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乡的风土人情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网上搜索是学生在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虑到让学生以自己的兴趣和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家乡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 上搜索信息。
以查找“彭城的来历”为主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
通过去了解自己家乡名称的来历,自己搜索方法学习,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家乡徐州”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
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3、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使学生能够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
教学重难点: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习惯;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1、将班级学生按不同学生分为5组,在组建小组时,根据小组成员异质、互补的原则,尽量保证小组内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
2、在学生机相应的目录下,建立以小组名命名的文件夹,供学生使用。
3、准备教学ppt课件,用于上课展示与本节所学相关知识。
4、有关家乡徐州的一些图片、知识用于课上引导展示。
准备好课上学生自学使用的“学习材料”文件,存放到学生的文件夹内。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提问导入)
其实我们的家乡徐州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方,无论是从历史文化还是所处的地理位置,都会让我们感到自豪与骄傲,那么你知道我们徐州究竟有哪些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风土人情,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想了解一下徐州人文风情及景点信息大家想一想有哪些方法呢?(请学生回答)
很不错,同学们想到了好几种获取家乡徐州的信息的方法,其中通过网络查找信息成了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可是网络信息量太大了,如何快速、准确地在互联网上查找到我们所需的信息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知道互联网中的信息太多了,查找信息就好比大海捞针,没有好的方法是不行的,大家通常是怎么查找网络信息的呢?(请学生回答)
很好,有许多同学说到了百度、谷歌,那么大家知道这类网站的专业术语叫什么吗?
对了,它们的专业术语叫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打开目录文件中“了解搜索引擎”,进行自学小组内讨论,了解搜索引擎的基础知识,并完成几个测试题。
点名邀请学生回答习题,巩固搜索引擎基础知识。
)通过自学,同学们已经对搜索引擎的基础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们通过“百度”,结合实例和大家一起学习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1、基本搜索───确定类型,选取关键词
查询有关“彭祖”的信息。
如果让你查找,你会怎么做?(提问)
与学生一起分析:首先对要查询的信息进行准确定位,确定要找的信息是彭祖的图片、介绍、养生等,准确定位后,再选择对应查找类型,最后筛选关键字输入后进行查找。
(演示操作过程)
2、关键字的筛选与使用
查询“楚汉相争小故事”。
思考并回答此例的关键字是什么?(提问)
关键词可以有多个吗?如果可以输入时有什么要求呢?(提问)
此例的关键词可以是“楚汉林争”,或查找与“刘邦”和“项羽”同时有关的信息,当我们要使用多关键字进行搜索时,各个关键字之间需用空格分开,起到并且的意思,不需要使用符号"AND"或"+"。
百度会提供符合您全部查询条件的资料,并把最相关的网页排在前列。
(演示操作过程)
3、并行搜索
要查询“名医货华佗”或“曹操”的相关信息。
使用“A|B”来搜索“或者包含词语A,或者包含词语B”的网页。
无须分两次查询,只要输入 [名医货华佗|曹操] 搜索即可。
百度会提供跟“|”前后任何字词相关的资料,并把最相关的网页排在前列。
(演示操作过程)
4、减除无关资料
要搜寻关于“徐州抗战事件”,但不含“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资料。
有时候,排除含有某些词语的资料有利于缩小查询范围。
百度支持“-”功能,用于有目的地删除某些无关网页,但减号之前必须留一空格。
可使用如下查询:[徐州抗战事件–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演示操作过程)。
四、自主学习搜索
知道这些小知识了,那我们就去用用这些小知识去练习练习,看看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地方更让我们感到骄傲的。
首先让我们去搜索一下我们“大彭国的故事”(学生自主搜索老师给予指导)。
1、请同学们利用学习搜索引擎的方法后来搜索大彭国的故事,
(各小组内部,可进行交流讨论,小组长可以进行组间交流。
全场巡视,各别指导,调控课堂气氛,教师演示讲解不足之处。
)
2、在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搜索技巧来提高我们的信息获取的效率。
那下边请同学们学习各小组文件夹中看看有哪些搜索引擎的技巧。
(全场巡视,各别指导,调控课堂气氛,要求同学们利用技巧进行尝试性操作,请同学总结使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
3、展示一个有关于“徐州_百度百科.htm”的网页提问:怎样将这个网页完整保存下来?如果只想保存“徐州_百度百科”的图片呢?请同学们自学小组文件夹中的知识后进行尝试性操作来完成任务。
(提示:网页保存的三种不同类型。
教师巡视指导,调控课堂气氛。
广播讲解学生反馈操作
中遇到的集中问题。
请同学演示下载网页和图片的操作,补充讲解网页另存为的几种保存类型及下载后生成的文件的内容。
)
4、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小组之间共同去完成各小组喜欢的一面,去自主搜索感兴趣的东西,再各小组相互评说。
1、提示:题目小组讨论自定。
(建议:彭祖文化、淮海战役、两汉文化、徐州十大历史名人、世界上最大陆战博物馆、世界最大岩体壁画介绍等)小组成员可进行分工操作,共同完成。
2、在学生制用过程中,低音播放2首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提醒学生歌曲播放完毕,搜索结束。
3、全场巡视,各别指导,调控课堂气氛。
五、本课小结
尽管查找网络信息就好比“大海捞针”,但只要找对工具和使用好方法我们就能事半功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网海捞针”的工具搜索引擎也学习了它的使用方法,希望今天所学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先自学后操作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本节课教学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班学生围绕着多个真实的情境学习任务通过自主探究、教师启发指导、学习小组中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认同,从而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热情,规范了学生的上网行为,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由于学习是由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控制的,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特点,比如,哪些网站的速度较慢,哪些内容丰富些等,指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与解决问题最直接相关的信息上,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最准确的信息。
面对因特网上随手可得的资料,要培养学生树立客观、批判的态度。
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因特网上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有偏见的,因此教师有责任鼓励学生以严谨、批判的态度浏览、查询因特网上的信息。
这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不一,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的任务,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小助手,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学。
这样,慢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
在练习题的挑选上可能还要再进行一些衡量和筛选,以使其更有针对性。
这节课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运用因特网浏览、搜集信息的能力。
我坚信,只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目地、有计划地对学生的上网行为加以引导,学生一定会真正将因特网作为其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知识资源,并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