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一)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1页,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4×2.5=10分)病害三角侵染梯度传播速度相对侵染率二、简答题(3×10=30)1、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哪两大类,并分别说明其特征?(10分)2、何谓ID-DI曲线?曲线可能的形式?(10分)3、简述寄主抗病性和植株密度对植物病原物传播的影响?并回答影响植物病原物传播的其他因素?(10分)三、计算题(1小题6分,2小题4分,共10分)1、设病害初始病叶率为0.001%,20天后病叶率发展到3.8%,再经30天病叶率增至86.4%,试用逻辑斯蒂模型计算前20天和后30天的病害日增长率。
2、某病虫测报站在调查病害的严重度时,共取200个样本,按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25%,2级为25-50%,3级为50-75%,4级>75%=统计,0级样本40个,1级30个,2级50个,3级70,4级10个。
求:(1)普遍率;(2)病情指数。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病害三角: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侵染梯度:又称病害梯度或传播梯度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传播速度(rate of spread):是指单位时间内病害传播距离的增长量。
相对侵染率: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的子代病情数量的比例。
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1分,答错者不得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植物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
(4分)特征:中心式传播的病害,多为单年流行病害。
当每年初侵染源来自本地菌源,初始菌量小而繁殖率高或外来菌源传入的时间有限,菌量也小的情况下,病害在田间会经过中心病株(叶)、发病中心、点片发生期、普发期和严重期等阶段。
其发病位点之间存在着世代关系。
早期田间病害呈奈曼分布或负二项式分布。
(3分)弥散式传播的病害,多为积年流行病害。
处于同一年度发生的病害位点是病原物的同一世代。
发病位点之间往往没有太多的联系,所以,它们的分布格局常符合二项式分布或普瓦松分布特征。
外来菌源,特别是菌量大而时间集中的远距离传播的气传病害,和初始菌量大、侵染时间集中的本地菌源病害,其本田发病过程一般只有普发期、严重期。
(3分)评分标准:见各要点,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2、ID——DI曲线:是指以接种密度为横坐标,发病量为纵坐标绘制的发病率随接种密度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图。
(1)、呈直线形式:(2)由于重叠侵染增多,侵染概率逐渐降低,直至水平。
(3)、曲线升到最高点后,再增加ID,曲线反而下降。
(4)接种体密度很高的情况下,DI继续增加。
(5)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接种体数量达到某一最低限度时,病害才开始发生。
评分标准::曲线可能的形式各点2分(共10分),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3、寄主抗病程度高低影响流行速度,也影响病害的传播距离和速度。
相对而言,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相比,抗性品种上的流行速度较低,发生病害较少,因此.产生的病原物数量较低,从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传播距离较短,传播速度减缓。
已证明,尤其在多循环病害流行过程中,随着侵染世代的增加,相对抗病的品种和感病品种由于在菌量上的差异越来越大,两者传播距离之差异也就越明显。
(4分)寄主植株密度对传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即密度效应(density effect),是指寄主植物密度对病害传播和流行的影响结果。
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一定的变幅内,植株密度越大,病害流行的速度越快、越有利于传播,这是正的密度效应,也是主要的方面,特别是在土传病害和雨滴飞溅和流水传播病害中表现尤为明显;二是植株过密,降低冠层内气流速度,不利于孢子扩散,对传播起着负效应。
这种负密度效应的作用大小目前尚缺乏定量的试验研究。
(4分)除上述两方面以外,密度还影响农田小气侯的变化,间接影响寄主抗病性和病害流行。
(2分) 评分标准:见各要点,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三、计算题(10分) 1、20天后的病害日增长率:=)00001.0100001.0ln 038.01038.0(ln 201---=0.4141 ( 3分)30天后的病害日增长率:=)00001.0100001.0ln 864.01864.0(ln 301---=0.4451 (3分) 2、普遍率=发病植株/调查植株总数=0.6 (2分)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100/(调查总叶数×最高一级代表值) =37000/800=46.25 (2分)评分标准:见各要点,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二)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2页,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1ln 1(ln 1112212x x x x t t r ----=)1ln 1(ln 1112212x xx x t t r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5×3=15分)基因对基因假说侵染性病害预测初次侵染微梯佛得亚效应二、问答题(3×10=25分)1.何谓侵染梯度?一次传播距离和一代传播距离有什么区别?(8分)2.病害远程传播必须具备哪些条件?(8分)3.3月15日调查小麦白粉病的病叶率为0.01%,4月14日增至37.4%,5月4日发展为98%,计算前30天的流行速率(r1)和后20天的流行速率(r2)及全程50天的流行速率(r)?(9分)三,填空(5×2=10分)1,根据小气候因子预测病原菌集中侵染的时期,以确定喷药时期的预测称为(C)A 长期预测B 中期预测C 短期预测D 侵染预测2,下面那一个不是病害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D)A感病寄主的大面积种植 B 强致病性病原物数量巨大C有利环境条件 D 是多循环病害是什么3,植物病害侵染过程中,哪一个时期主要受环境控制( A )A接触期 B 侵入期 C 潜伏期 D 发病期4,下列不属于病害三角关系是(D )A病原物 B 环境 C 寄主 D 人5,细菌病害的主要病症是( B )A 粉状物B 脓状物 C霉状物 D 锈状物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基因对基因假说(Flor,1956):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致病性的基因。
寄主-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对应的基因作用下才能鉴定出来。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
预测:根据病害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的方法来估计一定时限后病害的流行状况。
初次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
微梯佛得亚效应:指在进行垂直抗性育种中,水平抗性丧失的现象。
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2分,答错者不得分。
二 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1、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 )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 )或传播梯度( gradient of spread ),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4分)传播距离(distance of spread)是指病害从菌源中心向四周扩散蔓延的距离,病害传播距离是病原物传播体的有效传播距离,不仅包括传播体的物理传播,还要考虑传播后,受各种生物、非生物因素影响,引致侵染发病的概率。
(2分)一次传播距离:一般以日为时间单位,即一日内所引致的病害传播距离。
一代传播距离:菌源开始传播后,在一个潜育期间内多批传播所造成的传播距离。
(2分)评分标准:见各要点。
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2、远程传播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菌源区菌量巨大 因孢子升空远传后密度将大幅度降低,沉降后着落感病寄主体表的概率很小,引致发病后危害的可能性甚微,只有当菌源基地能释放出巨量孢子时,才能保证远传后有足够数量的菌量引致侵染发病。
(2分)(2)孢子释放后遇有适合的气流条件和天气过程。
(2分)(3)孢子对远程传播的适应性 能产生巨量孢子并能被气流传至远方的病菌很多,但能否形成病害传播,还要取决于病菌孢子的抗逆性强弱。
(2分)(4)沉降区有感病寄主和适宜病菌侵染的条件 病菌沉降着落区必须有感病的寄主植物并处于感病的生育阶段,同时有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如果孢子是被雨滴携带至地面寄主体表,侵染条件就自然不成问题。
(2分)评分标准:要点共4点,答对一点得2分(共8分),答案完整并进行综合阐述得加2分。
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3、解:5020302620.0)0001.010001.0ln 98.0198.0(ln 5012203.0)374.01374.0ln 98.0198.0(ln 2012898.0)0001.010001.0ln 374.01374.0(ln 3012121⨯+⨯==---==---==---=r r r r r r 或三、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C、D、A、D、 B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2分,答错者不得分。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三)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1页,满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5×4=20分)初次侵染病害循环 ID——DI曲线多循环病害发病率二、简答题(3×10=30分)4.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的特点和防治对策?(10分)4、简述植物病害流行主导因素和流行的基本条件?(10分)5、简述植物病害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
(10分)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初次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得病原物的侵染。
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ID——DI曲线:是指以接种密度为横坐标,发病量为纵坐标绘制的发病率随接种密度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图。
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发病率:发病植株或植物的器官占调查植株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
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4分,答错者不得分二、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1、单年流行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其特点:⑴再次侵染频繁,潜育期短;病原物繁殖率高。
⑵大多数为气流传播和雨水传播病害。
⑶多数为地上部局部侵染性病害,大多数为叶斑病。