菌的滋生。
这说明①雨天洒水是否属于浪费取决于人们“信”与“不信”②眼见不一定为实,只有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③人们的认识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④要善于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
这一判断蕴含的哲学观点有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认识的不断完善推动着实践的不断深化④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18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大陆之前,认为天鹅只有白色品种,因为他们只见过白色的天鹅。
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黑色的天鹅。
一只黑天鹅突然间就推翻了人们久远以来的固有结论,从而引发了对认知本身的反思。
上述材料说明①得到多数认识主体认同的判断才具有真理性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③同一事物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④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3、“过失,是种奇怪的东西,在别人身上就会放大,在自己身上就会缩小”,此观点揭示的哲理是A.人们对过失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B.过失是人的主观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可大可小C.过失是客观的、复杂的,其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D.受主观因素的限制,人们对过失的看法会因人而异24、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中国价值观,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