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概论》期末考试题A卷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审计的本质特征是(B )。
A.公正性B.独立性C.权威性D.真实性2.( D)是指从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含性能来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
A. 环境证据B.加工证据C.书面证据D.实物证据3.绩效审计属于(C )。
A.财政财务审计B.财经法纪审计C.经济效益审计D.经济责任审计4.(D )不属于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
A.验资B.审计业务C.会计咨询业务D.会计监督5.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通常有文字描述法、流程图法和( C )。
A.审阅法 B. 顺查法C.调查表法 D.核对法5.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A )中进行。
A.准备阶段B.实施阶段C.终结阶段D.后续阶段6.审计人员对存货盘点进行监督,取得盘点记录是证明实物的( B)。
A.外部证据B.直接证据C.间接证据D.环境证据7.审计人员进行肯定式函证时,如果没有收到回函( D )A.应进行分析性复核B.应另选样本函证C.应放弃对该项会计记录的审定D.应实施替代程序7.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计算、比较、分析、调查异常变动及其原因的取证方法为( C )A.比较法B.计算法C.分析性复核法D.检查法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存货实质性测试内容的是( D )A.存货的实地盘点B.存货计价的测试C.购销业务的年度截止测试D.存货的分析性复核9.在社会审计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中,不属于审计人员审计责任的是( A )A.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B.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C.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D.保证审计报告的合法性10.拒绝表示意见与保留意见的区别在于被审计单位( D )A.拒绝进行调整的金额的大小B.不符合一贯性原则的严重程度C.所负会计责任的严重程度D.限制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的大小10.审计产生于( C )的需要。
A.查错防弊 B.经济监督C.公证 D.提供审计信息二、多选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设置审计机构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BD )A.强制性B.独立性C.系统性D.权威性2.民间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具体包括(BCD )。
A.科学原则B.独立原则C.公正原则D.客观原则3.审计要保持其独立性,必须做到( ABCD )A.取证独立B.组织独立C.工作独立D.经济独立4.审计人员对被审事项合法、合规性评价有( ABC)等依据。
A.法律B.法规C.制度D.法理5.组成我国社会审计准则的主要层次是( ABD )A.独立审计基本准则B.独立审计具体准则C.独立审计报告准则D.独立审计实务公告6.审计人员可不进行符合性测试程序,而直接转入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情况有( ABC )A.内部控制不存在B.内部控制未有效运行C.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D.内部控制拟予信赖7.下列审计方法中属审计技术方法的是( CD )A.详查法B.抽查法C.审阅法D.观察法8.以下属于对外投资审计目标的应是( ABCD )A.存在性B.完整性C.所有性D.计价适当性9.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 )A.产生的基础不同 B.方法不同C.工作程序不同 D.职能不同10.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ABD )。
A.经济鉴证 B.经济监督C.经济管理 D.经济评价10.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主要包括( BCD )。
A.核对法 B.盘存法C.调节法 D.观察法三、判断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合法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报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3.调节法只包括对未达账项的调节。
(× )4.经济效益审计只能由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
( × )5.民间审计人员对执业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责任。
( √ )6.审计通知书是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
(× )7.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与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的审计程序完全相同。
( × )8.所有者权益审计,一般采用详查的方式,以确保企业投资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9.审计计划的修订补充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10.会计报表严重歪曲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被审计单位拒绝进行调整时,应出具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 )四、名词解释(共5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内部控制制度:指为了保护具有组织结构的经济主体的资产完整保证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经营方针的贯彻实施,在经济主体的内部建立或采用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程序和行为准则。
2、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合法性、一惯性的一切资料。
3、符合性测试: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4、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做出审计结论的书面文件。
5、期后事项:指会计报表日与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期间发生的以及审计外勤工作结束日到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
6.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包括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以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7.内部审计8.分析性复核9.抽样审计10.不相容职责五、简答题(共3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1.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管理建议书与审计报告有何区别?答:1.对象不同。
管理建议书与审计报告是同一委托项目的不同结果,管理建议书是针对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提出的;审计报告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提出的。
2.责任不同。
管理建议书可以提出,也可以不提出,是一种非法定业务。
审计报告是针对会计报表提出的,是必须出具的,是法定业务,具有法定责任。
3.影响程序不同。
管理建议书仅提供给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供内部参考,不对外报送,影响面小,而审计报告要想外报送,影响大。
3.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如何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核?4.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审计证据的关系?5.什么是审计重要性?有何意义和特点?6.审计证据的特点有哪些?六、综合题(共2题,共计20分)1.审计人员对某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审计时,有下列客户被考虑作为函证对象:要求:(1)从上面客户中应选择哪两家最主要的客户作为函证对象?并说明理由。
(2)如果函证结果发现差异,审计人员应采取哪些主要的审计程序?2.2003年6月30日某审计局对某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在检查现金管理时,发现该单位现金日记账余额为5676元。
库存现金实点数额290.00元:另外,有职工王某借2 000元:还有2 000元是为其他单位垫付的,经手人写一借条。
(要求)编制库存现金情况表并指出该单位在库存现金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请提出审计意见。
库存现金情况表答案如下1.答:(1)应选择C、E两个公司作为函证对象。
函证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C公司的销货虽然只有80 000,但应收账款年末与年初没有变化,仍为220 000元,有可能是有争议的货款,金额较大。
E公司的应收账款由年初的70 000元增加到年未的350 000元,增幅大而且金额也较大。
(2)当函证结果发现差异时,审计人员应查明原因,如果属于错报和漏报等就应估计应收账款总额中可能出现的累计差错,并判断是否应扩大函证范围。
2.答:(1)根据库存现金的清查结果,审计人员编制该单位库存现金情况表如下:库存现金情况表(2)该单位在库存现金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A.现金账实不符。
审查目账面结存额5 676元,而实际库存现金4 290元,短缺现金1386元。
B.白条抵库。
出纳员以白条借给职工王XX,并为其他单位垫付现金。
C.审批手续不健全。
出纳员未经领导批准,擅自出借现金,严重地违反货币资金管理条例。
审计意见:A.应查明现金短缺的原因,并追究出纳员的责任。
B.立即催收出借垫付的现金,及时收回交库。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