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设计主传动系设计解析
2.3.2 主传动系分类和传动方式 (一)主传动系分类:可按不同特征分类
1.按驱动主运动的电动机类型: 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
2.按传动装置类型:机械传动装置、液压传动 装置、电气传动装置及其组合;
3.按变速的连续性:★ 无级变速传动、有级(分级)变速传动
(1)无级变速传动: 在一定速度(或转速)范围内能连续、任意改变 速度 (或转速)。
(1)确定变速组的个数和传动副数 可采用双联、三联、或四联滑移齿轮变速组。
(2)确定传动顺序方案:各变速组在传动链中先后顺序。 一般根据传动副“前多后少”原则; 结构或使用上特殊要求可采用其它传动顺序方案。
(3)确定扩大顺序方案: 各变速组的级比指数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 一般根据变速组的“扩大顺序与传动顺序相一致” 原则; 采用其它扩大顺序方案,应进行分析比较。
22
62
X1 P0 3
P1 2
60
R2
uc1 uc2
301.416 X2(P21)
18
72
X2P0P16
P2 2
R n R 0 R 1 R 2 R j 1 .42 1 1 .43 1 1 .46 1 n n m m a i1 n 3 x.5 4 1 4 05 0
2.齿轮变速组传动比和变速范围限制
③电气无级变速器 采用直流或交流调速电动机来实现变速。主要用于数控机床、精密和大型机床。可 以与机械分级变速装置串联使用。
◆直流调速电动机——采用调压和调磁方式来得到主轴所需要的转速: 恒功率调速段——额定转速到最高转速之间是用调节磁场的方式实现调速; 恒转矩调速段——最低转速到额定转速之间是用调节电枢电压的方式实现调速。
◆交流调速电动机——通常采用变频调速方式进行调速。调速性能好、效率高,调速范围 宽,结构上无电刷和换向器。
(2)有级变速传动通用机床 在若干固定速度(或转速)级内不连续变速。
①传递功率大; ②变速范围大; ③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 ④有速度损失,传动平稳性↓。
◆实现有级变速的装置或机构 ①滑移齿轮变速:多采用双联和三联滑移齿轮 。
③多速电动机变速: 双速或三速交流异步电动机实现变速。
◆能在运转中变速; ◆变速箱结构简单; ◆在高、低速时输出功率不同,按低速小功率选用电动机,高速大功率不能完全发挥能力; ◆体积大,价格高。
④离合器变速: ◆牙嵌式离合器或齿轮式离合器
变速机构为斜齿、人字型圆柱齿轮或重型机床的传动齿轮大而重用。 ◇结构简单,轴向尺寸小; ◇不打滑,传动比准确; ◇能传递较大转矩; ◇不能在运转中变速。
Z ( P a ) X a ( P b ) X b ( P c ) X c ( P i) X i
结构式与转速图的区别: ① 转速图表达变速特性更具体、完整,转
速和传动比是绝对值; ② 结构式表达变速特性较简单、直观,转
速和传动比是相对数值;
(二)变速组变速范围和极限传动比 1.变速组的变速范围: 变速组中最大传动比与最小传动比的比值,
※级比指数规律:→基型变速系统变速规律
◇基本组的级比指数
(且必须为1);
◇任一扩大组的级比指数
, X 0, 1
且
Xi 1
i 1,2
Xi P0P 1P2..P i.1
2.结构式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传动系统的传动关系。
◆ 作用: 主轴转速级数;各变速组的传动副数; 各变速组级比指数;传动顺序。
◆ 一般表达式:
分离传动主变速传动系统图
2.3.3 有级(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的设计 拟定结构式、转速图
确定各传动副的传动比 确定带轮直径、齿轮齿数 布置、排列齿轮——绘制传动系统图
(一)拟定转速图和结构式 1.转速图(三线一点图)
分析和设计分级主传动系统的工具。 ◆作用: 传动轴数目及传动轴之间的传递关系; 主轴的各级转速值及其传动路线; 各传动轴的转速分级和转速值; 各传动副的传动比。
◇对传动比限制
☆降速传动:
→避免从动齿轮过大,增加箱体径向尺寸;
u 14 ☆升速传动:
min
直齿轮→避免扩大传动误差,减少振动和噪声;
斜齿轮→避免扩大传动误差,减少振动和噪声。
umax 2 umax2.5
◇ 对变速组变速范围限制 →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
Rj
R jX j(p j 1 )p 0 p 1 p 2 p j 1 (p j 1 ) 2 0 ~ .2 2 .5 5 8 ~ 10
◆片式摩擦离合器:用于自动或半自动机床。 ◇可实现运转中变速,接合平稳,冲击小; ◇结构较复杂,摩擦片间有相对滑动,发热较大。
(二)主传动系的传动方式 1.集中传动方式 主传动系的全部传动和变速机构集中装在同一个主轴箱内。→普通精度的通用机床 ☆结构紧凑,便于实现集中操作; ☆箱体数量少,安装、调整方便; ☆传动件的振动和发热直接影响主轴的工作精 度,↓加工质量。
(三)主变速传动系设计的一般原则 →减小传动件结构尺寸
主传传 递动功系率属一T 于定恒时 功,9 率↑传传动动5 件。转n P 5 速c, 0↓传9递转5矩, 5 ↓结P n 构E 0 c件尺(寸N 。m )
1.变速组传动副“前多后少” 原则 主变速系统从电机→主轴总趋势为降速传动,传动链前面的转速较高,当传递功率一
12312326
12322126
二种12级转速的转速图
3.变速组的降速要“前慢后快”的原则
u u u ◇保证中间轴有适当高的转速,当传递功率一 a min b min c min 定, T↓,↓传动件的尺寸;
◇中间轴最高转速≤电机转速, →振动、发热、噪声。
(四)结构式与转速图拟定 1.结构式拟定
ua3
24 1 1
48 1.412 2
② 一个主动转速点引出的传动线数目表示该变速 组不同传动比的传动副数。
③ 两条传动轴格线间相互平行的传动线表示同一 传动副的传动比。
◆变速规律(级比指数规律) ☆基型变速系统(常规变速传动系统): 以单速电动机驱动,由若干个变速组串联起来的、 使主轴得到既不重复又排列均匀的等比数列的变速 系统。 ☆变速组的级比: 变速组中相邻两传动比比值(大于1); ☆级比指数: 级比值的指数,即组内相邻两传动线拉开格数。
(4)检验最后扩大组的变速范围
(5)写出结构式
R 8~ 10 X j(p j 1 )
p 0p 1p 2 (p j 1 )
j
2.转速图拟定 ◇确定V带传动∶Ⅰ轴转速不能过低(结构尺寸);
Ⅰ轴转速不能过高(振动、噪声)。 ◇画转速图格线∶传动轴格线、转速格线、转速点。 ◇分配传动比∶
①传动线的高差表明传动比的数值。 ■传动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传动比的大小:
水平传动线─等速传动,1; 向下方倾斜的传动线─降速传动,u<1; 向上方倾斜的传动线─升速传动,u>1。
■ 传动比数值用传动线的高差来表示(从动转速点与 主动转速点相差格数):
36 1
ua1 3610
30 1 1
ua2
42 1.41
定时,↑传动件转速 ,↓传递转矩,↓结构件尺寸。
p a p b p c p j
2.传动顺序与扩大顺序相一致原则 →变速组传动线“前紧后松”或“前密后疏” 传动顺序依次为基本组、第一扩大组、第二 扩大组、……,↑中间轴转速。
例如:
图(a)
图(b)
传递同转矩X ,0( b)X 结1 构 尺寸X 大2 。 X j
X1 3
第一扩大组:
在基本组基础上,该变速组起到第一次扩大变速作用。
□第一扩大变速特性:
级比指数等于基本组传动副 数 动副数。
,相邻两条传动线拉开的格数,等于基本组的传
X1 P0
③第二扩大组的变速特性
变速组c 级比
级比指数
uc1
6022
30
uc2
18 72
(二)组成
动力源 定比传动机构
变速装置 主轴部件 开停装置 制动装置 换向装置 操纵机构 润滑和密封装置
箱体
齿轮变速机构
多速电动机变 速 、离合器变速
机械无极变速 液压无极变速
滑移齿轮 交换齿轮
(三)主传动系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使用性能要求 2.传递动力要求 3.工作性能要求 4.经济性的要求 5.调整维修方便;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加工和装配。
机床设计主传动系设计解析
1
2.3 机床主传动系设计
2.3.1 主传动系统功用、组成及设计要求 2.3.2 主传动系分类和传动方式 2.3.3 有级变速主传动系的设计 2.3.4 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的设计
2.3.1 主传动系统功用、组成及设计要求 (一)功用 实现机床主运动,属于外联系传动链。
1.动力源→执行件(主轴、工作台); 2.保证执行件具有一定的转速或速度和足够的转速范围; 3.实现主运动的开停、变速、换向和制动。
如图所示:将传动系统中的三个变速组,按 运动顺序分别称为变速组a、b、c: ①基本组变速特性 变速组a:三个传动比是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即
ua1
361 36
1
0
30 1 1
ua2
42 1.41
ua3
24 1 1
48 1.412 2
使Ⅱ轴得到三级转速(355、500、710)均相差一格,
在其它变速组不改变传动比的条件下,使主轴得到三级
特点: ◆变速范围大,变速级数多; ◆变速方便又节省时间; ◆在较大的变速范围内可传递较大功率和转矩; ◆不工作的齿轮不啮合,空载功率损失较小; ◆变速结构较复杂; ◆采用直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传动平稳性差; ◆不能在运转中变速。
②交换齿轮变速 ◆结构简单,不用操纵机构; ◆轴向尺寸小,变速箱结构紧凑; ◆主动、被动齿轮对调使用,齿轮数量少; ◆更换齿轮费时费力; ◆装于悬臂轴端、箱体外,刚性差,润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