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习题及答案1作者: L . K ~已被分享16次评论(0)复制链接.单项选择题:1、绝对利益论和相对利益论都是一种主张()的传统理论。
A.自由贸易B.保护贸易C.国家干预D.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相结合2 、绝对利益论提出的国际分工基础是各国间()的差异。
A.比较成本B.绝对成本C.要素禀赋D.要素组合比例3 、在相对利益论中,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的基础是各国()的差异。
A.产品比较优势B.产品垄断优势C.产品密集程度D.产品保护程度4、提出比较优势论的是经济学家()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和俄林D.海默和金德尔伯格5、根据比较利益论假定A、B两国生产X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人劳动一年,生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人劳动一年,则()。
A. B国同时生产X、Y 产品,A国不生产B. A国生产Y 产品,B国生产X产品C. A国生产X产品,B国生产Y产品D. A国同时生产X、Y 产品, B国不生产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一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则该国应()。
A.生产并出口资本资本密集型产品B.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C.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D.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7、根据H—O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
A.逐渐增大B.趋向一致C.保持不变D.呈不规则变化8、里昂惕夫反论说明了()与()存在的矛盾。
A.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B. 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C.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D. 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9、根据海默--金德尔伯格模型,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时必须具备()A.产品的比较优势B.产品的绝对优势C.垄断优势D.要素禀赋优势10、“顺国际分工的国际互补”要求对外直接投资以()为起点。
A.绝对劣势产业B. 比较劣势产业C. 绝对优势产业D. 比较优势产业11、如果跨国公司将一般市场交易导致的外部经济性变成内部化,那么它就可以获得()。
A.所有权优势B.内部化优势C.区位优势D.垄断优势12、当跨国公司具备所有权优势但缺乏区位优势时,该公司会采用()方式进行对外扩张。
A.对外投资B.技术转让C.出口贸易D.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13、技术差距论认为,贸易的可能性来自于()与()之间构成的时间差。
A.掌握差距,摹仿差距B.需求差距,反应差距C.反应差距,掌握差距D.需求差距,摹仿差距14、反应差距和需求差距之间的时间差越长,技术创新国活动的贸易利益就会()。
A.越少B.越多C.保持不变D.无法确定15、当产品基本定型且进入批量生产和开始普及时,该产品也就进入了生命周期的()A.导入期B.成长期C.成熟和标准化期D.衰退期16、贸易差额论将其学说建立在()基础上。
A.货币收支B.贸易顺差C.国际收支D.比较优势17、保护关税论主张以()措施来保护本国的()产业。
A.关税,农业B.非关税,制造C.关税,制造D.关税,幼稚18、李斯特认为,一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首先考虑()问题。
A.获取交换价值 B.发展生产力 C.增加社会财富 D.提高福利水平19、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一种()。
A.一般保护理论B.超保护理论C.战略性贸易理论D.幼稚产业保护理论20、当一国将所增的出口收入用于国内消费和进口时,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就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储蓄倾向C.边际进口倾向D.边际投资倾向二、多项选择题1.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所谓的两大基本模式指的是()。
A.比较优势论B.要素禀赋论C.自由贸易理论D.保护贸易理论2. 要素禀赋论认为,在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形成各国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A.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B.各国规模经济程度差异C.各国要素组合比例不同D.各国贸易政策不同3.若德国和英国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分别生产10码毛呢,15码麻布和10码毛呢,20码麻布,那较利益原则的分工格局为()。
A.英国生产并出口毛呢B. 英国生产并出口麻布C.德国生产并出口毛呢D. 英国生产并出口麻布4.在海默关于跨国公司特定优势分类的基础上,金德尔伯格将特定优势进一步具体区分为()A.企业产品的差别化优势B.企业的技术优势C.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D.企业的市场垄断优势5.导致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有()。
A.产品的异质B.需求偏好的相似C.规模经济D.贸易政策的差异6.当投资国以本国优势产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东道国与本国之间的()。
A.技术差距会扩大B.贸易量会扩大C.技术差距缩小D.贸易量萎缩7.贸易差额论的主要政策主张为()。
A.禁止货币外流B.实行奖出限入C.开采金银矿藏D.保护弱小产业8.阶段保护论的合理成分主要体现在()。
A.以关税作为保护手段B.以幼稚产业作为保护对象C.以获取交换价值为目的D.保护的动态性和适度性9.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表现为()。
A.顺差对国民收入的倍增效应B.顺差对国内投资的倍增效应C.逆差对国民收入的倍缩效应D.逆差对国内投资的倍缩效应10.从时间上看,自创新国开始生产至摹仿国完全由自己生产并替代进口的时期为()。
A.需求差距和反应差距B.摹仿差距C.需求差距和掌握差距D.反应差距和掌握差距三、填空题填空题1.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由此,他也成为最先明确提出()贸济学家。
2. 绝对利益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产品在国与国之间()的差异,而比较利益论认的基础是产品在国与国之间()的差异。
3. 比较利益论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分工与各国产品的绝对成本没有直接和必然的关系,只要存在()的差异,两国就可以按照“两优择其重,()”的原则来分工。
4. 根据要素禀赋论的观点,在各够具有相同生产函数即()相同的条件下,各国比较依然会出现,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各国()比率不同和()比率不同。
5. 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类型是指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要素禀赋论主张都应该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的产品也称为()模型。
6. 要素禀赋论认为,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两国间的要素()渐趋平等,从而也表明国际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的流动,这一结论也称作为()定理。
7. 里昂惕夫之谜指的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1947年美国部分产品的进出口比例分出的与()相反的结论,即美国作为资本相对丰裕、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实际上出口的却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却是()密集型产品。
8.海默—金德尔伯格模式是最早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的理论,又称作为()默将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特定优势分为两种:一是();二是()。
9.小岛清提出的“国际互补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和“()”,该原理()和()之间的关系。
10.小岛清在其“国际互补原理”中指出,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都以原理为基础,但前者以者则以为基点。
11.如果某一跨国公司只有所有权优势而没有区位优势,则该公司不会选择(),而采用(如果该公司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但依然缺乏区位优势,则该公司选择()公司全部具备了三种优势,才能进行()。
12.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值在()与之间变动,当该指数值越接近(),表明产度越高,当指数值越接近(),则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13.产品异质性论是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一种理论,在这一理论看来,同一类产品之间也存型的差异:其一是由产品的()比较产生的差异;其二是由产品的()比较产14.按照偏好相似性论的观点,一国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该产品的()需求,如果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越相似,那么相互贸易的倾向就越(),产业内贸易量就越(15.根据规模经济论,()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独立的动因,而且()与产品差存在着密切联系。
16.在技术差距理论中,波纳斯认为()差距和()差异所形成的时间差导致能性,()差距越短、()差距越长,技术创新国实现的贸易利益就越多。
17.重商主义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即()和(),二者均认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除了开采金银矿藏外,只有()才能够增加一国的财富数量。
18.在李斯特看来,一国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发展(),经济落后的国家只能实施(19.在李斯特看来,处于农工商时期的国家应该运用()措施来保护本国的()施贸易保护并非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最终还是为了回归至()状态。
20.根据对外贸易乘数原理,一国()增长就会刺激国民收入倍增;反之,一国(就会使该国国民收入倍缩。
四、判断题1.绝对利益论认为,对外贸易的利益集中的表现在各国能够实现互通有无。
2.在绝对利益论的理论分析中,每个国家都拥有一种最擅长生产的产品是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假3.“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是比较利益论所主张的各国以比较成本进行国际分工安排的一4.比较利益论在其分析过程中尽管使用了单一要素法,但它考虑到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产生的影响。
5. 斯密是提出自由贸易思想的第一位经济学家,因此绝对利益论的提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体个标志。
6.根据H—O模型,对于一个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来说,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型产品。
7.按照要素禀赋论的观点,原先较为稀缺的要素在分工后变得更为稀缺,导致要素相对价格上8.里昂惕夫反论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国家都应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
9.生产折中理论是最早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和分析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理论,它为国际投资理论定了基础.10.在国际互补原理中,“边际产业”指的是一国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它在逆国际分工的国际成为一国对外投资的起点。
11.在跨国公司可能拥有的三种优势中,所有权优势是保持跨国公司垄断优势地位的基本条件。
12.小岛清认为,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均建立在比较成本基础上,即对外投资是以比较优势产业外贸易是以比较优势产品为基础。
13.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工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交换活动,而产业间贸易是指不同工业部门产品交换。
14.尽管工业发达国家在国内消费需求的偏好相似程度方面显得较低,由于发展程度和人均国民近,因此工业品的产业内贸易量较大。
15.在技术差距贸易模式中,当摹仿国自反应差距转入至掌握差距时,摹仿国开始摹仿生产,此产品产出量最小。
16.重商主义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学说,也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开拓者。
17.李斯特认为,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必须首先实施保护贸易,在此基础上才最终有可能实现自18.阶段保护论主张每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都应该启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来对本国的幼稚产业进的保护。
19.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表明,一国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将会刺激本国国民收入的成倍增长。
20.在国内投资规模、投资乘数、对外贸易乘数既定时,要增加一国国民收入量就必须扩大。
五、名词解释1.绝对成本2.比较成本3.生产要素禀赋4.H-O定理5.要素密集度6.里昂惕夫之谜7.顺国际分工的国际互补8.所有权优势9.内部化优势10.区位优势11.产业内贸易12.摹仿差距13.产品成长期14.贸易差额论15.产品生命周期16.对外贸易乘数六.计算题1 .根据表中设定的条件,运用李嘉图比较利益论的基本观点计算并说明两国间的分工格局和贸英国和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构成状况(单位:人劳动1年/单位产品)国别 / 产品呢绒酒葡萄牙120140英国1801502 .假定一国某年的外贸出口收入增加400亿美元,边际储备倾向为1/4,边际进口倾向为1/出口所增加大400亿美元收入将会给该国带来多少国民收入?3 .假设一过某产业领域当年出口额为1200亿美元,进口额为800亿美元,请计算该国这一产业内贸易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