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臭氧的危害及安全操作标准版本

臭氧的危害及安全操作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053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臭氧的危害及安全操作
标准版本
臭氧的危害及安全操作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分子式:O₃
分子量:48.0
CAS:10028-15-6、
化学类别:氧的同素异构体
一、物化性质
不稳定的蓝色气体,有刺激性臭味。

具有强氧化性,可在任何温度下分解成氧。

液态臭氧呈深蓝色,
固态的呈紫黑色,在室温下会慢慢分解;不溶于水,助燃。

二、危险性
⒈不燃,但可促进其它物质燃烧;受热或与易燃物质接触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该物质为强氧化剂,与可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剧烈反应。

与醇类、芳香烃、醚和橡胶反应,与醇烯类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加热可能引起剧烈的燃烧或爆炸。

受热时,该物质分解生成氧气,引起火灾和爆炸危险。

浸蚀金和铂以外的金属。

⒉刺激呼吸道和眼睛,主要通过吸入进入人体。

吸入该物质可能引起肺水肿;短时间低浓度吸人体表
现出口腔、咽喉干燥、胸骨下紧束感、咳嗽、咳粘痰、胸痛、嗜睡感、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乏力、睡眠不安等。

接触液体可能引起冻伤;长期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甚至发生肺硬化、肺气肿等。

⒊可能对环境有害。

三、主要用途
常用于水的消毒和空气的臭氧化,用作抗微生物剂、水的消毒剂、废水处理剂。

在化学工业中,用作强氧化剂。

四、安全操作指南
⒈包装
臭氧包装上应加贴化学品安全标签,标签的编写应符合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9-1999)。

⒉运输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运输时运输车辆手续证件齐全,符合国家标准或法律法规对安全的要求;运输和押送人员应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的培训,要了解所运载危险品的性质、危害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⒊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⒋使用
臭氧已广泛应用在以下几个领域:餐饮业食具炊具消毒洗涤、饮料业瓶具消毒洗涤、食品加工业杀菌保鲜、自来水处理、养殖业河川水源改善处理、室内空气净化(特别是车船仓等密闭空间),及家庭用来清洗蔬菜瓜果的农药残毒、居室环境清洁、饮用水质处理、吸氧保健养生、美容等。

作为消毒剂使用时,消毒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①避免吸入、食入,要戴口罩和护目镜,要戴橡皮胶手套,以免损伤皮肤,穿防护服;②消毒所用衣物应当单独清洗;③工作过程中禁止饮食、吸烟;工作完毕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五、应急处置
⒈火灾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⒉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稀释泄漏蒸气,切勿将水直接喷射
在液体上。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⒊急救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去衣服,并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数分钟,如果可能摘掉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六、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通风,局部排气或呼吸防护。

眼睛防护:戴面罩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手防护:戴保温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不得进食和饮水。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